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三国:兴复汉室,从诛杀十常侍开始在线阅读 - 第341章 得许褚又见郭嘉

第341章 得许褚又见郭嘉

    在确定了刘辩的身份之后,许褚忽然间有些无所适从了。

    庞大的好似小山一般的一个壮汉,一下子竟有几分像是鼹鼠,贼眉鼠眼的想躲。

    “如此,可还怀疑朕的身份?”刘辩面带笑意,举止随和的问道。

    许褚支支吾吾,不知该说什么。

    想来想去,忽然间想起来,他好像还没有给皇帝老人家行礼。

    于是连忙跪地,行了个叩拜大礼。

    “卑职拜见皇帝陛下,是卑职眼拙,不,瞎!”

    刘辩却并没有丝毫要治罪于许褚的意思,他面带温和的笑意亲自搀扶起了许褚,说道,“这么大的块头,心思却如此细腻,实属难得,起身吧。”

    荀彧等人听到这话,尴尬的想抠脚指头。

    许褚这做法跟心思细腻,也就是稍微勉勉强强能搭点边,但真的不至于。

    皇帝这话说的,简直就是把自己的心思曝露在众人的眼皮底下。

    但许褚此人,确实好像也值得皇帝屈尊纡贵。

    许褚有些惊愕,皇帝……这么好说话的啊?

    “陛下您入乡随俗的过于彻底,卑职方才是真的没有想到……”许褚绞尽脑汁的酝酿着词汇,去解释自己方才的那些嘲讽和谩骂,但他肚子里的墨水本就不多,这一急,更是想不出来贴切的词汇了。

    一句话说到中途,完完全全说不下去了。

    许褚索性放弃了,闷头说道,“请陛下治罪!”

    反正骂皇帝狗贼肯定是要担点罪过的。

    “朕本就是微服出巡,若人人都能认出来朕的身份,那朕微服还有什么意义?”刘辩说道,“听闻你是要去投奔曹孟德?”

    “回陛下,正是如此。”皇帝平和的态度让许褚紧张的情绪淡了许多,他解释道,“卑职听闻王师东出兖州,南伐徐、冀,便想着找个门路,投身报国!”

    “朕给你个门路可要?”刘辩说道。

    “陛下,您不责罚我,还要给我个门路?”许褚满脸的惊愕之色。

    这话让刘辩稍微有些不爽,“你去投奔曹cao,难道不也是在朝廷军中?”

    “陛下恕罪,是卑职不善言辞。”许褚忙称罪解释道,“我路上遇见了一人,那人听我说了说之前御守城池的一些事,便建议我来琅琊寻一个叫荀彧的人,说他会给我一个出路。”

    “可我不认识荀彧,就连他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人家怎么可能会随便给我安排差事?”

    “同郡人又给我建议了一下,让我还是去找曹将军比较好。因为我跟曹将军勉强算是乡党,他现在又在打仗,有用得到我的地方。”

    “而那人口中的荀彧是皇帝,不,是朝中的重臣,怎会轻易见我这个白丁黔首?与其我跑琅琊碰一鼻子灰,还不如直接上阵杀敌!”

    “哪怕曹将军看不上我,可我只要在战场边缘游走,找到机会立点功劳,一个曲长应该是可以混的下的。只有有了一个身份,我相信凭我这一把子力气,应该能挣个前程。”

    刘辩点着头听许褚说完,笑道:“你看,有些事合该如此!”

    许褚像个憨憨一般,略显拘谨的抿嘴一笑,“陛下说的对,好像……还真是。”

    “你带着部曲,暂归张辽帐下,你为屯将。”刘辩说道。

    朝廷军中的这些将领刚开始的起步都很低,刘辩虽然欣赏许褚,但也不能坏了规矩。

    “唯!”许褚激动应道。

    没能投奔成曹cao,却阴差阳错的遇见了皇帝,直接进了西园军。

    这让许褚不禁暗呼自己这个命是真的好。

    一路上竟然接连遇见贵人!

    “不知你路上遇见的那人是什么样貌?”荀彧忽然冲许褚问道。

    许褚凝神想了想,说道:“是个儒士,额宽面方,行为不羁,还带点儿侠气。个头不是很高,眼神很锐利,当他打量我的时候,我总莫名其妙的有点儿心虚。”

    荀彧听完之后笑了起来,“如此说来,必是郭奉孝无疑了。”

    “谁?”刘辩眉头一沉,问道。

    这个名字怎么听起来好像有点儿耳熟。

    刘辩颇为痛恨汉代这些文人称字不称名的行为,搞的他老是把一些人对不上号。

    郭奉孝这个人,一定是某个有名的家伙,不然不可能给他一种熟悉的感觉。

    “回陛下,此人名唤郭嘉,字奉孝,出身颍川郭氏,是臣的一位挚交好友!”荀彧拱手对刘辩解释道。

    原来是郭嘉!

    刘辩就觉得有些熟悉嘛!

