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逆水行周在线阅读 - 第八十章 韬光养晦

第八十章 韬光养晦

    王越的提问,让在座股东默然,因为这提问直指他们心中的一个担忧,那就是没有靠山的商贾对于官府来说,是待宰肥猪,猪肥了,就可以杀掉吃rou。

    许多地方官,看中了过路行商携带的货物,于是污蔑对方是贼人,直接派兵杀人夺财,行商们对此却无可奈何,所以除了实力雄厚的豪商,长途贩货真的是危机重重。

    黄州的商贾有西阳王这个大靠山,一般的州郡官府不敢把他们当肥猪宰,然而当地方官换成京官,打主意的不是地方官府而是朝廷,那可就不太妙了。

    正如王越所问的那样,若朝廷向黄州商贾‘借钱’,借还是不借?无论做出哪种选择,对于黄州商贾来说都是损失。

    行商都知道,在外奔波时要“财不露白”,以免招来祸事,而黄州商贾若一而再、再而三的捐巨资助战,迟早会被朝中的有心人注意到,然后打歪主意。

    如今的长安朝廷正是急需用钱之际,万一有人撺掇,真的向各地豪商借钱,其中也包括黄州商贾,借了钱后不说不还,只是不知何时才能有余钱还,到时该怎么办?

    更别说自古以来,在统治者的眼中,商贾形同贱民,朝廷真要是借了钱翻脸不认账,商贾们还能如何?事情到了这个层次,西阳王怕也只能长叹一声却无可奈何。

    大家都听过西阳王说的一句话,狮子越强壮越厉害,可一头猪越强壮越危险,黄州商团一直想变成狮子,但现在还只是猪,最多是正在变成野猪,所以行事要韬光养晦,财不露白。

    然而黄州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都知道许多作坊主、养殖场主、商贾们赚了大钱,而黄州官府每年明显增长的商税收入,也证明黄州的有钱人越来越多,这一情况根本瞒不住。

    所以,王越此时再次强调,所谓韬光养晦,不是要隐瞒自己有钱,而是要隐瞒自己到底多有钱,决不能给外界有这么一个印象,那就是手头紧就能找黄州商贾“借”钱花。

    这种事情只要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商贾们辛辛苦苦赚取的利润,却变成别人眼中唾手可得的财富,换谁谁愿意?

    王越开始解释西阳王为何做出如此决定:“大王担心的就是这个问题,所以此次并未打算向大家募捐,而是要用隐晦一些的手法来解决问题。”

    有股东发问:“那么,我等若是以“借钱”的名义,把钱财捐给大王,总不会有问题了吧?”

    “西阳王为国征战,竟然窘迫到要举债养兵,天子知道了会如何想?杞王知道了会如何想?”

    王越的反驳很犀利,那股东想明白这样会闹出祸事,不由得讷讷:“呃...王兄说的是...”

    “其实,王某之前在光城,听大王说过很多想法,其中一个构思,让王某宛若醍醐灌顶...”

    王越开始进一步解释西阳王做出如此决定的缘由,诸位股东闻言正襟危坐,认真听王越所说西阳王的精妙构思。

    钱不够花,怎么办?

    好办,举债,这种事并不是没有先例,成语债台高筑,典出周代时,周赧王欠债无法偿还,被债主逼得躲在一座台上。

    而王越之前到光城,和西阳王商议如何解决缺钱的问题时,西阳王提出一个构想,那就是黄州官府向民间举债,但举债的方式很特别,就是发行“债券”,让民间人士认购。

    一张面值一千文的债券,为期一年,期限到了之后,手持债券的人到官府兑现,除本金一千文之外,还有利息两百,也就是说,这债券的利息是二成。

    简而言之,官府发行债券,用利息来吸引百姓购买,从而获取大量资金,缓解财政危机,而债券的交易是你情我愿,不存在官府强行摊派的问题。

    听到这里,在座众人先是一愣,随即拍手称妙,若官府以这种方式举债,那真是一招妙棋,以黄州官府的信用,一旦发行债券,恐怕就会被人抢购一空,筹措巨资不成问题。

    可为何西阳王不采取这样的措施筹钱呢?

    面对众人的疑问,王越道出其中缘由:如今正值朝廷局势好转之际,若是传出黄州总管府举债的消息,这在河南、两淮各地那些墙头草听来,会有何想法?

    宇文氏快撑不住了,竟然靠举债才能打仗!

    不仅那些墙头草这么想,jian相一方必然会欢欣鼓舞,所以此举极有可能影响到人心向背,西阳王正是拿不准举债造成的负面影响会有多大,才放弃这一构思。

    王越怕大家不理解这一举措可能带来的后果,便举了一个通俗的例子:

    某作坊主,家大业大开销大,作坊是负债经营,全靠借钱维持运转,就在这时他要嫁女儿,那么,给女儿的嫁妆是特别丰厚,还是一切从俭?

    这种问题对于在座的股东们来说很好回答,他们一致认为这个作坊主应该打肿脸充胖子,无论如何都要把嫁女的场面撑起来。

    如此,那些债主才不会提前上门催债,而作坊主接下来去借钱,也好借许多。

    如果嫁妆从俭,债主们一看就知道这个作坊主家境不行了,必然蜂拥而来提前催债,而作坊主想要再借钱,不会有人借给他。

    道理就是这个道理,如今宇文氏和尉迟氏相争,眼见着宇文氏局面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人想倒向宇文氏这边,结果却传来宇文氏举债的消息,这会让那些人止步观望。

    如今,局势发展到关键时刻,敌我双方都有困难,这种时候一定要打肿脸充胖子硬撑下去,以便唬住那些“不明真相”的豪强。

    所以西阳王决定用隐晦的手段来解决缺钱的问题,那就是超发流通券,印纸当钱花。

    王越的讲解进行到这里,在场股东终于明白西阳王的良苦用心,对于超发流通券再无丝毫担心,因为正常情况下,没有谁能集中足够的流通券到西阳城来挤兑日兴昌。

    如果有,到时再说,大不了用实物来赔,为此亏损的钱财,日后必然能赚回来。

    股东们很快便达成共识,决定大规模超发流通券,而根据掌柜们统计的资料来看,黄、洪两个总管府地界的水利纺织作坊,其逐年扩大的生产能力,大概两年后就会把超发的流通券面值填满。

    这不是盲目乐观,自从西阳王拿下江州、岭表,重新打通了南北商路,广阔的市场前景,让大家想想都激动,待得天下太平,做起买卖来就更加方便了。

    “说得对,等天下太平,做买卖会更方便,不过对于日兴昌来说,依旧是悄悄的赚钱,不能让朝廷打起借钱的主意。”

    王越说到这里,把另一个话题挑起来:“日兴昌柜坊,盈利靠的是放贷,但我们绝不会放高利贷,所以,必然不知不觉中得罪许多人。”

    “正所谓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如果有人对日兴昌怀着强烈敌意,那就一定是这些放高利贷之人,因为我们让他们敲骨吸髓的机会变少,若将来会出现大规模挤兑,这些人必然是幕后主使。”

    “大家说说,该怎么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