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大时代1900在线阅读 - 第一百四十七章 血火世界(四)

第一百四十七章 血火世界(四)

    “怎会伤亡如此之巨?”

    十五万人上去,只下来七万,八万人的伤亡对罗荣光来说太过巨大了。

    “舰炮太过厉害,小日本一方打的决绝,除了伤亡,应该有不少人溃退了,我已下令,让津门、北塘网开一面收摄人马,应当还能收拢几万人的。”

    全线压上,后面没了督战队,许多振威军是跑了,大沽船坞那边枪械、弹药堆积如山,李大成手里的人却不够了。

    此战之后要如何收摄人心还是个问题,海口是留下了九艘战舰,可李大成这边付出的代价也未免大了一些,接连三战,二十多万人马,剩余不足十万,还有接近一半壮丁跟伤员,接下来的阻击战不好打了,但愿北塘一带,津门后方能够拢起一定数量的溃军吧?

    接下来的三天,李大成跟洋鬼子都在安定军心,洋鬼子怎么做,李大成不清楚,他这边做了许诺,以后的战事,振威军绝不跨出战壕一步只负责防守,还增发了一百万的饷钱,并让整个大军轮流去津门歇息休整,这才拢住了摇摇欲坠的军心。

    但一战之后,振威军的军心被打散了,这也是逃避不了的现实。

    为了聚拢人心,李大成还新增了一条军规,只要能在阻击战之中,击杀一个洋鬼子,就能到大军后方做督战队,全军都成了督战队,就再次轮转,无论怎样,拢住军心能让振威军牢牢的扎在阵地上,才是最关键的。

    此战,枪炮的损失勉强补了回来。许多洋货都是当做军饷发下去的,现在大沽口的人员缺口在五万左右,也就是说李大成的手里现在有五万条枪械没人去用。

    好在炮兵的损失不是很大,罗荣光手里的万余人,还剩七千余。有罗荣光指挥,振威军的支援炮火还算存在,这样仗还能继续打下去,不然李大成也不知道,接下来的仗该怎么打了。

    吃了一次血亏之后,洋鬼子也变得极为保守了。一个劲儿的在稳固滩头阵地,看来,大沽口还是他们的主攻方向。

    五大炮台一线,还是李大成的最前线,看着远处还在不断加固攻势的日俄联军。李大成只能苦笑了,以后再也没机会将他们赶下海喽……

    阵地攻防战,是粗活儿、累活儿,与精神振奋的日俄联军相比,振威军上下的军心士气就差了很多,即便是轮番上阵作战,振威军也没能守得住威震海门高五处炮台,五天的时间。一天打下一座,振威军付出了万余死伤,防线退到了码头、车站一带。

    老毛子与小鬼子相比。还是差了许多,甲午一战之后,小鬼子对上大清军队,有一种出于自豪的优越感,即便阵地战打的艰难,小鬼子的气势还是很高昂的。李大成也想打掉他们这种嚣张气焰,可仅凭振威军还做不到。

    随着战线后撤。破坏也开始了,扒掉整条铁路。炸毁整座码头,推倒、炸倒一处处建筑,振威军的颓势一发而不可收,虽说大半的人都算是经历了战火,但人心不在了,最好的一次阻击战,振威军在阵地上打退了五次冲锋,许多阵地,都是一两次冲锋就要易手,这个过程之中,振威军与日俄军队伤亡,大体在二比一左右,攻守之下振威军依旧不能占便宜,这就是熟悉战场与不熟悉战场的差距。

    算了算距离与时间,振威军一天差不多要丢失一公里以上的土地,现在的阵地距离津门大概四十公里,但愿这段时间,日俄联军不要发起总攻。

    李大成在等待,等待着振威军上下熟悉战争,这段时间严酷的军法没有用处,只能等着振威军上下,慢慢的熟悉战争,走出一批老兵,不然杀再多人也唤不起军心的。

    那一场决战之中,逃到北塘的有一万多人,北塘现在属于孤悬之地,那一万余振威军李大成也就便宜聂士成了。

    逃回津门的大概有三万人,这几天的功夫,直隶府署又弄来十多万壮丁,五万壮丁正在向前线运动,军粮城、大小王庄一线,现在是李大成的后方,那里也是李大成给联军预备发起总攻的所在。