    曹cao的谋主啊,他这一次出门,这是要行大运的兆头。

    在路边捡到了许褚,如今又撞见了郭嘉。

    他费劲心思的征召天下俊才,竟然把郭嘉这号人物给忘了。

    “朕听闻这也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俊杰,他如今在何处?”刘辩问道。

    他觉得他现在非常有必要提醒荀彧,下回有这样的挚交好友,不要藏着掖着,应该早点报于朝廷,想办法征召回来。

    “回陛下,他如今隐居乡野。”荀彧说道。

    刘辩见荀彧有些欲言又止,遂问道:“他有什么问题?”

    “回陛下,他曾在叛臣袁绍幕下待了一段时间,见袁绍满嘴尽是荒唐之言,便又回到家乡隐居。今岁目睹朝廷收复颍川,这才萌生了想要报效朝廷的心思,只是朝廷如今取士皆以大考为准,臣便去信让他准备参与来年的大考。”荀彧说道。

    他听出来皇帝似有征辟郭嘉之意,但又有些担心郭嘉曾在袁绍幕下为僚这个污点。

    刘辩差点以为郭嘉快死了。

    这家伙很短命。

    可他刚刚大概算了下,郭嘉好像是在曹cao讨伐乌丸的时候死的,应该还早。

    “一些特殊的人才,可不必拘泥于大考,以郭嘉为兵部侍郎,公车征辟!”刘辩说道。

    荀彧惊了一下,“陛下,兵部侍郎,会否太高了一些?”

    但其实刘辩觉得还低了。

    郭嘉的本事,仅凭曹cao和郭嘉行则同车,坐则同席就可以看的出来了。

    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谋士,竟被刘辩一开始给遗忘了。

    只能说……三国名士太多。

    而暂时只给郭嘉兵部侍郎之职,刘辩也只是为了平衡,暂时如此而已。

    刘辩心目中,郭嘉真正应该去的位置是兵部尚书。

    “低了。”刘辩淡淡道。

    荀彧顿时满脸惊愕,他和郭嘉少年相知,这一两年也多有书信往来,深知郭嘉的本事,那的确是一个腹有乾坤的人物。

    看皇帝方才的行至,他之前应该对郭嘉不是很了解才对。

    可抬手竟然就是兵部侍郎!

    兵部无尚书,侍郎就相当于尚书,佐太尉掌天下兵马之事。

    武官选用、兵籍、军械、军令、驿站等事物,会先过兵部,再呈递太尉府。

    而这一切,以后都会是握在郭嘉手中的权利。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绝对的实权大官。

    尤其是皇帝在前不久改六曹尚书为六部尚书,增尚书六员,侍郎十二名。

    直接把尚书台的权力瞬间拔高了数倍。

    皇帝这个举动,几乎完全就是照搬光武皇帝的做法,减弱三公权柄,将权势下移由皇帝直接掌控的尚书台。以后,尚书台必然会是朝廷的权力中枢。

    虽然现在六部的尚书和侍郎大多空置,可这已经成为了朝堂争夺的重点。

    现在凭空出现一个手握实权的兵部侍郎,朝中怕是又得闹一阵风波。

    “陛下,臣以为可暂以郭嘉为兵部郎中,待有了功劳之后再行加官,以安百官之心。”荀彧想了想,还是如此劝道。

    不管是站在皇帝还是友人的角度,他都非常赞成以郭嘉为兵部侍郎。

    可想想最近极不稳定的朝堂和太学,他觉得还是有必要暂时让大家都安稳一些的好。

    征辟之权,如今仅存于皇帝之手,连三公都没了。

    若皇帝直接征辟空降侍郎和尚书,百官定然不会乐意。

    “不妥?”刘辩反问道。

    荀彧劝道,“陛下,即便是您征辟享誉天下的名士为侍郎,朝堂之上怕是会多有反对。更何况郭嘉虽有实才,但并无名望。他隐居乡野,结交英杰,却不与世俗来往。”

    “以兵部郎中任之,可令朝堂安稳,不伤大考颜面。”

    刘辩轻吁了一口气,在深思之后,同意了荀彧的谏言。

    所以还真是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

    以大考取缔举荐和三公征辟便于取士,是刘辩为后面的科举取士做的准备。

    但同时也掣肘了他这个皇帝征辟的范围和权利。

    空降大官,的确有伤大考的权威。

    尤其是最近因为惩处了丁宫等人,朝野上下包括太学,都刮着一股不安稳的邪风。

    现在的朝野在稍显成熟之后,其实才真正开始酝酿起了新旧的矛盾。

    寒门庶人和门阀的矛盾,举荐和大考的矛盾,三公九卿和尚书台的矛盾,几乎都集中在了这个尚书台权力开始凸显的阶段。

    刘辩自去岁东征之后,就把一部分三公九卿的权力移到了荀攸为首的尚书台。

    现在,尚书台的权利进一步提升,矛盾也就显现了出来。

    “天色已晚,就地安营吧!”刘辩说道。

    那些事情想多了容易头疼,稍微想想就行了。

    如今已有五大谋士在手,这些专业的事情,刘辩觉得还是让他们去头疼的好。

    荀彧刚松一口气,听见皇帝这话,气一下子又上来了,“陛下不准备班师开阳?”

    “既然已经到了眼前,不如观战征伐鞠义!”刘辩随意说道。

    荀彧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他就一直担心此事。

    果不其然,就这么毫不意外的成了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