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公务员在线阅读 - 第三十九章 新任务

第三十九章 新任务

    第三十九章新任务

    何夕内心之中翻江倒海。

    郭桓案在无数史籍之中都有记载,决计不是空xue来风。何夕即便怀疑自己的记忆,也不该怀疑那么多史学家的cao守。这不是一个人这样写,而是无数史籍能够相互对应。

    即便郭桓案的细节有出入,或许与历史不符。但是郭桓这个人。作为主犯,决计不会是干干净净的。

    毕竟朱元璋对士大夫杀戮太过。在历史上名声其实并不算好。文人士大夫口中可并没有说朱元璋的好,甚至有很多人暗戳戳地诋毁朱元璋。如果郭桓真是青天,朱元璋杀他真是冤案。当时或许没有人说,但是有明一朝,有清一代六百年间,为什么没有人为郭桓喊冤。

    甚至民国以来,史学家有一股翻案风。连秦桧都有人翻案了,郭桓为什么没有?

    那是因为铁证如山。

    正因为如此,何夕万万不能接受郭桓无罪这个结果的。

    因为如果这是现实,那就代表着何夕历史之中的明朝,与而今这个明朝,或许不是一个明朝。

    这如果是一个事实的话,就太让何夕不知所措了。

    一时间何夕都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自处了?

    朱元璋可没有想过,这样一件事情,会给何夕的认知带来这么大的冲击,而是淡然说道:“怎么不可能。这是锦衣卫报上来的东西,你自己看。”随即将一份文书扔到了桌面上。

    何夕拿来一看,不由地皱起了眉头。

    郭桓在锦衣卫文书之中,不但不是贪官,甚至是在布政使之中,治行第一。历代粮税,教化,刑狱都有上佳的表现。甚至吏部有人提议,调郭桓入京,为户部侍郎。

    当然了,这个动议,也是因为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朱元璋将中枢清理一空。虽然勉强填补了空缺,但是中枢的人手还是不够的。大量调地方得力官员入京,这也常态。

    郭桓案爆发的时候,是在数年之后,那时候的郭桓就是户部侍郎。

    何夕细细看过了,脑门嗡嗡作响,甚至一度以为自己记错了。或者郭桓这个人是入京之后,才迅速堕落的?

    朱元璋语气平淡,说道:“何夕,你还有什么话说?”

    何夕说道:“我不知道怎么会这样?但是臣禀报陛下的,决计句句属实,没有一句虚言。请陛下明鉴。”

    朱元璋说道:“你的意思是,锦衣卫上上下下都在骗朕了?”

    何夕说道:“臣不敢。”

    一时间,何夕心乱如麻,不住在想,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他想破脑袋都想不明白,这问题出在哪里?

    朱元璋说道:“朕给你一个机会。数日之后,朕会安排秘书监派出人员,到各省布政司,审查账目。你专门去浙江走一趟。你自己给朕一个说法。”

    “是。”何夕暗暗松了一口气。他还是相信历史记载不会出问题的。以人性推断,郭桓数年后能侵吞数以百万计的粮食。而今也不可能清清白白一尘不染。

    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何夕镇定下来之后,说道:“陛下,那军器局这里?”

    朱元璋说道:“太子不是已经安排了吗?”

    何夕说道:“陛下,臣以为太子的安排还不够。后世国家有两院,所谓两院,就是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用以安排各行各业最精深的科学家与大匠师。顶级的院士都是中央政府的座上宾。”

    “这些院士不仅仅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还在关键问题上以备咨询。”

    “今日之功,我仅仅提高了一些概念,如果没有这些顶级工匠的话,也不会那么快完成。陛下,应该看见这些工匠的能力。臣以为应该提高工匠地位。”

    这是何夕原本的想法。本来他想要准备好了,再提出意见。但是忽然面对而今的局面。郭桓案的变化超出何夕的预料之外。

    何夕虽然担心朱元璋对自己不利,但是处于这种危机之中,他反而放开了。把心里的话都说了出来。

    朱元璋在桌子上敲击几下,说道:“你觉得该怎么样?”

