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明末:辽东雄狮在线阅读 - 第二百四十二回 送来重礼

第二百四十二回 送来重礼

    事情成功后,新政权随即对光海君及其亲信展开肃清行动。

    前后有八十多人被杀,上百人被监禁或流放。

    伴随肃清行动,还有平反昭雪和论功行赏。

    大部分光海君时代的“逆贼”都获平反,还拟定了三个等级的功臣名单。

    不过由于利益之争,平反昭雪很容易,拟定功臣名单很难。

    但比这更要的事,是获得宗主国的承认。

    由于代表大明的使节徐光启,手握重兵的杨承应都在皮岛,新王先派了李元翼安抚杨承应,并达成杨承应的要求。

    不久,初步平息事端之后,新王再派仅次于金瑬的李贵,携白银十五万两,粮食三万石前往皮岛,面见杨承应。

    得知李贵的前来,杨承应大开中门,排开仪仗,迎接这位未来朝|鲜重臣,同时也是“财神爷”的重量级人物。

    杨承应身穿武服,头一回对李贵行作揖礼。

    李贵还礼。

    两人来到中军帅帐,面对面入座。

    李贵让随从拿出清单,交给杨承应清点。

    “尊帅,主上殿下得知尊帅转运百姓耗费巨大,特在十万两白银基础上追加五万两,以示我国与尊帅协力同心,共同剿灭建奴的决心。

    另有粮食三万石,请尊帅清点,小臣也好回去复命。”

    李贵说话慢条斯理,不急不慢。

    杨承应只让张存仁收下清单,自己并没有打开看。

    “贵国诚意十足,我不用清点。”

    杨承应微笑着说道:“请贵使回去后,代我转达谢意。”

    “自当遵命。”

    李贵话锋一转,“尊帅来我朝|鲜已有一月,麾下将士始终秋毫无犯,建奴也不敢越境来袭,这全是尊帅的功劳啊。”

    “全赖贵国帮助,我才能力挫建虏。”

    杨承应也客套起来。

    其实,他最怕这种正式见面,客套话一大堆,半天说不到正题上面。

    关键是这些客套话,你还不能忽视,容易漏掉对方的心思。

    比方说这句“来我这里一个多月”,后面紧接着的话,看似是在夸你,实际上是在点你。

    百姓都转移得差不多,你是不是不应该再赖在朝|鲜不走啦!

    杨承应在客套完,也话锋一转:“但百姓已经转移差不多,我也该率军离开,返回金州镇。”

    “这么急干什么?”

    李贵假惺惺地挽留,“因为有尊帅在,我朝|鲜北部边境才能如此安宁啊。”

    “有些事等着我去办,恕我不能久留。”

    杨承应微笑着说道。

    “哦,这样啊。”

    李贵心里开始盘算,怎么和对方谈讨要册封诏书的事。

    随后,他柔声地问道:“尊帅当初与李大人的约定,不知道还算不算数?”

    “当然算数。”杨承应笑道,“李尔瞻虽然病逝,但他的奏本已在我手上。等我回了金州镇,就向登莱袁巡抚详细奏报此事。”

    “如此,我等全看尊帅了。”

    对方这么好说话,有些出李贵的意外。

    杨承应道:“好说好说,我是做自己该做的事。只是有一点你们需要有心理准备……”

    拿钱办事嘛,这可是基本道德。但也不能让你们感到轻松,否则会认为这十五万给的不值。

    下次再求人办事,就会心存轻视,不给这么多钱。

    “请说。”李贵心头一紧。

    “大明乃是宗主国,公等再没有提前告知大明朝廷的情况下发动行动,一定会朝野上下视为‘篡逆’。”

    杨承应半真半假地说:“李尔瞻又病逝属于死无对证,因此册封诏书会存在反复,望你们有心理准备。”

    对此李贵早有心理准备,听到对方这么说,心里还是如千钧重压在心口。

    更让他感到压力,是接下来的话。

    “公等打着为国的旗号,可千万不要伤了光海君的性命,否则会彻底惹恼大明。”

    杨承应眼神平静,“如果天子命我出兵,我虽不想与诸位兵戈相见,却也因为君命难违,而不得不为之。”

    夺位成功后,却不能杀前任大王,现任大王怎么能心安。

    可是要面对金州军,李贵完全没把握能打赢,前面一切努力都化为泡影。

    想到这些,李贵故作平静,拱手:“我等性命全系于尊帅一人身上,请尊帅务必成全。

    如果成功,我等愿意再奉上白银三万两,不知尊意如何?”

    “我说了,会帮你们达成此事。”

    杨承应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自然不会多要你们一厘,这一点你们尽管放心。”

    不能给对方一种贪得无厌的感觉,不然以后生意怎么做。

    杨承应清楚记得,因为利益分配出问题,朝|鲜爆发了好几次内部战乱。

    到了那个时候,他们一定会想起他这个,既不那么贪,还拿钱认真办事的人。

    这叫放长线钓大鱼。

    李贵不知道后来发生的事,很自然以为对方真的不贪,略带笑容地说道:“既如此,有劳尊帅了。”

    “不用客气。你们也要准备好使者,随我前往金州镇,再看时机入京禀报。”

    杨承应还很体贴,连这个都想到了。

    李贵大喜:“这是自然,人选已经定好。大王派韩平君李庆全为奏闻使、知中枢府事尹暄为副使、宗簿寺正李民宬为书状官,携带奏文,随尊帅前往金州镇,尊帅之意如何?”

    “机灵点就行,其他的无所谓。”

    杨承应笑道:“只是有一条,一切要听我的安排,千万不要贸然入京,以免出现纰漏。”

    “没问题,一切都仰赖尊帅谋划。”

    李贵继续拍马屁。

    杨承应只好继续接受。

    两人谈了整整一个上午,这场会面才算结束。

    四月初三日,也就是又一批光海君亲信被斩首示众的日子,杨承应率领麾下金州军,正式拔营起寨,离开朝|鲜。

    朝|鲜使团也启程,随船队同行。

    临走前,杨承应留了些书给那些朝|鲜孩子,希望他们偶尔会翻一翻,学习里面的知识。

    “杨老师……再见……杨老师……再见!”

    一群朝|鲜孩子说着汉语,挥舞着手,在岸边为杨承应送行。

    “后会有期!”

    杨承应挥手道别。

    那个叫阿章的孩子没来,大概是太伤心不敢来。一个人躲在大石头后面,抱着书本,失声痛哭。

    等船队消失在海面,阿章才鼓起勇气站在大石头上,拼命眺望着远方。

    只是再也看不到老师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