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攻约梁山在线阅读 - 356妙

356妙

    刘瞅着蠢笨又幼稚的赵桓暗暗叹口气,连忙对童贯大叫阻止道:”童大人,万万不可。狂沙文学网“

    又对眼闪强烈不满的赵桓说:”童大人是西北边军历经出来的知兵大才,是我朝了解外敌的第一人,又是枢密使,在这个时候尤其要坐镇朝中为陛下和朝廷及时把控住对敌军事态势,稳定朝局和天下人心,怎可大才小用,浪费在边关?“

    童贯党的官员也纷纷站出来说着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阻止皇帝就势下旨把童贯贬官调出京。

    赵桓见事被搅了,不可强为,只得悻悻作罢。

    他眼神不善地瞅着刘:童贯不能去。那,谁可去?总得有人去。你倒是给朕说个能行的顶上......原以为这是个忠心朝廷可为朕所用的难得能臣,谁知你老刘居然也是个紧抱父皇大腿的........狡诈,虚伪,比蔡京童贯等更可恶,哼!

    刘自不会在这个场合向傻瓜赵桓解释什么,只是呵呵一笑道:”我朝真的缺有能又能忠勇守住边关的忠臣吗?“

    这时,欧阳及时站出来老刘,却未及开口说什么。童贯就眼睛一亮,大笑道:”我朝怎么会缺忠臣呢?我等怎么就忘了欧阳大人当初提霸州统军人选时提到的话了?“

    “宗泽宗汝霖?”

    赵桓这回也聪明了一回,因为当时印象太深刻,脑子笨却记住的那点东西格外记得牢,此时猛想起来了,脱口而出,还嘀咕了一句:“朕还记得宗泽是徐州知府,离京城不远。”

    他也太难得有主见,很果断坚定了一回,立即下旨:“速调宗泽赴京听用。”又特意嘱咐了传旨太监一句:好好尊敬着,万不可轻率怠慢了这样的忠勇有能老臣。“

    刘欣慰地对赵桓点头赞许了一声:“陛下越来越果断英明。”

    说心里话,在他心里对这个不得不在最危难时登位的蠢笨小皇帝是有些同心的,很希望赵桓无能不要紧,却一定别成了又一个历来的皇帝独夫蠢笨败掉了江山的同时还有意作孽,背上个人道德上的罪过,无可原谅,国灭时绝了活路。

    赵桓一听这个,能感觉到老刘对自己的满满善意,对老刘满心的不满甚至恶意又消散了不少。

    老刘道:“宗泽,人才也,越是危难之时越是得住,守边足堪一用。欧阳大人不擅长带兵却甚是擅长识人用人选将。朝中有此年轻能臣贤才辅佐君王,令人快慰放心不少。老夫不才,愿意也去边关顶上东路一缺。老夫当着资政学士,在朝中整天闲着没什么大事,不象朝中的实务列位大人,我也能抽而去。请陛下恩准老臣去边关教训教训辽寇,让其知晓,我大宋王朝就算没了奇才赵廉,没了凶恶沧北军,也不是可欺的。”

    立马就有大臣跳出来大力支持。

    刘大人行的。

    刘大人最合适。

    刘大人老当益壮,雄风不减当年.......

    刘大人........

    都巴不得有人顶上边关缺去送死,自己就可以悠然脱事外,静观天下局变,随机而动.......

    再者,刚才老刘可是够嚣张自大的,把满朝文武全骂了bī)迫了。你敢骂本官?你敢一下子得罪一大片朝臣突现你自己?那你就去边关死吧你.....你不去边关顶死谁去?你自觉自愿去,那是算你狂妄自大却还懂事有脑子。不然,我等强bī)强架,也要你去顶上死缺,让你死在边关死在辽国必然的疯狂南侵报复的第一线上.......

    宰相们无一反对。

    赵桓倒是有点舍不得老刘走了。

    就这么一位能臣老臣欣赏他,鼓励他,对他成为一代英主始终寄予希望,有一定信心,若是走了,以后谁还能称赞认可他......但左思右想,又是在满朝催促bī)迫下,他也只能点头.......

    好了,沧北四个军州,乾宁军已不用算了,霸莫二州已经是宋国的了,南面的沧州也荒芜一片,废了,不需要再设立乾宁军防守,那么就只三军州需要布置了,宗泽、刘,这就有两缺顶上了,还剩下一缺,还需要一个能臣,谁能顶上?

    赵桓下意识看向欧阳,目光满是征询之意。

    蔡京等宰相以及其他大臣也都下意识望向欧阳。

    都希望欧阳慧眼识人再能说出一个地方能臣来,这样就能保住边关,自己也不用可能不得不顶缺........

