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山沟中的军阀在线阅读 - 第二三六章 教训北极熊(四)

第二三六章 教训北极熊(四)

    这次苏军的进攻有些大纵深作战理论的问道。

    大纵深作战理论是由苏联军事战略学家、最早的五元帅之一的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创立的。

    该理论简单点说就是把突击时要集中兵力兵器快速、连续不断地突击,一旦突破成功,后续部队要快速跟进;追击时要穿插到敌人后方,进而围歼敌军;防御时要认真防御,随时做好反突击的准备。

    由于图哈切夫斯基是被间谍罪判处死刑的,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大纵深作战理论被束之高阁,连带着因大纵深作战理论而组建的大规模装甲部队也被裁撤。原有的装甲力量也被分散到了步兵部队。虽然苏联已经开始重组装甲部队,但那些重组的装甲部队大多都部署在欧洲部分,亚洲部分少之又少。远东地区的装甲部队还大多都是从欧洲部分新调来的。至于战斗力嘛?还是打个问号比较好。

    这次中苏之战布柳赫尔也想要赢得干净、漂亮,因此布柳赫尔将装甲部队按照其装备的坦克、装甲车等车辆的/性/能进行了新的重组。最终布柳赫尔有了四个新的装甲集群。

    第一装甲集群装备的都是BT系列快速坦克。他们被配属西面部队,他们的任务是穿过大兴安岭,直接进入东北腹地。

    第二装甲集群装备的是KV系列坦克和部分T—26(二六)(注一)、T—28(二八)、T—35(三五)坦克。他们被用到小兴安岭、阿穆尔河(这是苏俄的称呼,中国称为黑龙江)一线的正面攻击中。

    第三装甲集群装备的是刚生产出来不久的T—34(三四)坦克和部分BT系列快速坦克。他们将突破阿穆尔河的重要支流乌苏里江,从侧面攻击阿穆尔河的中国守军。

    不得不说布柳赫尔的安排很合理。

    首先BT系列快速坦克的特点就是速度快,其防护能力和攻击力在中国方面的眼中仅比日本的坦克好些,连二七式坦克都比不了,更何况是三二式坦克。要是让BT系列快速坦克成功突破大兴安岭,进入东北腹地,等待中国的绝对是一场灾难。可以说BT系列快速坦克是执行快速突击的最好选择。将BT系列快速坦克放在大兴安岭方向,也的确是为他选择了一个好舞台。

    后世的二战中德国从阿登山区成功突击的例子,李斌可是不敢忘记。那不保苏军也来一个提前版的“阿登突击”。

    其次KV系列坦克和部分T—28(二八)、T—35(三五)坦克拥有相对厚重的装甲和高威力的主炮,而且他们本身就是用于阵地攻坚用的,也就是英国人口中的步兵坦克。这种坦克要他打步兵那没问题,要他打坦克就有点问题了。至于原因很简单,不是坦克的火力不够猛,就是坦克的眼神不够好;不是坦克的速度慢,就是坦克的射击速度慢。

    让这种坦克伴随步兵进行阵地攻坚战,一来可以就近为步兵提供及时的“重火力”支援,而来也能保护步兵不受敌方子弹的威胁。至于彻底免除炮弹、炸弹威胁什么的,那就纯属扯淡了。

    最后,T—34(三四)坦克是苏联刚生产出来不久的新式中型坦克。身为后世人的李斌当然知道这种坦克的威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种坦克影响了后世坦克的设计。

    当然了,身为明星坦克,怎么着也得有些坎坷的身世才像话。

    在后世,当时时任苏联装甲部队理事会主席的德米特里·巴甫洛夫将军,对苏军坦克在西班牙内战中的/性/能表现有褒有贬,但他断言,装甲防护脆弱的通病对于一九四一年的苏军机械化部队的建设的损失,将是灾难/性/的。于是他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未来苏军坦克的在评估工作中。也就是在这时,他提出了苏军需要发展一种新型坦克的建议。这就是后来的T-34(三四)坦克。

    依旧撒六年,曾经从事BT坦克改进研究工作的科什金,作为哈尔科夫舍设计局的领导人,组建了一支由姜堰丰富的天才型任务组成的设计组。之后科什金小组陆续向苏联人民国防委员会提交了三份设计方案,即A-20(二零)、A-30(三零)、A-32(三二)。经过对比A-20(二零)、A-32(三二)方案被保留下来。

