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帝王路在线阅读 - 第490章 股掌之间(上)

第490章 股掌之间(上)

    d再次来到书院,不过刘裕没有闲逛,而是直奔后院。

    通报,进入,刘裕又来上次的大堂,而水镜先生等三人已经坐在堂上。

    “三位先生,这次首开科举取士,孤希望能办的完美,所以前来请三位先生出题、监考,还请三位先生务必答应。”刘裕单刀直入,直接说明来意,并且语气正式,不似上次那么随意。

    水镜先生和庞德公对视一眼,至于黄承彦则一脸随意,显然去不去都无所谓。

    刘裕也不急,一边喝茶,一边静静等着。似乎是讨论好了,水镜先生沉吟道:“将军,我等老朽弟子众多,若是出题监考恐怕不妥。”

    “无妨,三位先生的品行,孤还是信得过的。”刘裕淡然一笑,尽显诸侯风采,完全不同上次的谦虚。

    水镜先生并不反感,反倒是眼睛一亮,颇有些赞赏的意思。

    “中兴王上次太过谦虚,虽然也有王上之风,然而并不适合乱世立足。如今看来,中兴王能立足乱世,也并非全靠气运。”

    这大致就是水镜先生所想,也表明他对刘裕的态度,由平淡转变为欣赏。

    “既然中兴王如此信任老朽,那么老朽如果再推迟,岂非不知道好歹。”水镜先生轻抚银须,疏朗的大笑道。

    这个时候,一旁的黄承彦终于插嘴,道:“好,别搞那套虚的,咱们快点讨论考题吧。”

    众人闻言都哈哈大笑,随后并没有讨论考题,而是跟着刘裕乘马车来到中兴王府。

    回到府上,刘裕立即安排三位先生的住所,而后更是招来庞统、杜畿等人作陪,一起吃了一餐饭。

    至于讨论考题,那是第二天的事。

    刘裕召集庞统、贾诩、杜畿、步鸷、顾雍等人,本来还想招来周瑜,可惜周瑜怎么也不肯来刘府。除此之外,参与出题的也就水镜先生、庞德公、黄承彦三人。当然,怎么也不能少了刘裕。

    这次出题,历时三天之久。期间,众人讨论、争论,乃至大吵起来。后世论及这次所出考题,都说其水平力压百载,不愧为开宗考题。

    考题出来之后,刘裕又分配了监考人员。本来,刘裕想把水镜先生等三人集中安排在第三轮终考,但深思熟虑之后,还是决定把他们分开。另外,他本来还想把庞统等一批荆州派安排成考官,但想了想,觉得这样不利于平衡,所以也就作罢。

    最后,他让三位先生各为主考官,而后又选举淮南和江东一些名人做考官,如顾雍,如张昭。当然,杜畿也是考官。

    考卷、考场、考官,一切安排妥当,刘裕只等着开考了。

    不过刘裕还没能悠闲,因为他还要去看看武举准备的怎么样。武举没那么繁琐,但也有好几样,刘裕都让帐下几位大将处理的。他倒不是不相信帐下那几位大将,只是纯属不放心罢了。

    视察一遍,刘裕终于把心放进肚子里。许褚、周仓这些家伙平日只会打仗,不想这次安排武举竟然弄的很好,看来他们平日不是不会弄,而是不想弄。

    第二天,寿春热闹如火,大街小巷全是人。参加科举的人还在其次,主要都是些看热闹的,若非刘裕早安排士兵,恐怕现在已经乱套。

    看到这一幕,刘裕松了一口气,道:“伯侯,还是你有先见之明,否则这还真乱了套。”

    杜畿微微一笑,没有说话,又站了一会儿,才开口道:“公子,畿先下去监考了。”

    刘裕点一点头,看着杜畿前往考场,然后又看了一眼忐忑的考生,这才大步走下高台,朝城外而去。

    城外正进行着武举,所以刘裕准备过去看看。武举也有三场比斗,第一场最是简单,不过是举石锁而已,比的是气力。

    刘裕过来并非没事,而是为武举开场。他虽然学问不浅,但到底是马上封侯、刀中取王,而且本身还武艺非凡,自然对武举要注重一些。

    来到校场,刘裕没有翻身下马,而是直接纵马来到点将台。

    “儿郎们,所谓封侯不用愁,千金马上取。今日孤开武举,为尔等铺平前路,是龙是虫且看尔等实力。废话少说,武举开始!”

    刘裕跑马大吼,于铜爵马纵横之时,一矛击穿铜锣,其声震天动地。

    校场之上,士兵与参考武夫全都目露炙热之光,显然已经忍耐不住。

    而铜锣一声巨响,终于都忍不住大吼,冲上点将台。台上放着石锁,重量不等,不过都有人冲过去。亏得有士兵维护秩序,否则早乱成一锅粥了。

    刘裕见气氛火热,不禁驻马观看,兴趣盎然。但看了一会儿,他就看不下去了,到底没什么厉害人物,不像当初英雄遍地走,豪侠多如狗。

    招来许褚,刘裕与他打个招呼,然后便又纵马回城了。

    回到城中,他又去科举场地看了一下,发现这边一片死寂,比校场还无趣,看了一会儿就看不下去。

    “算了,还是回府吧,这边有伯侯他们也不会有什么事。”刘裕喃喃自语一句,便又纵马回到府中。

    回到府上,刘裕并没有闲着。他招来贾诩,准备再和他商量一下科举之事。贾诩今天不监考,所以并没有什么事。

    贾诩一来,刘裕当即沉声说道:“文和,关于官制改革,你有什么建议?”

    这件事,刘裕早就算计好了,所谓科举盛事不过为官制改革做引子而已。

    别人不知道,贾诩却是知道,因为农业改革的事,刘裕有关这类敏感的事都跟贾诩商量。

    贾诩苦笑一声,他知道自己这是越陷越深,但他也知道自己没办法拔出泥沼。因此,他索性一条路走到黑,反正有刘裕当后台,他也不大可能出什么事。当然,该警惕的还得警惕,否则他必然不得善终。

    此事他早有计较,因而这会儿略一思量,便开口回道:“公子,此事趁科举之时进行,倒是选了一个好时间,但也不能太过大意。”

    这句话用来拍马屁,并且引出自己要说的,所以并没有什么实际意思。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