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公务员在线阅读 - 第七十一章 奖赏

第七十一章 奖赏

    大明公务员第七十一章奖赏第七十一章奖赏

    何夕想到此事。期期艾艾地将李文忠的想法转告了。

    朱元璋听了,冷哼一声。说道:“将南方叛逆发配辽东,自然是可以的。不过,高丽的事情你就不用管了。人口的问题总是要解决的。”

    朱元璋心中暗叹:“李文忠人还没有老,心已经老了。”

    能在乱世之中成大事的人。不仅仅有菩萨心肠,亦要有雷霆手段,该下狠手的时候,就要下狠手。不能心慈手软。

    从乱世之中走过来的,容易形成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那就是见过的死人太多了。反而心肠越来越软,见不得死人了。

    第二种情况,就是见的死人太多了。反而越来越不将死人放在心上。为了成就大业,根本不在乎,死多少人。

    而李文忠大抵是前者。朱元璋未必不是后者。

    他固然有慈悲之心,但是关键的时候,能下得去手。不管是谁,为了大业,都能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更何况,区区域外之民。其实,朱元璋当初听何夕讲后世的事情,就已经下定决心对高丽动手了。

    倒不是朱元璋对高丽有什么想法,而是欲攻日本,必下高丽。

    这是改变不了的事情。

    不经过高丽,如何进攻日本?即便是海上攻伐,也是高丽最为合适。既然如此,朱元璋就容不得高丽脱离掌控。而今不过提前表露意图而已。

    何夕不敢在这一件事情多嘴。立即说道:“人口问题,倒是有一件事情可以做?”

    朱元璋说道:“何事?”

    何夕说道:“就是传染病的防治,主要是天花,还有吸血虫病等病症。我离开京师之前,已经将这些交代给戴神医,只是不知道戴神医现在弄得怎么样了。”

    朱元璋说道:“你在京师这一段日子,也不要闲着了。去盯着这一件事情。这才是关乎国本的大事。”

    何夕说道:“臣明白。”

    朱元璋看似不经意间,又提出一件事情。说道:“大明开国以来,已经进行过一次土地清丈,这一次清丈不过是令百姓自实其田,用以征税。而今天下无大患。朕准备重新清丈田亩。”

    “你觉得该怎么办是好?”

    很多不明白的人。或许不知道清丈田亩,在政治上的阻力固然大。但是在技术上的问题更大。

    官吏们笔下微微一动,就能差出去数亩,乃至数十亩,可以令贫者富裕,令富者贫穷。总之,上上下下就在一念之间。更重要的是,这事情很难检查。后世在卫星上一看,就能看出猫腻的事情。在这个时代,非当地人是不知道的。

    不管是朱元璋的清丈也好,还是后世历代清丈也好。本质上是对税务的整理,而不是对土地的整理。

    从明清土地数量就能看出来。总体上明清土地总量不大。但是到了民国时期,科技发展。用飞机等技术加入测量之中,中国的土地一下子多出来三成。之前这三成在什么地方?就不用说了。

    而大明开国之初,朱元璋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是稳定政权。是确定统治。而不是将一切事情都弄的明明白白。所以,下面报上来什么他都认。因为只有承认了这些土地田亩的数量,才能确定要缴纳的田赋。

    不过,当时为了打仗为了养兵。等等一系列事情。有很多很多妥协。

    而今情况不一样了。朱元璋要清理这些陈年旧账了。

    其实历史上,朱元璋也做过这样的事情,就是大规模派监生去清丈田亩。可惜大明官员还是不足,朱元璋寄予厚望的监生,也不过能一个县派一个人。

    又不是本地人。能有什么效果。只能让地方官不要弄虚作假得太厉害。再加上朱元璋的高压政策。下面人也不敢弄的太厉害。

    所以,朱元璋的清丈行动,还是整个大明最有效率的。至于清廷,人家直接沿用万历年间的数据。

    只是知道历史的朱元璋,不觉得自己清丈行动多成功。

    这也与朱元璋的政治理念有关。朱元璋的政治理念就是均平。将天下的负担,平均地分配在每一个人每一亩土地上。因为朱元璋见过元朝乱世,地方富豪,朝廷却没有钱。而偏偏向百姓征税,弄得天下鼎沸。

    而将朝廷的负担分担在每一个人身上,每一个承担的都不会太多。

    而且在不增加百姓负担的情况下,凭空多了很多赋税。朱元璋岂能不紧抓。

    何夕沉默了片刻说道:“后世有一个词,叫做边际效用。就是在某一些事务投入精力与产出的收获,并不是一直成正比的。越往后,投入精力越多,而产出越少。甚至还有负作用。”

    朱元璋说道:“这是我知道。我只想知道,你有没有办法吧。”

    朱元璋当然知道了。那些隐藏的田亩是谁的。除却少数是因为地理上的偏远。连衙役都不想去的角落之中。大部分隐田都是达官贵人的。很多事情看上去是技术问题。但实际上是技术问题吗?

    何夕说道:“陛下不是有了飞船。可以从天上测绘土地。画出鸟瞰图。与测绘出来的地图对照。不敢说完全一样,没有误差。但是误差定然很小。而且所需要的人力也不会太多,这些飞船测绘,完全可以与地方脱离联系。”

    朱元璋听了,以掌击额,说道:“你不说,我这一件事情就已经忘记了。还是让你在身边方便。”

    热气球这东西,刚刚开始朱元璋还很新奇,但是时间长了也就那回事,不过是边关上移动的瞭望塔而已。甚至大风天气根本不能升空。虽然有用,但是也有很多限制。朱元璋也就没有怎么在意。

    只当是一件新奇的武器。

    而今想起来,还有这样的作用。

    这些事情,也只有何夕能提醒他。

    一度朱元璋有让何夕在身边做侍卫之臣的想法。不过,朱元璋想了想还是放弃了。他对何夕寄予厚望。如果一直在身边,恐怕难免重蹈方孝孺等人的覆辙。

    历史上建文帝的大臣,很多都是朱元璋挑选的。

    而今的朱元璋看名单,大抵也能理解自己当时的思路,希望朱允炆能仁厚守成。镇之以静。只是没有想到,这些书生一点地方经验没有。弄成了这个样子。

    故而,而今朱元璋吸取教训。思忖片刻,还是让何夕在外面历练几年为上。

    这不,这一年在外面跑,上上下下的利害关系。乃至于拉帮结派的手段见识都长进了不少。

    朱元璋最后说道:“告诉叶旺,他是老将了,朕信得过他。只是辽东战事虽然屡有胜迹,奈何太小了。不过东海有用兵之日,让他且待之。朕不吝封伯之赏。”

    “知道吗?”

    何夕顿时明白,朱元璋这一番话,其实默认叶旺对何夕的靠拢。这对何夕来说,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何夕在军中也算是有了一点点根基了。但是坏事就是,今后叶旺出了什么问题,朱元璋会拿何夕是问。

    其实朱元璋何尝不知道下面的人拉帮结派。但是正如伟人所言,党中无党,帝王思想,派中无派,千奇百怪。在古代尤其是这样,朱元璋是一个人。他不可能同时对接六部大臣,三公九卿,几十名勋贵,上百名有战绩的老将。

    私人抱团,既是现实,也是朱元璋的需要。他需要这些派系来帮助他维系自己的统治。

    不过,这对何夕来说,依然是最大的奖赏了。何夕说道;“臣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