    何夕说道:“仿造翰林院,设科学院,安置这些工匠。”

    朱元璋轻轻一笑,说道:“胡闹。”随即说道:“你下去吧。准备几日后出京去浙江。”随即不理会何夕了。何夕只能离开。

    朱元璋在何夕走后,轻轻一笑,露出满意的神色。

    他本来就是想让何夕查办郭桓,固然将郭桓的种种情弊都压了下来。将郭桓做好的表面功夫给何夕看。轻而易举地将何夕糊弄过去了。这本在朱元璋意料之中,并没有什么不对的。

    让朱元璋满意的事情,是何夕提出比照翰林院设科学院的提议。

    这个提议,在朱元璋看来,根本就是胡闹

    作为天子,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各方面的影响,翰林院是什么?是词臣机构。是掌握图书,草拟诏书的机构,更不要说而今从翰林院之中挑选内阁成员。

    翰林院几乎是文臣最高机构了。

    在翰林院的官员,或许不是权力最大的,一般是学问不错的。

    让工匠们的科学院与翰林院并立,朱元璋敢肯定,此诏书一出,宋濂就会撞死在门前。

    而且这些工匠也承受不住这么大的恩典。

    不是胡闹是什么?

    但是,何夕这样说话,说明他从来不是文臣士大夫那一边的。这让朱元璋越来越满意。朱元璋对大明士大夫们,不,应该还有元代遗臣们,又爱又恨,而今是恨多爱少。

    很多士大夫是真有本事的。不拉拢他们。是不足以安定天下的。示意朱元璋在打天下的时候,礼贤下士,每到一地,先收集图书典籍。对很多士大夫,推崇备至。才有无数士大夫为朱元璋效力,合众力而有天下。

    但是天下已定之后,朱元璋与这些士大夫们的理念,利益,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冲突。

    因为朱元璋骨子里是一个农民,说朱元璋愚昧也好,残暴也好。他体现得更多是农民对耕者有其田的想法,是天下均平的理念,整治贪官的愿望。而天下士大夫们,有了一算一个,大多都是地主。他们想的太平盛世与朱元璋的太平盛世,完全不是一个。

    只是朱元璋也明白。治理天下是离不开士大夫的。更不要说,元朝不尚文治,天下文脉几乎断层。天下百姓识字率太低了。以至于除却这些士大夫之外,朱元璋很少有可以代替的人选。

    这才有双方相爱相杀的洪武政局。

    朱元璋无时无刻不想寻找一个支持自己的文官力量。所以才大办国子监。但是终朱元璋一世,其实是一个轮回。从宋濂与其再传弟子际遇上可以看出。宋濂在洪武初被重要。但胡惟庸案之后,屡受折辱,多次免官流放。但是在朱元璋临终选的辅佐朱允炆的大臣,却是宋濂最得意的弟子方孝孺。

    这里面代表历史上的朱元璋有多少无奈。

    再厉害的人物,也很难战胜思想。

    而何夕自己或许不知道,他的种种行为,早已与这个时代的士大夫做出了割裂了。

    甚至朱元璋也知道,何夕没有那么深的城府,只能说何夕现在做的是自己的认为对的事情。这更让朱元璋高兴。

    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

    这才是决计不能被拉拢的人。朱元璋也看得出来,何夕年轻气盛。决计不会轻易低头的。再加上何夕带来后世的种种知识,站在六百年后的高度上,何夕很多方面都是大可替代的人才。

    朱元璋心中暗道:“何夕可大用。”

    不过,怎么大用还要看看,他从杭州过来的表现。

    至于何夕的建议,建立大明自己的科学院,不是不能。但要有时机有步骤。

    朱元璋沉思片刻,说道:“传毛骧。”

    片刻之后,锦衣卫指挥使毛骧进来,“扑通”一声跪在地面上,大声说道:“臣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拜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毛骧一副国字脸,四十岁上下,看上威严肃穆,一副忠臣像。

    不过,后世文臣诋毁锦衣卫,以至于历代锦衣卫指挥使都浑身恶臭,好像天生阴险小人。但是,仅仅看而今的毛骧,手中拿得可不是jian臣剧本。

    朱元璋下定远县,毛骧的父亲毛骐,扶县令出险,成为朱元璋早期重要文臣之一。入金陵之后,专任多官。终于权理中书省事,位同丞相。结果,天不假年,死于任上,当是时,陈友谅,张士诚尚在,是以名声不响。

    而毛骧一直在朱元璋身边当护卫。多年宿卫,忠心耿耿。

    可以说毛骧是大明朱家的苗根正红。可以托心腹重任的大臣之才。

    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让毛骧执掌最重要的锦衣卫的原因。

    朱元璋说道:“毛骧,将京师的事情都放一放,我有一件事情,交给你去办。”

    毛骧说道:“请陛下示下。”

    朱元璋说道:“你隐藏身份,暗中跟谁何夕去一趟杭州。查浙江布政使郭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