    可惜,欧阳这次让大家失望了。

    他想了好一会儿,却还是摇头说:”倒是还有一个忠勇敢去边关顶着辽军凶威任事的铁骨头好汉官,可惜他胆量和忠诚有余,能力却太欠缺,尤其是子未免有些火爆浮躁,太欠缺地方事务复杂凶险中的历练,行事目前还远不够沉稳老辣,去边关为副为监军主官的通判官可,肯定胜任有余,朝廷大可放心,但,独领一路兵就......“

    摇头。

    在众人都皱眉急急寻思这人到底是谁可利用时,欧阳略一沉吟,又说:”陛下,实在不行,臣也去边关顶一缺吧。”

    “臣不象刘大学士那样天才会带兵打仗,也远不及宗汝霖的天生心雄阔恢宏,也远不及他久经地方搓磨历练出来的那份睿智沉稳精通军政并极其擅长组织协调各方各派力量的能力,但臣在兵部任职,兼任枢密院和三衙骑兵事,也有一些带兵心得,有些自信,最主要的是臣有一颗火的愿意奋勇守边为国死战的心。请陛下恩准臣去东路试试。“

    这话一说,不等朝中有人赞同还是反对,皇帝赵桓先开口了,一口否定了。

    开什么玩笑?

    刘走了,你若是也走了,那这朝中还有谁是支持朕当这个皇帝,也能支撑得住朕坐稳皇位领导着江山不倒的?

    不行。

    绝对不行。

    谁都能去,你也绝不能去。

    ........还是让童贯这老狗去吧。

    反正童老狗老不堪用了,还不听朕的话。

    反正朝中有你欧阳指点军务就够了,不需要个腌老太监对朕整天指手画脚肆意干预嘲弄朕如何治国治军......

    朝臣中有人醒过神来急忙想出来支持赞同欧阳也混出朝堂顶去边关替死的,可一看皇帝那坚决样,就知道这个蠢货皇帝是决不同意欧阳出缺边关远离朝廷的。谁敢坚持强bī)皇帝同意,那几乎就等于bī)皇帝和他拼命。

    这个天生愚蠢又年少太幼稚的儿皇帝正是够愚蠢幼稚,反而在一些事上格外固执甚至疯狂,难以说动或bī)妥协。

    只能缩回了已经迈出一半的脚步,闭嘴。

    众臣中有不少人急眼了。

    欧阳不可能去。若是实在找不到缺的第三个人,怕是会被皇帝点到自己头上去送死。尤其是那些勋贵大将高俅之流的高级武官,以及那些往不服赵廉等人总到处吹嘘自己也是如何能文能武吹出了名头的家伙们,最是担心点到自己。

    二等贼莫俦忍不住对欧阳道:”欧阳大人兼多重要职,自是不可轻离朝廷。那么,你所说的那个铁骨好汉官到底是谁呢?既是如此忠勇肯用心做事的能臣,何不说出来,让陛下看着试试用用,说不定就能边关一bī)一磨就是又一个绝世大才呢。“

    向来沉稳睿智大儒君子能臣形象的唐恪也开口道:”欧阳,说出来吧。让大家看看他是不是你说的那样,由陛下圣裁。我等做臣子的不可擅自以自己的私心或眼光为基准来左右朝廷的选才用人,对不对?谁可用,谁不可用,那是陛下的权力。我辈不可越代庖啊!

    此外,如此人才不能一棒子打死不给他担大任的机会啊。到底行不行,也得试用后才可断言。最主要的是,得给人磨练成长的机会。谁也不是天生就能担大事的大才不是?强如赵廉,他也是打小在边关凶险恶劣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磨砺出来的胆量和能力,否则何能年轻轻就那么锐气十足骄横跋扈忤逆却自信而有大为?“

    唐恪的一席话差点儿没恶心死欧阳和刘,但却深合诸贼脾胃,深得诸贼心思,赢得了满朝一片符合赞赏。

    欧阳尚且年轻,火气盛,可不惯着唐恪之流的虚伪无耻自负心机口才之徒到了这个时候了还敢卖弄自得。

    他冷笑一声,转瞅着唐恪,哟嗬一声笑道:”原来是睿智无双的贤能大儒君子唐恪唐大人呐。唐大人站出来了,我欧阳这两下子哪够看的,岂敢卖弄?必是我看错了那人。不提一罢。省得忍不住私心作祟,眼光也有问题乱说误导了大事。唐大人腹有大才良谋,历来交友广阔,被太多贤才能人交口称赞,堪称德高望众,目光如炬,定有合适人选可举荐。唐大人就别开我的玩笑做铺垫再开口荐才了。就象你说的那样,陛下圣明,自有圣裁。我的意见无足轻重。国家大事要紧。请赶紧说了人选定下来。赶紧补上边关缺,守住东路不失才好........“

    唐恪......大怒,却被堵得哑口无言。

    别说他心中没合适的堪用人选,就算是有,他绝不敢说出来啊。一说,那人不得不上前线送死,还不得恨死他......连带着不少官员也会对他有看法,这与他一贯的贤能睿智大儒君子好人形象太不相符了,属于自毁形象,那怎么能干?

