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公务员在线阅读 - 第五十章战争产业形成

第五十章战争产业形成

    大明公务员第五十章战争产业形成第五十章战争产业形成

    何夕打造了***对何夕的变法高度认同,因为他们靠着何夕的新法赚钱的。

    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想要恢复旧法。

    而何夕制定的新法,本质上利于经商的。用现代话来说,就是营造一个公平的经商环境。但问题是环境公平,商场上的胜负就公平了。

    北京的商人们,早已适应了新法不说,他们已经开办了工厂,手中有大量的廉价的产品。就是缺少市场,是大明其他地方,绝对不能比的。

    公平的经商环境,就等于放任他们进入侵占当地的市场份额。将原本地方豪强用权力垄断霸占的东西,变成他们用商业手段所得到的。

    这才何夕敢将新法推行到全国各地的原因。

    这是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

    但是南方顽固地方势力,还是让人头疼。

    朱元璋当初大移民,南方人移民的数量也不是太多的。而今何夕准备再来一次,就为了巩固边疆,将那些地方豪强全部迁徙到安南,乃至更南方的新占领地。

    为堵住人天下悠悠之口,他们的土地在南方十倍给予,都不是问题。

    毕竟,这些地方豪强离开了本乡本土,失去的,从来不仅仅是土地的。还有很多其他的权利。

    如果,这些人不愿意,自然有名义对付,对抗国家命令。名正言顺将其抄家。

    这也是中国人古老智慧。从秦始皇,将六国贵族迁徙到咸阳开始,后世屡屡复制,何夕自然也照猫画虎。

    所以,这一场战事,何夕也不希望停下来。

    虽然说,东北其实还有移民的余地。但是将南方人迁徙到东北去,怎么看都是像发配。而今,会遭到大量的反抗。这并不是何夕所希望的。

    毕竟往新占领地增加汉族人口,对何夕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事情。毕竟地盘是一时的,人口才是永久的。

    只要有汉人在这些地方,生长繁衍,这些土地才永远是大明的。是中国的。

    这些人在大明内部,是问题。但是放在南洋这些地方就是资源了。

    何夕希望这些人顺顺利利的去南洋各地。毕竟,这些年出海的人很多,不用何夕做什么。很多人其实也都知道,南洋也不是不毛之地,并不是去了海外就必死无疑的。

    但是北方苦寒之地,的确不是南方人所能对抗的。

    去南洋对抗的人就还少一点。

    另外,就是何夕发现战争对经济的影响太大了。

    不是坏的。而是好的。

    张明为了让何夕支持打仗,将安南的金银全部上缴了,并不多。仅仅有金十几万两,银三百余万两。但是到了何夕手中,这些金银足够发一千五百万两的钞票了。

    单单这一笔巨款,就足够冲销掉军费了。

    更不要说,安南就是一点点的好处了。

    不是。安南的土地人口已经各种各样的资源,都是难以估计的好处。这些有些可以直接折价,有些将会是源源不断的好处。比如粮食。有了安南,大明将又会有一块产粮地。

    虽然说何夕打下南京之后,已经取消了对粮食的限制。

    不用每年再倒贴很多钱来将粮价给压下去。但是何夕在北京的时候,对粮食短缺的恐惧,从来是有的。毕竟北京这一块地方,什么都有,就是粮食真谈不上高产。

    这还不算,大明投入战争之中拉动了多少产业。多征收了多少商税。

    何夕各方面一盘算,打安南,居然没有赔本。甚至还赚了不少。

    这让何夕深刻的明白了,为什么说军事工业是特殊的商品了。之前南北战争,为什么会

    有那么多的亏空,那是因为是打内战,何夕打下南京之后,对南京虽然有一些收刮。但是实际上,下手并不重,仅仅没收了南京朝廷的产业。对于其他民产,根本就没有动。

    而今打安南就不一样了。

    不是何夕小看安南小朝廷,就不谈那些金子了,单单说银子,三百多万两,就是将安南朝廷上下给卖了,也不会有那么多的钱,如果真有那么多的钱,也不知道打得那么差劲。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道理。

    到什么地方都是对的。

    这些钱,自然是安南地方豪强,乃至于寺庙等等一起贡献出来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战争是特殊的生意。而今就是这样的。而传统农业社会就不行,完全在于战争消耗,与战利品变现能力。

