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山沟中的军阀在线阅读 - 第三七八章 为了不当人形冰棍,所以要加

第三七八章 为了不当人形冰棍,所以要加

    对付游击战,最重要的就是要阻止游击队获得各种支援。

    这些支援包括武器、弹药、情报、兵员等方面。

    没了各种各样的支援,游击队再怎么能打,也迟早玩完。

    在这点上,后世的日本人就做得比较好,没看抗联在东北混不下去了,不得不跑到苏联那里待着嘛。

    后世的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强占了中国的东北地区,不甘心当亡国奴的东北人和其他各地的有识之士就跑到东北举起大旗反抗日本的侵略。

    为了对付这些人,日本那是想尽了各种办法,其中之一就是修筑了成千上百个专门安置乡村中国人的堡垒。

    在这样的堡垒里,日本人将在东北乡村的中国人全部聚集到里面去,每次出去干活日本人都会监视他们,并且还限制他们外出远行必备的干粮。

    长久下去,这些被困住的中国人即使想帮助东北的抗日义军也是有心无力。

    而且这种做法还保证产生了很多汉jian。

    在后世的一九四零年一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命部队主力(四百多人)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到了最后,他身边仅有七名战士,四名负伤。于是杨靖宇下令四人转移。后来,他派了剩下的两名战士去村落里找些吃的,下山后,两名战士被日伪军杀死。杨靖宇明白了一切。二月二十二日,在一间雪地中的小破屋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夜。二月二十三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四个中国人(伪牌长赵廷喜,村民孙长春,辛顺礼,迟德顺),于是给了钱,让其中一人帮他买些食物和棉鞋。赵廷喜回大屯泄密给日伪当局;关东军讨伐队包围了将军,并紧急召集由抗联叛徒组成的伪满特工队参战;经过数小时激战,杨靖宇被叛徒机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终年三十五岁。为了打击抗联士气,日伪下令将杨靖宇的头颅送往“新京”(今吉林长春),而执行这一任务的就是由抗联叛徒组成的伪满特工队。

    说起这支由抗联叛徒组成的伪满特工队,那可真的是抗联中的顶尖叛徒组成的。

    在此仅举三人为例,因为这三人与杨靖宇的死有很大关系。

    第一个,程斌,原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杨靖宇最信任的得力助手。他于一九三八年七月率所部一百一十五人叛国投敌,日军任命程斌当队长,组成“程斌挺进队”,将杨靖宇部队逼入绝境。程斌投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摧毁了七十多个抗联的补给生命线——密营。一夜之间,杨靖宇部队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这个叛徒在解放后的“镇反”时期被枪毙。

    第二个,张秀峰,原杨靖宇的警卫排长。这个从十五岁起被杨靖宇抚养成人的叛徒一九四零年二月一日携带抗联经费九千九百六十块大洋叛变投敌,导致杨靖宇的行踪暴露。张秀峰唯一讲良心的地方,是他在拉警卫排余部叛变时没有去突袭身边只剩下几个战士的杨靖宇。

    第三个,张奚若,原程大队有名的机枪射击手,跟随程斌一起叛变投敌。张奚若和他的把兄弟、副射手白万仁、弹药手王佐华在“追剿”杨靖宇部队的过程中受伤,被收容在濛江县城里养伤。这个被人称之为“铁三角”的战斗小组一九四零年二月二十三日中午聚在一起正在打牌时,驻濛江的伪通化省本部接到杨靖宇在三道崴子的报告,因部队都在山里“讨伐”,一时无兵可派,就把那些在县城里养伤的伤兵集合起来,张奚若和白万仁、王佐华被编为第一批快速挺进队。当敌人向杨靖宇喊降不奏效时,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向张奚若下达了“干掉他”的命令。张奚若随即扣动扳机,杨靖宇倒在一棵大树前的雪地上牺牲。次日,程大队接到将杨靖宇的头颅送抵“新京”(今吉林长春)的命令。程斌点名让张奚若干。于是,王佐华和张奚若将杨靖宇的遗体抬到铡刀上,由白万仁将杨将军的头颅铡了下来。

