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明末之誓死不降在线阅读 - 第一百零一章 路上

第一百零一章 路上

    雨越下越大,道路近乎不见,团丁们身穿蓑衣,头顶斗笠,在磅礴大雨中艰难跋涉着。【】

    这个时代的城市路或许还有石板路,但一旦出城几乎就是夯土路了。若是晴天还好,虽然一身灰但也算走的通畅,可是一旦下雨,那么就悲催了。路难走的一塌糊涂不说,还会搞得一身泥浆。

    仇天行正走在这支队伍的前列,狂风吹得大雨打得人脸上生疼,他也只好低下头,尽量用头上的斗笠遮挡一些。仇天行脚下原先的鞋子早就不知道陷到哪里去了,现在穿的则是亲卫备用的草鞋。

    好久没有吃过这样的苦头了,就是从信阳逃回时,也有吕可吴根两人的照应,老天也是风和日丽的。自从建立保安团后,仇天行就脱离了劳力的阶级,进入了劳心的阶层了。形象的说,仇天行就成了领导了。当然,这是自封的领导,南北两个朝廷都不承认。

    不过,再苦再难也要继续前进。这次进军仇天行已经是破釜沉舟了,打不下安陆,保安团或许还在,但属于仇天行的保安团却不在了。这三千人已经是仇天行最后的本钱了,一旦折掉,日后保安团的总部就会转移到一营、二营,或者是四营了。

    雨越下越大,团丁们的情绪就越来越低落,抱怨声也渐渐响了起来,认为这么大的雨天自然得找地方躲雨,而不是冒雨前进。不过,当这些埋怨的人得知仇天行走在队伍的最前列时,他们便纷纷闭嘴了。再加上身边的宣讲员的鼓动,一个个又迸发出火热的激情继续前进了。

    人的情绪非常奇怪,它很容易受到身旁事物人物的感染。再低落的情绪被周围欢乐的气氛包围也会一点一点的提升的。原本低落的士气在周围人一鼓动下,纷纷变得昂扬起来,似乎再大的暴雨也阻挡不了他们前进的步伐。

    这时,有人起了个头,一个、两个、三个,许许多多个团丁纷纷唱了起来。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百姓的子弟,

    我们是百姓的武装,

    从无畏惧,

    绝不屈服,

    英勇战斗,

    直到把鞑子消灭干净,

    中华的旗帜高高飘扬!

    ………………………………………

    保安团的团歌就这样一遍一遍的唱着,可能歌声能给人力量,似乎吼得越响,湿冷的身体就能恢复些温暖一样。

    安陆离应山一百多里,平常行军也要一天一夜。如今这风雨交加的时刻,那花的时间就更多了。

    不过时间不等人,早一刻到达安陆,就可以提升一丝胜率。风急雨大不仅阻碍了保安团的行军,也会麻痹敌人的防守。

    暴雨越来越大,大白天就彷如黑夜一般,大自然的力量让人恐惧,那不时响起的轰轰声和划过天际的闪电更是让人心悸无比。这种天气,那些平日里坏事做尽的人们恐怕都会紧闭门窗,躲在床上瑟瑟发抖吧。雷声有震慑之用,能突破人心的重重防守,直达最隐秘的地方。心中有鬼的人最怕平地起惊雷。

    就在这天色如幕,电闪雷鸣间,一只部队仿若来自地狱一般,从天际走出,伴随着狂风大雨如一条蜿蜒的长龙一样前进。目标坚定,气势高昂。

    队伍刚出发时只是变天下雨,后来又打起了雷。其实仇天行知道雷雨天可不能走在空旷的地方,那是会引雷的。只是命令以下,朝令夕改可是会很伤士气的。无奈之下,仇天行只能咬牙前进,决定赌一把。两军交战战死是死,被雷劈死也还是死。只是被雷劈死象征意义巨大,代表着上天的抛弃。好在六营和七营没有铁甲、长矛刀剑也按照仇天行的命令用布裹了起来,向下拿着。暴风雨过去后,也没有人死于雷击,到是路上走散的大有人在。

    仇天行心中大呼侥幸,总算没有背负不祥之兆。

    当雷阵雨退去后,太阳又出现了。火辣火辣的太阳照在湿漉漉的大地上,气温又渐渐升了起来。团丁们纷纷脱下了蓑衣,折叠绑在身后,然后继续前行。

    又行数十里,大军走过了保安团的势力范围,进入了敌境。一个小镇出现在前方,远远看去,小镇房屋层叠,错落有致,似乎比较富裕。

    总部进军安陆,乃是孤注一掷,大军只有数日粮。一旦安陆不克,耽搁数日,那大军就会无粮自散了。所以,行军路途上征集粮草也十分有必要。

    仇天行命令一个中队前去征粮,收集生姜之物熬汤驱寒,其余大军继续前行。

    匪过如梳,兵过如篦,保安团过后则如洗。洗净污秽,留下朗朗乾坤。当然其中也伴随着人头滚滚,鲜血横流。汉jian鞑子之流丢掉性命,拥护抗鞑的人们则汇聚在民族大旗下奋勇作战,向鞑子发出复仇之音。

    仇天行带着部队离开了,身后那个曾经安宁的不知名小镇就要陷入腥风血雨中了。是对是错,是非曲折,自有后人评定了,仇天行顾及不上,他唯一想做的就是尽一切的力量带着保安团活下去,与鞑子不死不休。

    或许因为大雨的缘故,总部大军一路行军没有遇到路人,更没有遇到安陆方面的探子。于是,第二日下午,急行军上百里的大军在休整一番后便潜至安陆,兵临城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