    这个战争消耗,并不是指战争整体消耗的绝对值。

    其实工业社会的战争消耗在农业社会之上,这一点毋庸置疑。这里说的相对值。也就是战争消耗对整体社会财富比值。农业社会战争消耗对于当时社会财富消耗太大了。战争一长,就会有饿死人的情况。

    工业社会却不一样,真正大战,固然消耗很大。但是只要不是长期战争,不大可能饿死人。就是因为战争消耗对于社会总财富比值是下降的。而战利品变现能力也不一样。

    金银之物,很多人说他们无用,饥不能吃,寒不能衣,就是因为农业社会,金银是财富,但是很多时候是有钱,是不能换了物资的。

    而今却不一样了。

    何夕直接用金银做抵押物物,多印钞票,这其实还是很低档次的。而后世,战争胜利那一瞬间,股市就已经完成了战利品变现。

    何夕之前还没有感受到这一点,而今却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打仗赚钱,越打仗就越赚钱的经济模式。

    比起老老实实扒科技树,一点点的将新科技点亮。完成产业的升级换代,还是殖民掠夺来钱快啊。

    人人都在骂帝国主义,人人都想做帝国主义。

    何夕也不能避免这个诱惑。

    甚至何夕觉得,他如果在任期内打下中南半岛,将缅甸,暹罗,占城,真腊的财富抢过来,何夕就不用担心,大明朝廷的财政赤字了。

    这种种原因之下,何夕终于决定,放开了打。

    反正何夕在北京发展工业的时候,就是有一些畸形的。以军工为先。而军工产业在战后,自然有些落寞,而今还在转型之中,只是现在才发现军工产业不是不赚钱。

    而是必须兜售战争这种特殊的生意才能赚钱。

    而今朱雄英又说这方面的事情。

    何夕更是不能拒绝。且不说,这对何夕来说也是一件大好事。单单说何夕如果拒绝了。让朱雄英产生误判怎么办?

    虽然而今大明,算是真正大明帝国主义。让何夕有些不安。但是他依然不愿意毁了而今大明。

    何夕说道:「谢陛下隆恩,臣就愧领了。」

    朱雄英说道:「好,姑父,朕次子也托付给姑父照顾了。」

    朱雄英第二个儿子也出生了。朱雄英这也是顺手说的。他将二儿子安排给何夕,就是准备让老二去天竺就藩。一方面是天下间好地方并不多,天竺总比海外一些荒岛好太多了。

    另外一方面,天竺这一大片区域也不可能都给何夕,安排老二,也算是制衡。

    当然了,不是制衡何夕。何夕在大明就都没有人能够制衡,去了天竺更是如此,是制衡何家的二代三代。

    毕竟,人都是要死的。

    但是封地却是会代代相传的。

    最后,也算是何家与朱家君臣想得的招牌而已。

    也有朱雄英对自己血脉的一个备份。

    将来的天下是怎么样的?朱雄英有时候,也很迷茫的。

    不用看何夕给出那些未来。朱雄英知道未来已经完全改变了、。

    以而今大明的政治经济逻辑。一定会陷入无限扩张之中,一直到占领全球,但是占领全球之后,会怎么样?

    朱雄英可不会觉得,就此天下一统,天下太平了。

    朱雄英觉得,这甚至比对外扩张的时候更危险。

    估计,内部混战的可能性非常大。

    而中原是中心所在,很有可能也是打的最惨的地方,君不见,一战二战将中原打成什么样子了。

    大明皇帝真的好做吗?

    朱雄英有时候也在想这个问题,毕竟,何夕对皇权弃如敝履的做法,一方面让朱雄英安心,另外一方面,也让朱雄英暗暗怀疑大明皇帝,将来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朱雄英这种感觉,很没有来由,也算是他对何夕的迷信吧。

    朱雄英很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何夕离开中原,是会带走太多太多的东西了。且不说,何夕春秋鼎盛,更不要说何夕麾下人才济济。将来天竺绝对不是对手,占据天竺之后,以天竺为核心,定然是一个强国底子。

    甚至将来,很有可能是威胁大明朝廷的势力之一。

    将老二派过去,将来或许是这股势力的君主。即便不是,也会在这股势力之中,占据重要位置,即便都不是,也最少将血脉能够流传下去。

    他朱雄英不至于绝嗣。

    这也是朱雄英看过未来很多东西得后遗症,那就是看的太远,想得太多了。

    何夕也只是一笑,说道:「请陛下放心,臣一定安排好二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