    还有一人与杨靖宇之死有很大关系的就是之前提到的赵廷喜,因为他的告密使敌人最后找到了筋疲力尽的杨将军。一九四六年,人民政府在杨靖宇坟前将赵廷喜枪毙。

    由此可见,队友的叛变比强大的敌人更可怕。

    现在,杨靖宇还活得好好的,考虑到他对日本人挺熟悉的,杨靖宇被任命为东北地区的公共安全部副部长,专门负责当地治安,实际上就是对付汉jian、卖国贼。

    还别说,杨靖宇当这个副部长,还真的挺适合的,短短两年时间内居然揪出了很多汉jian卖国贼,以前抗联那些叛变投敌的人也大多被抓获,等待他们的基本上是吃七点九二毫米花生米的下场。

    有趣的是,抗联那些叛变投敌的人居然还在那里请杨靖宇看在以前他们还是抗联战士且浴血杀敌的份上给他们一条活路,不要赶尽杀绝。说实话杨靖宇本来也是希望饶他们不死,毕竟以前都是抗联的人,都浴血杀敌。可杨靖宇也不敢这样做,因为西国党上台后的的宣言中就有一条,严惩汉jian、卖国贼。那些敢于顶风作案的人也全部倒了血霉,试问谁还敢顶风作案。杨靖宇也只能是有心无力了,只好看在以前同为抗联的份上给了他们一个痛快。

    中国方面借鉴了日本在东北的做法,将苏联远东地区的苏联人全部都集中在一起居住,并限制了每次外出所能携带的物品种类与数量,稍有违反就有牢狱之灾。

    别说什么人/权应该受到保护?

    在战争状态下,人/权这东西是被最早丢弃的,否则也不会有什么敢死队了。

    中国围剿苏军游击队也遇到了上述类似的情况,但苏联的远东地区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大冬天里,冰雪实在太厚,温度实在太低。让部队在大冬天里去围剿苏军游击队,那简直是让他们找罪受。

    可话又说回来了,冬天也更利于热能仪发挥作用。

    在苏联远东地区的野外,只要发现热能仪显示的热能呈现人形,那十有八/九是苏军游击队或者是为其服务的人员。

    为了更好的围剿苏军游击队,战区或军区所属的特种兵部队也被抽调一部分参与围剿。而且他们装备的车辆也大多都是适合在寒冷的西伯利亚活动的。特别是雪地摩托车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为了快速运送人员和物资,一批经过特殊改装的直升机也被交给了负责围剿苏军游击队的部队。

    在历次的作战在,中国方面也知道了有一种小型的直升机来帮忙也是比较好的。

    毕竟中型直升机的运载量虽然也大,但有时候用起来却是浪费资源。

    比如说,运送一两个人到后方送情报,用中型直升机那就是浪费资源了。

    为此一种小型直升机被要求设计出来。

    这种小型直升机有几个必定要满足的要求:

    第一,除必须的正副飞行员外还能乘坐至少六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和相应的武器弹药。

    第二,巡航速度不得低于每小时二百二十公里,最大速度不得低于三百公里。

    第三,按三分之一航程计算,作战半径不得低于二百四十公里。

    第四,也可外挂各种装备。

    第五,也可像ZTY—1(一)通用直升机一样改装为武装攻击型、舰载型、救护型等多种型号。

    得益于之前研制出了多种中型直升机,这种轻型直升机的研制工作还是比较顺利的。

    最终的产物就是后来的ZTY—2(二)通用直升机,也即是后世的中国Z(直)-9(九)轻型直升机。

    说起后世中国的直九,那就得稍微说一说了。

    在后世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自行研制直六、直七等型直升机因性能落后而下马,当时海军又急需—种性能较先进的中型直升机完成向南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的配套任务。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和法国经过协商,从法国引进了“超黄蜂”中型直升机(后来中国对其进行仿制,仿制的被称为直八)。随后,为满足对轻型直升机的需要,中国又再次引进法国在二十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诞生的“海豚”SA365(三六五)N/N1(一)直升机及透博梅卡公司的“阿赫耶”涡轴发动机,并签订了转让生产许可权合同,由法国提供技术开始在国内生产该型直升机,国内代号为直九。

