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公务员在线阅读 - 第六十三章皇帝巡幸乎?

第六十三章皇帝巡幸乎?

    大明公务员第六十三章皇帝巡幸乎?第六十三章皇帝巡幸乎?

    杨震回到何府。

    新北京还没有修建好。何夕的府邸其实在香河县北边。没有在城池之中。方便就近监督新北京城工程。而朝廷新设的北京三司都在何府附近。

    也就在这里形成一个小小的聚集。

    也变得繁华起来。

    杨震来到后院之中。

    何夕依然在忙于案牍。何夕见杨震回来了,说道:“那个什么张大郎怎么样了?”

    杨震将自己的安排一五一十地说了。

    何夕叹息一声说道:“有我一张名刺,没有我一张名刺就差这么多?”

    杨震说道:“恐怕是了。”

    何夕说道:“那就按姚先生之前的方案来办。”随即何夕拿起身边一份名单。这一份名单不是别的。就是河北各县中,在何夕派系之中的人名。

    很多事情姚广孝总是有办法的。

    只是他不说。

    何夕也明白,姚广孝为什么不说。

    因为这一件事情,怎么看怎么问题多多。

    如果用朝廷名义征召,有这样那样的弊端。但是如果地方强力人士的人脉征召。就没有问题的吗?不,恐怕问题会更大吧。

    何夕可以为张大郎一个人提供担保,让带着五百人来到北京,如果何夕为很多提供名刺,十几万人都是以何夕的名义来到北京,何夕的问题就大了。

    想来想去,何夕终于选了后者。

    就是将自己派系之中,河北各县里人物挑出来,让他们以自己的名义,或者以自己家族的名义办这一件事,成为劳务中介。其实只要办好了。这是可以赚钱的。而且在本乡本土是会很有影响力的。

    同时,何夕也在打造自己的基本盘。

    毕竟北方士大夫不能说没有,与南方士大夫的实力简直不能相比。河北河南山东一些地方,更是移民过去的。没有强盛的宗族力量。也没有太多读书人。从明初南北榜案就能看出来。

    总体上也没有很多儒家的传统。而很多明代笔记之中,鄙视北方风气浅薄。也能体现出来。

    所以大部分老百姓,很现实,谁能带他们赚钱,谁就是地方的老大。谁在家乡就有影响力。

    虽然说,营造一些地方豪强。对朝廷本身,是好是坏,是对是错,何夕还想明白的。但是却觉得,与其利用原来的官府体系,不如这样来。因为官府之中,儒家士子还是多数的。

    何夕深深看了一眼名单。将这名单郑重收在一边,这里面的人名,将来都会很重要的。

    何夕说道:“杨震,我给你说的事情,你想得怎么样了?”

    杨震说道:“大人,关乎北京土地的事情,我已经有一些眉目了。这事情固然是能做的。但是学生觉得,这北京的土地的价格是上不去的。因为北京毕竟是陪都,大明真正的京师是南京。如果北京成为京师,这里地价可以高上十倍有余。但是而今------”杨震微微一顿,说道:“价格恐怕达不到预期。”

    何夕很想说,这北京将来很有可能是京师。

    但是即便是何夕也不敢打包票了。

    原因很简单。

    历史已经改变了。

    在朱元璋朱标对北京的规划。北京重要不重要,很重要。作为北京的工业城市,很可能是大明最大的工业城市,掌控北京,就掌控了天下兵马。天下兵权。

    自然是重要的。否则也不会提升为陪都。

    但是正是因为够重视了,将来会不会迁都北京,何夕就不知道了。

    无他,因为历史上明朝迁都北京,本身就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利弊参半。很难说是好是坏。

    如果陪都制度,能让南京很好地掌控北京,未必需要迁都。北京大明南方经济好于北方。工业革命能不能改变这一点也说不定。京师远离经济中心,头脑与屁股分离的弊端。历史上的明朝已经很好的演示了一遍。

    想来不需要再来一遍了。

    何夕很想吵一下京师房的概念,但是不敢。

    因为这样做,影响太大了。甚至会引起政治风波的。因小失大。

    只是如此一来,新北京的地价,或许仅仅比省会城市高上一点。与南京根本没有办法比。何夕想通过买地回收货币的可能就太少了。

    何夕说道:“真没有什么办法吗?”

    杨震沉思片刻说道:“或许,有一个办法。”

    何夕问道:“什么办法?”

    杨震说道:“请陛下北巡。”杨震说完之后,随即摇摇头说道:“学生有些异想天开了。”

    这也不怪杨震。

    因为朱元璋很早就表明过对巡幸的态度。他是反对皇帝随便出去乱逛的。原因无他,吸取前朝教训,辽,金,蒙古都是游牧民族起家,他们的文化之中,对于皇帝出巡,是很宽容的。

    于是,辽金蒙古都有皇帝出巡出事,导致政治危机的事情。

    辽根本没有固定首都,在什么地方都算是巡幸,金的海陵王,元朝南坡之变,等等。

    同时巡幸给地方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

    朱元璋觉得,巡幸可以带来政治不稳定,又给地方带来负担。朱元璋是反对巡幸的。当然了,并不是完全反对巡幸,如果国家有事,皇帝当仁不让。但是如果国家无事,就是皇帝想出去逛逛,那就是桀纣之君了。

    而且朱元璋年纪大了。

    杨震想来想去,并不觉得请朱元璋巡幸是什么好事,而且朱元璋巡幸也是提振一段时间的地价而已。

    没有什么用。

    何夕却摇摇头说道:“不,你的想法很好。我觉得陛下或许会巡幸北京。而且就在北京城落成之后,也就是洪武二十五,二十六年。”

    洪武二十三年就要过去了。北京城是一个大工程,何夕觉得最少需要一两年的修建过程,即便是用上很多新技术,新手段也是一样的。今年仅仅是筹备,明年正式开工,后年,或者大后年,才能完工。

    甚至仅仅是大部完工,等什么时候完全完工就不知道。

    须知历史上的北京城,到了正统年间,依然在修建收尾。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