    双方现在的交火,基本还是属于试探性质的,吃了几次亏之后,那边也开始正视振威军了,这段时间人家打的极为谨慎,这样的仗,绝不好打。

    李大成带着鬼头刀也守了一次阵地,对上的是小日本,仗打的艰难,比枪法不成,比士气也不成,比人数振威军也不占绝对优势,除了败退,没有其他选择,一步不退死守阵地,老兵都填进去了,以后的仗就更没法打了。

    面对以日俄为主力的联军,振威军能保持节节败退的局势,已经算是难能可贵了。

    对方一点点试探,对振威军而言,是没什么好处的,原因大体有两个,一是联军在待援,二是联军在筹备一场总攻。

    好在每次撤退,都是振威军一方主动撤退,在兵员上虽说有损失,但在枪械上,不减反增,这样的打法若是有足够的后备,李大成能一点点的拖死他们,但时间对于联军而言也是很宝贵的,总攻只怕很快就要来了。

    军粮城一带的阵地还在加固之中,可对面的气氛却有些异常,李大成很害怕,对面给他也来个突然的总攻,一旦溃散,再打就要在津门打了。

    撤退!主动撤到还没有加固完毕的军粮城阵地,这一退就是十数里,以空间换取一定的时间,重新整合一下振威军,也是不得不做的事儿了,不然在平原上很难挡下日俄联军的总攻。

    李大成主动撤退,应该是正确的,这为振威军上下争取到了五天的时间,前面的情报显示。小日本的后援到了,人家也在整合部队呢!若是在前面一直拖着,军粮城这一仗就不好打了。

    大沽炮台剩下的五千多发炮弹,都被李大成埋在了军粮城一带,这一仗。李大成还想让联军吃个亏,再往后,还得撤,撤到打黄庄歼灭战的那片区域,平原作战无险可守,军粮城以西多为荒地平原。打野战对振威军不利,黄庄一带村镇遍布,退到那里就只能依托村庄打阻击战了。

    那边的人员撤离缓慢了一些,黄庄一带离着津门太近,一旦在津门开打。黄庄一带的村镇必然要遭殃的,因为那里村镇太多,之前的堵河放水,也没敢在那里进行,或许退到黄庄一带,还能利用一下海河,迟滞联军的动作吧?

    军粮城的决战,由日俄联军发起。五千发炮弹一遭在战场引爆,让日俄军队吃了血亏,但也引来了日俄联军的疯狂报复。

    二百多门火炮。打了一天一夜,留在军粮城的三十门火炮,悉数被毁,打的双方谁也没讨着好儿,军粮城一战,李大成估计战损比应该是突破了一比二。日俄军队比之前伤亡多了一些,但好也好不到那里去。刚刚重组的十五万振威军,减员六万余。再次成了残废。

    从军粮城撤退的时候,仗打的就凄惨多了,连续几十次的接触之后,对方也摸到了李大成的一些想法思路,振威军撤退,日俄联军撵在屁股后面追打,一路撤到黄庄、灰堆一带,振威军也在一路丢弃尸体,八万多人马从军粮城开始,撤到黄庄又损失了两万余。

    撤到黄庄之后,李大成也意识到了不妙,让一大半振威军强行裹挟着黄庄附近的百姓退往津门租界,李大成索性直接放弃了黄庄一带,掘毁、炸毁周遭的河堤之后,李大成留下一片汪洋,将剩下的振威军全部撤到了津门租界附近。

    滩头决战、炮台争夺战、军粮城决战,可圈可点的三场大仗,在策略上李大成占了优势,但在损失上,振威军却远远大过了联军,三场大战用了二十多天的时间,李大成从黄庄撤到津门的时候,他所保证的一个月时间,并没有做到,还差四天时间才一个月呢!

    这二十多天前后损失近二十万人马,一路撤到津门,李大成估算了一下,联军的损失至少在六万以上,这样的伤亡对联军来说已经不小了,这样的战争还要不要打下去,联军那边应该要有个考校的,再打津门就真要玉石俱焚了。

    “贝勒爷,我的话说满了,一路下来,咱们没能拖延一个月的时间。”

    在直隶府署的大堂之中,李大成与廷杰面对面坐着,上面坐的是桂顺,下面坐的是直隶的官员,战争结果不如预期,振威军的军心士气,是一大原因,军粮城撤退时,李大成的疏忽也是不小的原因,被追击之后,振威军上下毫无战心可言,才是李大成弃守黄庄一带的最主要原因。

    如今战火烧到了津门附近,大规模的撤退也要开始了,认错的话,只是李大成的开场白。

    “满不满老子不在乎!

