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玄幻小说 - 乡村四十年在线阅读 - 第十章 挑战

第十章 挑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个个都是土生土长出身没出过远门又不熟市场的一班人,要想办成一个乡办企业谈何容易。在这次新办企业中杨木真很想让企业出身的工办主任余新多出一份力,但余新明确说:“我从城里调到乡里来就是不想求人,让我出去求人的活我干不了”。

    于是杨木对工办几个人作了分工,让余新负责厂址的落实和当地银行的协调,自己负责跑市场找设备找师傅找材料去。首先是银行的贷款,在找到银行行长联系后,说办乡镇企业是支持的,但要贷款必须有可行性的分析报告,银行对可行性报告分析后,感觉风险不大才可以贷款。

    这个可行性报告怎么写,杨木希望工办主任余新能完成,但余新说:“这个行业我不熟写不出来,需到外面讨教,这个也等待外面跑的结果出来”。

    对外面世界一片茫然的杨木要想办成这个事确实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说干就干,杨木带着一个同样年轻的工办聘用人员王金,带着二条从乡供销社用票买的“蓝西湖”香烟和一本笔记本,硬着头皮跑向外面。

    坐了半天的绿皮火车来到了省城杭州,目的是为了找在杭州丝绸学院读书的同村人徐兴,想通过他作一些深入的了解。

    因杨木这两个年轻人都没来过杭州,火车站下来后,已是晚上,省城真是不一样,虽是八十年代初期,灯火通明的火车站上只看到熙熙攘攘匆匆忙忙赶路的大片人群,对如何找到同村人的就读学校一片茫然,不知路怎么走。

    好在火车站有市区地图出售,杨木赶紧买了一张,对照地图找电车路线,折腾了好长时间,终于找到了同村人的学生宿舍,同村人徐新很热情招待他们吃了快速面条,并让他们在空闲的学生宿舍住下。

    第二天带他们参观校办工厂,刚巧,校办工厂的规模与乡里准备办的企业规模相近,杨木认真地向负责办厂的老师进行了请教,杨木好象在陌生的知识海洋里看到了宝藏,兴趣高涨,不停地提出问题并给老师分发着香烟,从厂子规模、设备类型、数量配置、工人用量、材料品质及cao作师傅等等,同时还请教了可行性市场分析等内容,问个不停,忙于手头工作的校办工厂老师被问得不奈烦起来,说:“我给你推荐一个省丝绸公司的更专业的老师,他们有时间,让他们好好向你介绍”,并写了介绍信。

    杨木如获至宝,千恩万谢,吿别老师后,马不停蹄又跑到了省丝绸公司。

    时间已快正午,刚巧二位老师一个是张老师另一个是占老师都在办公室,杨木自我介绍来意后就相关请教的问题提了出来,二位老师听了以后说:“你提的问题太多,一下讲不清楚”。

    这时杨木一下醒悟过来,不能让老师白白付出他的智慧,马上说:“先请你们吃中饭,饭后有时间再说”。

    就这样二位老师被请到了一个比较安静的饭店,并恭敬地给每位老师送上两包香烟,二位老师一看是一般人买不到的需凭票才能购买到的“蓝西湖”,马上提振了精神,话题一开,这个建厂规模如何确定比较合理,设备用什么品牌较好,材料到那采购质量有保证,市场前景如何等等,二位老师滔滔不绝地进行了介绍。

    差不多化了半天时间,杨木在兴奋中不停地给他们敬洒,酒足饭饱了,需要提问的也差不多问到了,随同的工办工作人员王金将二位老师的传授信息全面记录了下来。

    为感谢二位老师热情的经验传授,杨木又给每位老师每人50元的红包,以表谢意。当时杨木自已一个月工资才47元多一点,但为了工作他愿意付出。

    通过这次讨教杨木对办自己乡的织绸厂心中有谱了,随后按照老师指点用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完成了对有关企业的实地了解和考察,对如何办厂总算心中更有数了。

    杨木二人马上返回到乡政府,将外出考察的成果向领导班子们作了详细汇报,并提出了下步工作的建议,经杨木生动的介绍,大家信心满满,并决定将这项工作提高到乡重点工作议题,对班子成员作了分工,统筹协调推进。

    随后杨木组织工办相关人员快速完成了可行性分析报告,与银行进行了贷款对接,在八十年代初期这个行业确实是赚钱的行业,银行看到了市场前景,很快作出了分期贷款的承诺。

    资金有了着落,但能否让这个企业真正落地还有很多工作,紧接着设备如何采购?cao作设备师傅那里找?原材料那里买?企业怎么管理等等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且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