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十二节
第二章第十二节独闯天下(一) 孙坚获悉董卓挟持皇帝西窜长安,并且焚烧宫室和太庙、盗掘皇陵,立刻下令全军开拔、挺进京城。 他命令:(一)黄盖、韩当二将,带领两万人马直插洛阳西郊,救灭上林苑、显阳苑、平乐观大火,并且向董卓逃遁方向警戒;(二)宿将程普、祖茂随从自己带领三万五千人马直奔洛阳市区、北郊、东郊、南郊,考虑这支队伍的任务十分重要,要到皇宫和皇陵活动,孙坚只怕有什么差池,万一造成负面社会影响,对自己未来十分不利,特地把学识较高的小舅子吴景、长于政治捭划的吕范请来做帮手;并且让大儿子孙策、侄子孙河、小将丁奉参与具体事务。诸将分工救灭火灾,清理宫廷,重新殡葬帝后嫔妃尸骨,掩埋皇陵坟xue。最后,以太牢规格设祭于太庙,声情并茂地发了一篇祭文,告慰大汉朝列祖列宗;自然也少不了大骂董卓老贼,骂得他心惊rou跳,坐卧不宁,夜里睡不着,白天打喷嚏。 这事办得那叫一个井井有条,切合礼仪。若以当时战乱环境而论,已经算是尽善尽美了。曹cao在江北听说,连翘大拇指,心说,‘想不到孙文台一介武夫,竟有这番功夫,真可谓江东第一人了。’——至于,有没有把‘孙坚’二字写在袍子的里子上,史书没有记录,小可就不知道了。 孙坚真个是豪情万丈,在当时那个阶段,还真是没人能比啊,一份努力一分收获,但是也招人嫉妒。 收获是:捡到皇帝玉玺;嫉妒是:袁绍停发粮饷,气得‘文台’变‘武台’,两眼发绿。情况如下。 如今的河南省偃师市伊洛河汇合处的翟镇有个村子名叫甄庄,其实早先名字叫甄官庄。这个庄本该名气很大的,可惜有关方面关注不够,白白浪费和错失了一个良好的旅游资源。这话从何说起呢? 东汉时期,朝廷行政机构,‘少府’下设‘将作监’,专门负责国家(特别是皇宫)的建筑工程和器物制作。将作监的头头叫做‘将作大匠’。我猜想,‘大匠’他最关心的该是皇帝的生活用具、锅碗瓢盆供应,这些玩意儿很繁琐,弄不好也可能掉脑袋。 将作监下,设有一个‘甄官署’,专门制作皇宫用的陶器、瓷器。当时的甄官署就坐落在如今的甄庄(甄官庄),这就是甄官庄村名的来历,更早以前叫什么,没查到,但知道自打黄帝、尧、舜时代,有了制陶业,这里就是热闹的陶都;如今考古发现早于殷商的二里头遗址,就在附近。 董卓撤出洛阳,孙坚开了进去。我们前面说过,孙坚部队已经驻扎在大谷,就是寇店大口一带,这离甄庄非常近。程普和丁奉就进住在这里,负责清整皇家南陵区。 工作接近尾声,一天中午,孙坚来程普这里视察,火头军们做饭要取水,都说‘以往都是吃伊河水,今天主公来了,这甄官署有一口水井,不妨吃吃井水吧’,不料扶住辘轳向下一看,发现水面上不知漂着何物,闪着红红绿绿亮丽的光芒,过来几个人一打捞,呵呵,可不得了————居然捞上来一个人。从服装上看,此人是有一定身份的资深宫女打扮,项挂黄绫、悬垂一个紅绒包裹,层层揭开,有一紫檀木镶金嵌玉的盒子,一把金锁锁住。内装何物?一般军士可不敢打开了,慌忙层层上报。 程普、吴景、吕范都来看,觉得事情重大,也不敢做主,再请来孙坚,这才撬开。里面又是几层柔软绒毯包裹,最后,一方无比庄严的玉玺出现面前,只见它印身通体洁白,微微闪着绿光;印体立方形,五螭交盘印纽,五彩丝绦编成绶带;印文阴刻八个字,花里胡哨,像是画画,谁也不认的。 吕范用指节大致量了一下尺寸,惊叫:“四寸见方,三寸六分高。————啊呀,主公!这是传国玉玺呀!” 又说:“传国玉玺乃是大名鼎鼎的和氏璧改成,当年秦王无道,天下群雄逐鹿,我大汉朝高祖爷顺天承命,捷足先登,第一位攻入咸阳,秦末帝子婴自缚跪降,从此,此宝归我炎汉。后来王莽篡位,着王寻抢夺玉玺,太后抛玺于地,崩坏一角,以黄金镶之,请看此物果然有一金角。这玉玺印文乃是秦丞相李斯书写,玉匠宗师孙寿雕刻,八个虫鸟老篆,上排自右至左乃是《受命于天》,下排乃是《既寿永昌》。” 在场的人似乎都成了傻子。包括孙坚在内,这些干部谁也没资格见过这宝贝,真是闻所未闻。 孙坚接过来,左端祥,右捉摸,恨不得亲上两口。怎么也看不懂那八个字就是什么《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只觉得净是鸟脑袋、蛇身子一类。嗷,原来是龙和凤啊? 孙坚:“子衡果然博学!”子衡是吕范的字。
吕范:“主公谬奖了。家父早年曾师从康成前辈,他从那里听来,我从他那听来。”康成是大经学家郑玄的字。三国时代很多名人都是他的学生。 大家哈哈一乐。 孙坚忽然严肃起来,要求大家一齐跪拜玉玺。一来表示尊敬皇上,二来要求大家保密,如此大事,谁敢泄露,定斩不饶! 玉玺究竟怎么到了井里,史书没有记载。估计是前年何进被杀时,袁绍、袁术、卢植、闵贡等人冲入皇宫,大杀宦官,权宦张让裹挟皇帝逃出北宫,直到邙山脚下、黄河边上。 掌管玉玺的符玺令和他那伙工作人员,本在南宫上班,夤夜之间,祸起不意,追不上皇帝,也找不到皇帝。只好带上传国玺向南走;不料董卓的兵马恰恰从南边进城,符玺令为保玉玺,安排宫娥挂着玉玺投井,不幸自己也下落不明,——八成是被乱兵杀了。 所幸,孙坚又让传国玺重见天日,此后风风雨雨,七百五十年后,此玉玺彻底消失,至今没有下落了。 如今提到孙坚井中获玺一事,多说是得自‘甄宫井’,这显然是错的,历史上并什么无‘甄宫井’,可能最初是因‘官’字和‘宫’字接近,而误传;后来以讹传讹,谬种播传至今。 前些年甄(官)庄村尚存一眼古井,井上支撑辘轳的门形石头架,俨然古物无讹;是否就是当年玉玺井,不得而知;但是足可开发旅游资源。不知乱拆乱建的今日,此井命运如何?是否追随东汉符玺令去了!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隔墙有耳,孙坚得到传国玺一事,仍然传到袁绍耳朵里,加上孙坚入洛阳,一番轰动,名声在外,小心眼的袁公路将军不感冒了,毅然停发了孙坚军队的粮饷。 [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