    你说,这一月下来,振威军打掉了多少洋鬼子?”

    虽说是预先编排好的戏,但桂顺的话比以前多了不少的气势,这不错!

    “六万余!

    但是,振威军上下的战损也在二十万上下!

    贝勒爷!

    战火即将烧到津门,津门百姓该北撤了,再不撤就该走不了了!”

    在黄庄振威军撤的仓促,留下了许多的首尾,津门一战即将打响,津门百姓的撤离,李大成不敢多等,在洋鬼子来之前,撤走绝大多数百姓,一来安心,二来可以让京师一带聚集很多的人口,即便不得不打京师保卫战,几十万男丁,二十万条以上的枪械,也足够死磕一场了。

    “诸位以为如何?本贝勒是相信二爷的,你们怎么说?”

    不到一个月的战事,让李大成消瘦的有些脱形,睡眠不足,吃住不规律,还要亲身参战鼓舞士气,李大成估摸着自己最少瘦了十斤以上,眼眶深陷的他,在桂顺说完之后,扫视了一遍大堂,尽是些倒吸冷气的声响。

    “二爷,津门一战可有把握?”

    作为直隶众官之首,廷杰开了口,对面这位爷,现在可真是爷呐!不佩服不成,管他损失了多少人马,能打掉洋鬼子的六万人马,他就是爷!

    “可以打!但守不住!一仗之后,津门全毁!”

    “不能谈?”

    “洋鬼子不打到京师怕是谈不成的!”

    “如此……既如此,廷杰愿意上奏朝廷,迁移津门百姓!”

    “不是上奏不上奏的事儿,津门百姓若不想被洋鬼子屠杀,最好尽快撤向京师,洋鬼子一路损失惨重,此战之中,洋鬼子必然要屠城的。

    走,我还可以挡上十天半月,不走,振威军也不会管津门的百姓,京师更重要!”

    保京师还是保津门百姓,李大成心里很明白,以如今洋鬼子的心情,打到京师必然也要屠城的,京师不能被屠,这是底线,若津门的百姓不走,振威军只能先走一步。

    不要说以后了,现在,就在众人说话的时候,振威军的一部分精锐人马就在向沧州府、山东一带撤离,他们带走了一万多条崭新的毛瑟、数百万发子弹,还有十门未组装的八生六克虏伯火炮,二十五门全新的七生五克虏伯山炮,这是李大成为自己留的底气,即便他不在了,这也是振威军势力的底气。

    王五等人也一同撤向了沧州府,津门一战,即便打成了巷战,恐怕也支撑不了太久的,打到现在,参战的双方已经算是熟悉彼此了,振威军的军心士气不成,人家怕也已经摸清了。

    “那还等什么?撤吧!”

    最终还是桂顺拍了板儿,虽说李大成还在,但对于战争,桂顺是真的怕了,一个月的时间振威军死了小二十万人,这样的战争,已经超出桂顺的认知了。

    有了桂顺拍板儿,津门大撤退,算是有了官方的命令,历经战火生还的万余旗人,一直守在津门的万余旗人,加上振威军一万五千老兵,一支四万人的部队,被李大成交给了桂顺,津门这地界,桂顺也不能再待了。

    四万振威军、五万直隶壮丁的撤退,也能引起津门百姓的恐慌,撤退也容易一些,剩下的差事,就是李大成的六万余残军,齐世铎的五万振威军,曹宝福的两万余老漕勇的事儿了。

    这样算来,津门有近十五万人,京师至少有十万精壮,与义和团有莫大干系的振威军主力留在津门血战,以旗人为主辅以直隶壮丁的十万人,身家算是清白的,改个番号就是朝廷的官军,即便谈判,也不会殃及桂顺的这支力量。

    至于战后津门残存的振威军,去处也很多,东三省、蒙古哪里去不得,只要桂顺能在朝廷打通关节,振威军不灭!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