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公务员在线阅读 - 第一百零三章未来的顺天府

第一百零三章未来的顺天府

    大明公务员第一百零三章未来的顺天府第一百零三章未来的顺天府

    杨士奇看不清楚这个未来,但是却知道这个未来是崭新的,是积极向上的。

    他愿意为何夕提出的这个未来积极努力。

    杨士奇不再说什么,而是进入下一个话题,说道:“再有就是北京城安置问题了。”

    “北京城而今仅仅修建了一个轮廓,没有足够的房屋让百姓过冬,而今天气尚好,百姓在工地上搭建窝棚,但是进入冬天,这是要冻死人的。这么多人的安置,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另外不仅仅是住房问题,还有粮食问题。大人,压低粮食价格,让百姓安居乐业之心,属下是明白的。但是而今北方大水,数省近乎绝收,南方的粮食价格已经上去了。我刚刚打听到的消息,南京的粮食价格,最高的时候,二石一两,而今也没有跌倒三石,北京的粮食价格已经低于南京了。没有人愿意转运粮食到北京的。”

    “大人,这粮食价格一定要涨的。”

    何夕说道:“我知道。”

    一时间何夕也陷入沉思之中,房子,北京的房子是何夕用来平衡货值的重要手段,正因为如此,何夕才不可能将土地直接分给百姓,让百姓在土地上自建房屋。

    这其实最有效率的办法。

    就好像张明,自己的窝棚,是张明自己抽时间一点点做出来的,而且对于大部分老百姓来说修建房屋,也是自己必备技能,在家里的房屋,也是自己的建造的,无非是土柸墙与屋顶而已。

    给老百姓一块地,一点时间,而今北京城之中什么都缺,最不缺的就是建筑材料,很快就会搞出来的。

    只是将土地分给百姓了,那将来就不好办了。即便将来没有工业化,不参考后世工业化后的房子价格,单单参考历史上北京城中的房屋价格,那也是北京居大不易。

    所以,何夕才不会这样做的。

    何夕说道:“这样吧,将北京城规划里的民居先修建出来,不过,对外仅仅是出租,而不买。官府收租。至于百姓在城外修建房子,则不做禁止,只是城外的土地,皆为官有,暂时居住,自然无妨,如果想要一直住下去,要向官府卖才行。”33

    “这上面也需要一个固定的规矩,这一件是就交给你来办了。至于粮价,慢慢涨吧,不过只能与南京粮价持平。”

    杨士奇说道:“是。大人,现在各方面都很忙,大人说得对,这北京城的土地章程,与其他地方不一样,是需要一个全新的章程,只是,大人,这已经是第几次了,北京这边的用工制度,吏员制度,未来顺天府官府内部结构,乃至于难民安置章程,等等。几乎都是全新的。我已经起草了数部条例了。下官倒是无所谓了。但是,大人这样高频率的变法,上上下下都有一些不知所措。”

    “以下官之见,是不是等一等啊。”

    何夕也知道,他这一段时间,变动的东西太多了。

    何夕想要一个崭新的北京城,一套全新的体系,所以在很多地方,尽可能改易更张。

    大明朝的旧制,几乎都要经过修改。

    而何夕修改的这些规定,有些甚至不能说是法律,但是却比法律更接近百姓,并不是改了之后,就万无一失了。甚至可以说,改了之后,才是一切的开始。

    改了之后要落实。

    落实之中自然会遇见问题,就要修订的。总之,事情很忙的。

    一方面要修建北京城,一方面要推出这么多规章制度。

    杨士奇身为何夕的左膀右臂,不得不提醒一下何夕,这样下去,百姓不安,因为,大部分百姓并不是识字,他们的学习能力很差的。他们习惯了世世代代的办事规矩。习惯世世代代的熟人关系。

    对于忽然改变的章程,最开始就是不安。

    这种不安,与这种新章程的好与坏无关,纯粹是不懂,也不觉得自己能够搞懂。

    是他们知道自己,其实并没有学习新东西的能力。

    这种章程,他们不明白的话,即便能带来好处,也是与他们无关的。

    再有就是官吏的工作量大增,且不说推行新法,本身就代表这强大的工作量,单单说,何夕变法的理念,也会带来强大的工作量。

    何夕希望官府直接对接一个个小家庭,而不是家族,火器其他组织,从而增加朝廷的组织能力,动员能力。但是之前,朝廷皇权不下乡,乡下的事情,其实是由几个粮长与士绅联合起来管理的。

    而今即便更多对接商社,公司。但公司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更自由的。公司不可能在衙门里完全代表某一个人。而原本的体系之中,很多人甚至没有在官府面前说话的资格。

    总之,这种理念下的政府,本身也会增加很多的工作量。

    何夕说道:“无妨,等过几天稳定下来,就好了。不过我也答应你,今天冬天之前,并没有其他新东西了,而且我这不是要解决问题吗?”