    在倒地采用哪一个方案上,苏联高层也犹豫不决。最终还是苏芬战争中苏军坦克的交战结果,让苏联高层下定决定使用A-32(三二)方案。当然了,用强大的事实说明了A-32(三二)方案能够在加强火力的前提下,不会降低性能的科什金本人也功不可没。

    在A-32(三二)的正式命名上,科什金认为新坦克不应该再以别的苏联英雄来命名,应该重新使用传统的编号方法。科什金建议编号为T-34(三四),以此纪念一九三四年国家发布的大规模发展装甲部队的法令。当然了,科什金本人的建议也被采纳了。

    可科什金本人不知道他的做法极大地得罪了身为苏联五大元帅之一伏罗希洛夫。这位后来T-34(三四)坦克屡被刁难埋下了伏笔。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十九日,在T-32(三二)实验坦克基础上研制的T-34(三四)坦克获准投产,但必须重新验收。为此,需制造十一辆坦克来进行工厂试验和部队试验。同时,约瑟夫·雅科夫列维奇·科京领导的基洛夫工厂设计局又设计了T-50(五零)步兵伴随坦克。为了竞争,科京辩称,T-50(五零)和KB能履行所有坦克使命,言外之意是T-34(三四)没有必要投产。

    一九四零年三月,T-34(三四)坦克的命运到了十字路口,科什金的工作受到管理层极大的干扰。经过据理力争,同意他再次说明T-34(三四)应当投产的理由,并获准在莫斯科与KB坦克作对比试验。

    为了显示T-34(三四)坦克的优良性能,科什金和被挑选的乘员组,将两辆T-34坦克以履带行军的方式开到莫斯科作对比试验。此时正是寒风刺骨的冬季,科什金带着肺炎的早期症状,与乘员组一起用十二天的时间,把新车开到了莫斯科。朱加什维利和国防会议的代表观看了对比试验。

    机动灵活的T-34(三四)给朱加什维利和在场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KB坦克却显得很笨拙,样式陈旧。伏罗希洛夫礼貌地从外部仔细观看了T-34(三四),同时坦克工业人民委员、机械制造部长马雷舍夫又在车内、车外进行了检查,并对新坦克感到满意。

    对比试验后,科什金和乘员组又将坦克开回哈尔科夫,也没有出什么问题。三月三十一日T-34(三四)坦克获准批量生产,装备部队。

    一九四零年九月二十六日,科什金因在冰天雪地上驾驶第一批出场的T-34(三四)Model一九四零型时染上的肺炎引起的并发症而去世。鉴于科什金设计出T-34(三四)的特殊贡献,一九四二年被追授苏联国家奖金获得者称号,并获红星勋章。

    在T-34(三四)坦克真正面向世界之前,很多人根本就没有听说过科什金的名字,在T-34(三四)坦克的出色性能表露无遗时,大家才真正发现了他,但是这已经晚了,科什金早已因肺炎而离开了人世,年仅四十岁,再追赠什么勋章也于事无补了.但是他的遗作还永存人间,成为了一款影响世界深远的杰作。

    可惜了一位天才的坦克设计师,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一定还会有更多优秀的作品问世!

    咳咳咳,对不起,一不小心太入迷了,居然发起感慨来了。忘记最后部分的话吧,那都是后世历史的事情,这一时空科什金因为比后世历史上提前将近一年时间研制出了T-34(三四)坦克。他现在正在哈尔科夫从事T-34(三四)坦克的改进工作,还没死呢!

    T-34(三四)坦克拥有极为强大的火力、防护力、机动力(相对于其他的苏联坦克来说),是实施穿插攻击的最好选择。而且在乌苏里江,苏军还能得到苏联阿穆尔河区舰队的支持。

    苏联阿穆尔河区舰队和中国之间可是有血仇的。当年中东路事件中,苏联阿穆尔河区舰队与中国东北江防舰队在同江打了一仗。那一仗东北江防舰队损失殆尽。

    注一:无论是苏联还是俄罗斯的坦克,只要以T开头。在读全称时应该将“T”读成“特”,千万别读成“踢”了。以前最后就一直这样读的,后来才知道自己的读法错了。至于后面的数字,只要你认为怎么读,才能够更好地记得住,那么你怎么读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