    此后中国先是用从法国购买的各种零部件生产直九,然后利用法国提供的技术进行国产。

    直到李斌穿越前,直九还是没能彻底国产化(主要还是在发动机那块儿),但通过直九的生产,中国掌握了大量的轻型直升机技术,并为日后研制更先进的直升机埋下了伏笔。

    当初李斌看到该机的时候那是彻底的石化了。因为李斌知道直九对后世中国的意义。

    在直九来到中国前,中国的直升机那真的叫让人惨不忍睹,不但型号单一,而且/性/能还不好。可以说直九的到来一下子让中国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轻型直升机之一。

    之后的国产化更是让中国的直升机设计制造技术达到了后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水平。其各种衍生型在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更是构成了PLA直升机部队的中坚力量。直到后来中国从俄罗斯引进了米-171(一七一)直升机(该机为俄罗斯米-8(八)和米-17(十七)的现代化改型,而米-17(十七)又是米-8(八)出口型的称呼)及其各种衍生型,卡-28(二八)直升机。

    在谈到该机的研制时,该机的研究人员承认该机大量参考了ZTY—1(一)通用直升机的设计,可以认为该机是其轻量版。

    为了给该机减重,该机的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办法,大量使用复合材料、轻合金就是其中之一。单单是这两项的使用,该机的重量就减少了数百公斤,而且涵道式尾桨的使用也是该机的一大特色。

    纵观该机出现前的本时空中国各种直升机,其尾桨都/裸/露在直升机尾部右侧。一旦尾桨在飞行途中(特别是超低空飞行)因为撞上某些十分坚硬的物体,比如说石头,敌方发射的炮弹之类的东西,尾桨会立刻破损,然后直升机会失去平衡,导致最终坠毁。

    涵道尾桨是在垂尾中制成筒形涵道,在涵道内装尾桨叶和尾桨毂,利用涵道产生附加气动力。这种尾桨的尾桨叶和尾桨毂不移出而直接装在垂直安定面中,它具有以下一些优点:直升机的有害迎风面阻力减小了,当直升机在超低空机动飞行时可防止尾桨的桨叶碰着地面物体,还可防止地面在直升机旁工作的人员受伤。

    只不过有利就有弊,与普通的尾桨相比,这种尾桨所需的功率大得多。

    幸好中国在直升机使用的涡轮轴发动机研究上还是有成就的,大功率的涡轮轴发动机也不是问题。

    可是该机还是有一个缺点——造价高。

    毕竟是该机的研究者们一开始就将该机定位为ZTY—1(一)通用直升机的轻量版,是ZTY—1(一)通用直升机的轻型继承人。

    后来该机还是小批量试产了一部分,其中的大多数都给了陆军部队,特别是那些特种部队和围剿部队。

    这一用起来他们发现,嘿,该机的效率比的确要比之前装备的诸如ZTY—1(一)通用直升机,这样的直升机要高得多,而且即使被击落一架,那损失也比一架ZTY—1(一)通用直升机要好些。

    原因还是在于ZTY—1(一)通用直升机的造价要比该机高(此处指相同用处的,不要将反潜型、武装攻击型、运输型拿来互比,那根本就没可比/性)。

    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国又以该机为基础开发出了多种用途的直升机,使之成为名符其实的多用途轻型直升机。

    战后的武器大甩卖中,该机也是卖得最多的直升机,而ZTY—1(一)通用直升机及其各种衍生型,那是只出售给关系最友好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