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公务员在线阅读 - 第六十六章 挖墙脚

第六十六章 挖墙脚

    大明公务员第六十六章挖墙脚第六十六章挖墙脚

    “倒了。”悠扬的高喊之声,在峡谷之中回荡,随即有一颗巨木从山上滚了下来,来势汹汹,顺着陡峭的山坡,直直的坠落。砸进了鸭绿江之中,飞溅出数丈的水花。

    而鸭绿江湍急的水流。会送这根原木去出海口。

    顺流之下,不过数日功夫。就能出海。

    这是何夕的一次实验。

    何夕虽然没有亲自动手伐木。但是整个实验的各方面,都是何夕把控的。

    何夕从定辽右卫沿着鸭绿江北上到这里,选择容易上山的山峰。在靠近鸭绿江一侧。砍伐。

    总体上来,何夕一切设想都可以做到。

    唯一让何夕觉得有些不妥的,大概是伐木的效率了。何夕心中暗道:“或许伐木工具需要改进一下。”

    这里伐木自然用斧头。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两人一组,一天能砍一棵就已经很不错了。虽然说何夕选的树木是用标准的。这些树木到了江南,最少能充当横梁。

    但是,这个效率还是让何夕不满意。

    不过,最大的问题还是人口的问题。

    没有足够的劳动力,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甚至如果有足够的人口,即便效率低一些,也是可以的。毕竟鸭绿江两岸有足够多山林,能够同时开辟足够多伐木场。

    就在这个时候,鸭绿江上漂来一叶扁舟。不是别人,正是姚广孝。姚广孝远远走过来,说道;“大人,人手有办法解决了。”

    何夕立即问道;“可有什么办法?”

    姚广孝这一段时间也没有闲着,就在何夕专心看伐木这一件事情行不行的时候,姚广孝身负使命,沿着鸭绿江上下,寻访人丁。之前还送来几百女真人。

    何夕虽然对于朱元璋的想法有些揣测。但是何夕还是于心不忍。毕竟因为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而处罚这些人。实在有些太过了。

    但是朱元璋到底是比何夕多一点迷信。他相信宿命气运之类的东西。故而,他在这种事情上决计不会留手的。而今何夕一念之慈,就是当做不知道。让这些女真人改汉名,汉姓。

    反正女真人文化程度低,他们很愿意改名字的。

    大明一朝,有不知道多少女真人改为汉名。根本不奇怪

    而且虽然金朝女真人与清朝女真人看上去一样,但是本质上未必是一回事。当年金朝将女真部落几乎都迁入中原了,回到东北的近乎没有。而很多人说满族为通古斯野人,也不是没有原因的。甚至女真这个名字,还是汉人送给他们的。顾名思义,觉得这里是女真人的发源地,就称呼他们为女真。野人女真这个名字,就是明证。

    女真三部,建州,海西,野人,野人女真就是那种生活在深山老林之中,与汉人语音不同,最为野蛮的部落。那问题来了,与他们都语言不通,怎么知道人家是女真啊?

    只是女真部落的数量也很少,招募这些部落不过是杯水车薪。

    姚广孝说道:“大人,可知道高丽乃海东强国,人口数百万。”

    何夕说道:“自然知道。”

    姚广孝说道;“其国数百年陈陈相因,门阀治世,国君无权。百姓沦为奴婢。苦不堪言,一辈子当牛做马。没有出头之日。下官询问过鸭绿江畔所有高丽人。即便定辽右卫之中,有高丽逃人数千人。”

    “大人,这正是你所需要的人丁所在。”

    何夕一愣,没有想到姚广孝会出这样一个主意。他问道:“高丽国内,真的如此不堪吗?”

    姚广孝说道:“我只是粗粗打听,高丽国内比这个还要不堪,高丽前任国主,之所以被群臣所杀,就是因为他打压门阀想要释放奴婢为民。结果下场,身首异处。而高丽门阀,更是变本加厉,上下不安,社稷不稳。高丽国内必生变乱。”

    其实何夕并不知道,有明二百多年,一直有朝-鲜百姓逃入大明。盖因虽然由王氏高丽,变成了李氏朝-鲜,但是他们的体制,换汤不换药。百姓不堪承受。纷纷逃到辽东。辽东地广人稀,多能落户。

    以至于繁衍生息。

    这种趋势存在,何夕只需动动手段,承诺高丽逃人分田落户。决计能引发朝-鲜逃亡潮。

    只是何夕很明白。人口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对大明是这样,对高丽也是这样。

    他这样做,是会激怒高丽的。

    何夕说道:“如果高丽动兵如何?而今的形势不允许这样做。”

    姚广孝说道:“其实,并不是形势不允许,而是看朝廷怎么想?辽东屯兵积谷,是可以攻鞑子,也可以下高丽。而且大明怕高丽兴兵吗?”

    何夕还是摇摇头,说道;“不大好吧。大战在即,不要节外生枝吧。”

    姚广孝说道:“不想节外生枝的未必是我们。高丽也是。”

    何夕陷入沉思。

    高丽与大明之间,是相互忌惮。

    高丽忌惮大明动武。所以拉着残元虚张声势,一边与大明缓和关系。而大明也担心在打残元的时候,忽然冒出高丽这一路兵马,毕竟大明虽然兵多将广,但是放在辽东这地方,实力的确是有些不足了。

    这种互相害怕的局面之下。

    很多小动作是可以做的。毕竟何夕想要的人口也不多,顶多数千壮丁而已。对于高丽来说,也不是什么大数字。毕竟高丽数百万人丁,是一定的。数千人才九牛一毛了。

    何夕说道:“人臣无外交之权,此事当从长计议。”

    何夕这么说,他已经心动了。只是这一件事情,要回南京与朱元璋商议。

    很巧这个时候,朱元璋也想让他回京了。

    ------

    南京曹国公府。

    朱元璋大步走了进来,李景隆连忙迎上去。就要下跪。朱元璋一摆手说道:“免了,你父亲怎么样?”

    李景隆说道:“父亲,父亲------”

    朱元璋见李景隆连话都说不好。不管他是不是伤心过度。都心中一拧,暗道:“遇大事有静气,是大将本色。而今文忠还没有死的。你这样给谁看我。怪不得将允文的大军。送给了老四。”

    很多事情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或许历史朱元璋来看李文忠的时候,见李景隆如此,觉得这孩子孝心可嘉。但是而今先入为主,觉得李景隆为人拎不清楚。作为大将,要面对很多极端的情况,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沉得住气。即便是老爹老娘死在阵前,也要宁心静气,理智对待。

    或许,这一辈子李景隆只能当一个富贵闲人了。

    朱元璋进了内室,看见李文忠。却见李文忠整个人瘦了一大圈,就有一些脱形了。顿时双眼一红,说道:“文忠,你怎么这样了?”

    李文忠挣扎的起身,被朱元璋按下去了。李文忠说道:“陛下,臣失礼了。”

    朱元璋说道:“何须如此。好好养病就是了。”

    李文忠说道:“臣的病都是陈年旧病,估计是好不了。而今有些肺腑之言。陛下,天下初定,四方暗潮涌动并不太平。乱世固然用重典。但陛下削平诸侯,重创残元,已经不是乱世了。天下之患在内不在外。陛下能以开海之利,酬谢功臣,何不以宽大之姿,优容天下臣民。如此天下得安,百姓得宁,共享太平。岂不美哉?”

    朱元璋听了,忍不住皱眉。他本不想在这个时候说这些。但是忍不住说道:“这话,你听谁说的。”

    李文忠说道:“这是臣自己的想法?”

    朱元璋说道:“好了。生病了就不要胡思乱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