    在何夕看来,他的确是在解决问题。但是杨士奇看来,何夕为了解决一个个问题,却又制造出一个个问题来。

    自古以来,很多事情其实都有一套解决方法,很多事情,都是古人做过的。很少有什么事情,是古人没有做过的。即便没有流传下具体的解决方法,也流传下来,大概的解决思路。

    而赈灾这一件事情,更是如此。

    别人都在灾区赈灾,何夕偏偏要将灾民迁徙出来。

    杨士奇明白何夕的用意,甚至有些敬佩何夕的思维。很多新东西,想起来的时候,仅仅是一个灵感,从这个灵感出发,然后敷衍成文,很多时候都大大小小的问题,只有试过好几次之后,大抵才能弄清楚。

    但是何夕不一样。

    但凡何夕拿出来的东西,都不是雏形,甚至不能说是半成品。似乎是事后总结出来的方案。

    大多数时候,都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有一些小问题。类似于水土不服的小问题。

    很容易就解决了。

    这份政才,杨士奇身平就没有见过。

    简直真正的胸有成竹,似乎他将这些方案从什么地方抄过来一样。

    只是再天才的方案,想要落地总是要遇见这样那样的问题的。

    杨士奇偏偏是负责落定的那个人,他实在是承受不了了。

    有何夕这一句话,他就放松了许多。

    只是,很多事情,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北京城中,午夜时分。

    说北京城,而今的北京城,还仅仅是一块工地。有无数工棚散落其间,而何夕想要的民居,刚刚开始修建。即便是加快施工,冬天之前能完工,也是快的了。

    此刻有几个人影,鬼鬼祟祟沿着工地之中的土路走了过来,他们手中都拿着铁棍,铁棍一头用锤子给砸出刃来,看上去是一个很奇怪的短矛。

    几个人也不说话,而是,彼此比划了一个手势,向前走去。

    几个人走进一个工棚之中,随即响起惨叫之声,工棚之中一阵厮杀之声。随即几个人带血淋淋的包裹,离开了。

    这一件事情,等何夕知道,已经是第二天。

    何夕大怒道:“这是第几次了。”

    这就是灾民迁徙过来的副作用,大批人员过来,自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在治安之上。

    数十万人聚集在北京城工地附近,人员来往频繁,也没有什么限制,甚至这些商社本身,就带着一些暴力的性质,为了抢生意,或者私下里的其他利益冲突,已经有过好几次大群架了。

    那架势,乌压压的,要比古惑仔刺激多了,下手也狠多了。

    这样的事情,一般官府也就是调解一下算了。其他的什么也做不了。

    这也罢了。

    说实话,这样的团体在,是必然。

    黑社会在古代,其实没有的。比较世家大族,地方豪强,他们就是一等一的黑社会,所谓黑社会在他们面前,那就是小儿课。同样,随即市民经济的发展,有了打行这样的黑社会雏形。

    而今也是一样了。

    北京来了这么多人,从熟人社会,一下子变成了陌生人社会。

    这些人打多不以耕地为生,而是打工为生,没有了强人身依附关系,很多人都有钱,如此一来,单纯以暴力要别人给钱,这种犯罪才有可能诞生。

    毕竟即便是后世的黑社会也不敢到乡下去,那真会被打死的。

    何夕其实知道,而今的北京城中,有太多的光明照不到的地方,但是事有轻重缓急,何夕本来等北京城修建好之后,再做这方面的整顿。但是而今却不行了。

    很多私下的犯罪,何夕还能忍受,但是这一群人,明火执仗,杀人放火。已经联系做案好几起了。都是晚上,带人杀进工棚之中,将工钱抢走。

    下手很多,绝不留情,并不是没有人反抗,死在他们手中的人,已经有一百多人了。可以说是满手鲜血,穷凶极恶了。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