    所以,他只能干憋火,啥也不能说。

    一说,火还是烧在他上bī)他举荐人或举荐不出而更丢人......

    他果然睿智,捻着胡须,故作积极为解决国难寻思合适人选的沉吟样,实际是不说话了,避开了欧阳压到头上的锋芒,再次抽事外冷眼旁观......边关要缺有没有人能及时顶上,那不干我事.......你咋咋的。我不掺和了怎的?

    童贯、高俅等武官都鄙视地瞅着唐恪。

    他们最瞧不起唐恪这样的士大夫了.......

    这类人自大,也名声大,很有风度,很气派,很有格调,很大儒,很让人有好感,很让读书人崇拜......可就是治国不顶用,就是一到紧要关头就缩了,没他什么事了.......只会背后险蛊惑人心cāo)纵舆论,邀名要挟朝局......

    但唐恪对此鄙视丝毫不在意.....

    武官鄙夫而已,何况是宦官老阉贼与下jiàn)泼皮,岂知我辈大儒读书人的能耐品行之高。我辈只需要赢得文官、读书人的认可崇拜追随就行了。谁稀得粗鲁无识鄙夫丘八的赏识认可.......看看广大文臣的反应就知道本官多受欢迎了......

    任你谤我,笑我......我自岿然不动。

    唐恪笔地站在那,好一副问心无愧的当世大儒名臣高人风范。

    不料,本不相干的刘来了一记神补刀。

    欧阳不屑追着打了。刘却满眼放光,急切问:”唐大人,你有合适人选?那还犹豫什么?这都什么时候了,还讲究要矜持君子?不要藏着掖着的。说说,赶紧说出来。老夫愿与他共赴边关。“

    焦点又重新在唐恪上。

    唐恪瞅着老刘那太忧虑着急国事而真诚急切想知道的样子,憋得他差点儿当场吐血:老刘哇老刘,就算你是忧心国事,一时失了智没听懂话没看清况,这么盯着我不放纯粹是无心的,可你也是在坑我啊。你不能如此坑我啊.......

    刘狠狠将了唐恪一军,代欧阳抽了唐恪一把脸,见唐恪无言以对根本举荐不出人选,还故作满脸失望色,忧忧叹口气,转不理睬唐恪了,似乎又走神转入思索再上哪弄个人.......

    但满朝君臣显然都没把希望寄托在老刘上。

    人选还是得欧阳才能识别举荐得得当可用。

    在满朝期待中,欧阳犹豫了一下,嘀咕着:李纲,啧,可造之才,但是,确实还不够格独挡一面啊。却突然眼睛一亮,不自一拍手,大叫一声:“对呀。干嘛死心眼就得是边境四军州。完全可以是三个啊。”

    满朝君臣听到了他似乎是亢奋的自言自语出来的话,反应慢的还在发愣,脑子快的却已经领悟了,顿时纷纷露出了轻松笑容:好了,太好了。这下是真没我事了。不用顶上去送死了.......

    童贯击掌赞道:“欧阳大人果然是年轻脑子活,而且腹有良谋。”

    他向还一脸懵bī)相的赵桓道:“陛下,沧北边境其实东西并不漫长,当年只是防止容易桀骜不驯的边军主将军权过大才划分为三州,减弱各部统军数量,单纯按军事意义讲,其实是完全不必划如此之细的。如今形势不同了,需要加大边防主官的兵权才能灵活强有力及时应对辽军进犯。信安、清州、蓟州,三者完全可以缩为两州。如此就不缺主官了。”

    欧阳一笑接话道:“依微臣看,不如就裁撤掉清州好了。把清州辖区划分给两边的州。这样东路边防成了三关,三主官手下兵力相对强了些,足用。”

    此言一出,众臣皆大呼:妙。

    太妙了。

    裁撤掉清州,以后没这个地方了,也就没人会因清州的存在而时时想起在那当过大帅的赵廉了。

    赵廉死了,就让他和曾经盘踞的州一同永远消失吧。反正沧州也废了。没几个人会再提起沧州联想起沧赵......最好是在史书上也刻意不提此州此人......后人啥也不会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生得惊天奇才、死得也惊天诡异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