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内鬼
江海很不喜欢后路这个词语,在他看来如今形势一片大好,怎么可能要给自己留后路? 他顿时皱起了眉头:“如果我们这么做,岂不是违背了与楚国的盟约?” 胡勇笑了笑道:“我们现在的情况相信楚军也十分的清楚,如果楚军对此有什么异议,主公可以趁机再向他们提要求嘛。” 江海道:“如果他们不同意呢?” “哼!”胡勇冷笑道:“他们不同意,我们就全力进攻巴蜀,让他和元开泰在江夏拼的你死我活再趁机捡便宜!” 江海闻言顿时一震,他有些明白胡勇的意思了,现在楚军与北军双方在江夏屯兵几十万,每天小摩擦不断,只等元开泰的后勤到位,就要夺回江夏了,如今的形势下,除非楚军不要江夏了,否则南北一战必不可免。 如果不趁着楚军需要自己的时候多要点好处壮大自己的实力,那就真成了二百五十了! 江海连忙道:“那就按照军师的意思办吧!” “遵命!”胡勇说完,准备退下。 江海突然道:“军师稍等!” 胡勇道:“将军有什么吩咐?” 江海道:“本将认为此次周怀那小子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胜利,完全基于他准确的掌握江川军队的行踪。不知道军师怎么看这件事情?” 听到周怀这个名字,胡勇眼皮跳了跳,他点了点头道:“想要坐收渔人之利,的确需要精确的情报配合才行,属下完全认同将军的看法。” 江海点了点头,然后深深的看了胡勇一眼:“那军事认为周怀是如何获得这样精准的情报的呢?” 胡勇闻言,顿时一凛,他知道江海的意思是在告诉他:“我怀疑镇南军内部出现了内鬼了。” 其实,胡勇也有这个想法,镇南军与楚军的合作还属于机密,知道的人并不多,因此平原县的李远风绝对想不到他们会坐着楚军的炮舰,逆江而上偷袭平原。 再者,为了避免走漏消息,江川这一次带兵偷袭平原完全是夜间行军,即便敌人发现了,也不可能提前做好坐收渔利的准备。 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除了出现了内鬼,不可能有人能够提前知道这个消息。 胡勇皱了皱眉道:“属下以为是我们内部出了问题!” 江海道:“那军事准备怎么做?” 胡勇道:“将军放心,这件事情我会去调查清楚的!” 江海点了点头,然后又补充道:“凡是是事先知道这个消息的人,包括本人在内,你都可以调查,谁有意见,你让他过来找我!” 胡勇顿时一凛,这话是什么意思?谁都可以调查?这是暗示自己帮他排除异己吗?难道他想对南山下手? 这一瞬间,胡勇的心里闪过一连串的疑问,但是此刻他也没有时间琢磨了,连忙道:“属下遵命!” 周怀给杨慎发完电报之后,牛头那个讨厌的声音又传来了:“恭喜宿主,获得信仰点108000个,宿主目 前拥有信仰点110000个,剩余可租赁人才106个,请问宿主是否继续租赁人才?” 骤然听到牛头的提示音,周怀知道,叶秋白贴出去的安民告示已经起到作用了! 110000万个信仰点,这下足够他租赁一个高级人才出来了吧? 想到这里,周怀随即沉入系统,打开虚拟面板,系统栏目上面顿时显现出了历史上最顶尖的谋臣、大将、名相的名字。周怀的目光一一从名人栏目上面一一扫过,最后落在了白起这个名字上面。 中国五千年历史当中,周怀喜欢的名将相当的多,对于白起,他却有一种偏爱。 历史上,对于白起褒贬不一,说到贬这一个字,非议最多的就是在长平一战坑杀了20万赵军。说杀俘不是英雄所为还算客气,更有甚者有人说杀俘是不义之举!到了近现代,更有人称他为“杀人恶魔”“杀神”,似乎白起的威名是靠杀人得来的。 周怀一直很不认同这种说话。 司马迁的《史记》中在长平之战中写道:“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白起放生区区二百四十个少年赵军士兵不杀与他坑杀四十万士兵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而一向惜字如金的司马迁却多拿出十一个字来对这一微小细节加以说明,应该说是有用意的。 这像是嗜杀成性的人做的事吗? 这恰恰说明白起对杀人有着极大的负罪感的! 后世有人总结,白起之所以杀俘是因为秦代军功爵制,秦国将军功爵位设定二十级,“斩一首者爵一级”,秦国的战士凡能斩敌一首的,就可以按规定获得爵位一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田宅、庶子,也可以做官。斩杀的敌首越多,获得的爵位越高。这样,秦国就把战场作为了秦人的科举考场,而斩获敌首则是进士及第了。于是一场疯狂的杀人比赛开始了,秦人有时为了争夺一个敌军首级甚至不惜自相残杀。 也有人总结,白起屠杀赵国的俘虏是因为秦国的粮食不够了,这个说法其实也很有根据。 根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62年到公元前260年,赵国集结了45万大军,秦国集结了60万大军,在长平决战。说是决战,其实秦赵两军在长平打了三年时间。因为二战期间,动辄就是百万大军的大会战,所以造成如今的我们听到这个数字,可能没有太多的感觉。但是在2000多年前的奴隶社会,当时秦国国内的人口只有500万左右,赵国国内的人口大约只有300来万左右。大家试想一下,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奴隶社会,800万人口(这其中还有老人和小孩)要支撑105万大军打三年的仗,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情。 就拿解放战争举例,淮海战役解放军投入了60万大军,但他们背后有500万人民群众给他们搞后勤,而这是处在了工业社会的中国。 也正是这么推断,所以才有长平大战三年后,秦国国内经济萧条,没有多余的粮食养活这几十万赵军,不得已之下才对投降的赵军挥动了屠刀的说法!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当中,从来都是写秦国刑法严苛,秦国国王残暴,而对秦国的将领却少有指责。大概太史公一直认为秦国的游戏规则制定者才是真正的屠夫,白起这类的秦将只是一把没有思想的屠刀而已,屠刀是消耗品,有了缺口就直接回炉重铸了。 故司马迁在《史记》当中以“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为白起做了盖棺定论! 从这寥寥的数个文字,我们完全可以看得出来,太史公本人对白起的遭遇是十分同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