第三百四十三章 国语骑射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正文卷第三百四十三章国语骑射最新网址:由于已经有了准备,因此这次没花多少时间。郭康很快说服了王大喇嘛给他提供更多帮助,还去找了几位罗斯神父帮忙。 米哈伊尔神父很乐意提供帮助。郭康告诉他,自己打算今后在当地设立新学校,让教会安排人手,教这些罗斯人认读基本文字。按他的计划,每个家庭,至少都需要有一个人识字。 而且,在上课的过程中,还要教导这些人学习法律,了解基本的常识——比如国家如何运行,城市由谁管理,遇到事情了怎么去反应情况,诸如此类。 虽然看起来,这都是些很简单的知识,但奈何这个年头,很多人确实不知道,尤其是这些罗斯人。 按之前的了解,这些人根本没有“参军是公民权力”的概念。他们眼里,当兵就是给波雅尔老爷当炮灰的,不理解权力和武力的关系,以及权力与责任对等的原则。如果他们生活的环境里,大家都没有这个概念,那这些人就算塞进军团,也不可能好好打仗的。 说白了,一支合格的军队,不是在军营里形成的,而是整个社会共同打造出来的。基于这个原则,就知道为什么如此重视他们的社区环境了。 因此,必须对他们的聚居区进行认真的整理,理清户籍,建立有效的教育体系,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士兵来。 两位神父都在正教教会进修过神学,会希腊语,深知语言和文字的重要性。因此,对于郭康的建议,都十分赞同。米哈伊尔神父甚至感激地说,这是圣人一样的善举。 由于开的条件太好,他们也不去追究其他细节了——当然,郭康自己其实也还没把细节规划好。按照他原本的计划,这些人就不用学希腊语了,直接学汉字就行。 不过这件事,他还没跟其他人商量好,也不知道到底怎么安排才最妥当。 当初,大家推广汉字,其实就是不希望罗马境内再因为语言问题出现分裂。但现在看,处境依然是比较尴尬的。 汉字作为通用语,确实有各种好处。但另一方面,紫帐汗国又没有在全民范围内普及汉语和汉字的能力。这导致了古怪的现象:有些人会说半生不熟的汉语;有些人会用当地语言的语法和语序强行念汉字;还有人则直接用当地语言拼写汉字,让读写成了分离的两个系统……到现在,也只能保证军队中上层,能够熟练地使用汉语。 但另一方面,大家又没有更好的通用语。在紫帐汗国起家的“罗马尼亚”地区,当地的保加利亚和瓦拉几亚人,并不愿意接受希腊语。他们觉得,当年希腊人自己的帝国,都没强行让他们接受这个语言,紫帐汗国也没这个必要吧。 尤其是边境地区,由于长期的对立关系,有些人干脆宁可学汉语,都不想学希腊人的话,更不能接受希腊语成为大家都必须学习的通用语,坚决反对把希腊和罗马挂钩。 而基于同样的道理,希腊人也不喜欢这些“斯拉夫人”的话。担任官吏的希腊人并不少,他们的意见同样有一定的影响力,不能随便忽视。 纠缠到最后,大家谁也说服不了谁,只能把“第三方”的汉字拿来。在这类争论中的优势,汉字的最大优势,是军团很喜欢它。反正大家都可以说,使用汉字是军事需求,不是为了在文化上鄙视和压制谁,就此避免了当地人之间麻烦的争论。 就目前这些斯拉夫人的处境,如果有的选,他们也肯定会选择汉语而非希腊语的。所以,郭康对此倒是有些信心。 除此之外,就只能看情况,临时决定了。 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要求各国统一使用文字。看起来,这是个很大的工程,但其实难度也并不是多高。 根据后人从里耶秦简中得到的结论,秦朝时期,当地的官吏中,有一部分就是之前楚国的官吏,在楚国灭亡之后,被秦朝郡守继续留用。他们使用的文字,从楚地汉字变成了秦朝指定的字体,但这些楚人其实只花了几个月,就完全适应了公文的新格式,甚至连秦人公文里的俗语都学过去了。 所以,迅速统一文字的前提,是大家的文字本来就差不多。虽然确实有差别,但得看跟谁比——相对于欧洲这种情况,他们那边甚至都能算是忽略不计的。
秦始皇的功绩再大,也只是普通人,不是天父那样的神话,不可能脱离历史背景来做事。正是因为有这种现实基础,统一文字才有实现的可能性。 而紫帐汗国这边,做到目前的地步,已经算是尽力了…… 当然,还有另一个不好明说的方面,就是上层统治者的心态。 郭康自己清楚,紫帐汗国其实依然是个小族临大国的结构。在这种制度下,统治阶层的心态其实很微妙。 虽然名义上是蒙古黄金家族建立的国家,但从始祖伯颜帖木儿开始,整个家族其实基本上没人会蒙古语。因为金帐汗国说的是突厥系的钦察语,伯颜帖木儿作为中下层的小头人,当年也就只会说这个。至于后面的几代人,更是渐渐连突厥语都不会了…… 而且,南北战争之后,蒙古系王公们就被清算了一回;帖木儿打败脱脱迷失,击溃金帐汗国残余势力之后,当地草原贵人又经历了一番大洗牌。两轮清洗之后,传统部落贵族其实已经没多少势力了。 现在这帮“蒙古人”里,大概也就那几个负责外交,经常和中亚、草原地区进行贸易与外交往来的官员,还会说蒙古语了。连脱欢自己,都只会几句向人问好、喊人喝酒之类的。 而因为南衙世侯的作用,作为宫廷真正意义上的高层语言,汉语其实才是汗廷的“国语”。从郭盖长期主管内政的时代,就基本确立下来了。 一众世侯家族,其实本来也不止会这一种语言。像曹家、史家,都是在突厥部落里混过的。但对于大家来说,汉语不但是最大的共同点,也寄托了各家作为一个共同体,所拥有的的集体记忆,有不可取代的意义。没有了汉语,可能大家也就得散伙了。 虽然听着有点怪,但汉语和军事技能,其实才是汗廷上层自我定位的“锚”之所在。 最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