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节武松
在外多年的武氏兄弟在这个国难后的冬天终于返回了老家清河。 灾后的清河县,在朝廷大力精减州县机构以及大量降州为县、降县为镇后,仍然保持了县治地位,这归功于内陆的百姓移民到沿海山东一带停留的原由。但自然的,如今的清河县城人口怎么也不比从前了,是少了太多,一片萧条。 如此反倒便宜了武松家。 原本还担心房子太贵买不起,准备了些钱租房子凑合着落脚安家,结果,房子上哪还用花钱呐,别说破烂茅草房子,就是象样点的无主木楼二层房也不算少见,进了县城一打听,武大会过日子,也不暂时住店浪费钱慢慢准备了,当即直接寻了一处闲置的二层木楼就是家了,美美住下,也没人来干涉,没人管。 兄弟俩如此定居下来,又按着当初的打算开起了炊饼面食铺子维持生计,武大手艺好,人长得不咋的,但收拾得干净,很注意卫生,这对兄弟又是对相映成趣的奇怪组合,太少见了,也就成了突出的特色,很招人来瞧稀奇顺便也照顾了生意.......生意很快不错,都赚了好几天的钱了,武大天天乐呵呵的,越发勤快了,在兄弟的有力帮衬和保护下,小日子顺坦,没人敢欺负嘲笑他,生意也发展有支撑更快,琢磨着赶紧多赚些钱攒起来也好给兄弟娶门亲事,让兄弟有个自己的家有知冷知热的媳妇伺候着,再赶快有个小侄子传承武家香火,养着逗着,生活更有盼头和乐趣,他这个当兄长的也就了了心事了。这时候有税收衙役上门收税了,倒也没难为武家,或许虽是特么地痞坏蛋在灾后荣幸混成的衙役,虽无良却有混社会的眼力劲,瞧出来了武二不是好惹的主,就是正常收税,一天几个铜板的交纳,并告之武家兄弟:不管你是不是本就是清河县人,也不管你原本是哪里的人,只要在此落脚安家,那就是清河人了,房子白给,但你得去衙门登记一下户籍落户,并照章纳税,尽一切公民该尽的义务.......这也是官府对治下正常管理的必须。决不是刁难。没毛病。 武松也照做了, 过程也很顺利,很简单,进衙门去打个转就完事出来了,也没有乱收费,登记不用花一个子,更没有脸难看事难办。当然也绝不会有热情为人民服务的公务态度。就那么不冷不热,公事公办,了事。 也当然不是清河县衙门,县老爷能力强清正廉洁管理有方;更不是衙役们素质高,这完全是今年这场滔天浩劫给吓得震慑的,让传统习惯了顺手刁难欺负吃百姓的衙门都下意识规矩了不少,生怕一不小心激起民变和叛逃潮什么的,自己太招人恨而有人刻意要了自己的小命,尤其是面对武松这样的汉子时更有这种自觉。 事实上已经有衙役甚至县长镇长因为霸占了无主田地房产从中谋利向流浪来安家的住户强收买钱租钱,以及敲诈欺负外乡来的人等传统为政恶习,而丧命的。而且,死的不是一个两个,也不是一地两地,是全国性的频发重案。 这样的大案发生了,百姓敢冲击官府肆意杀官,已是形同造反,必须严惩,若是以往可了不得了,冲动闹事行凶的百姓可惨了......但现在却不一样了,不知根底的流民做案,形同流窜犯,在社会失控一切都乱成一团的这个时期,哪查去? 全都不了了之。 死的衙役官老爷只能白死,还落得个维稳不利,为官不明,治理地方无能的罪责...... 灾后衙门的“善政”另外一个原因则是类似后世的招商引资一样,要吸引和招收更多人口来,就必须收敛地痞恶棍污吏、腐朽吃人贪官真面目,摆出点正义良善好官府形象,得能骗动外地人在此安家才行。大宋如今的人口太少了,已经不能称是大了。人口成了紧俏资源,需要抢。本县人口太少了,只有人口多起来,衙门的人才能有好日子过。否则,没人,没足够的税收,当官再牛逼又统治谁剥削谁,能管谁要钱去?没钱粮,当着官混衙门又怎么着,照样得喝西北风去。 如此,武松不知就里,还以为朝廷和官府吸取了教训变好了,百姓的日子有希望了,而心安顺心。 但吃人的衙门就是吃人的衙门,坏的就是坏的,假公正廉明仁善.....假的它就是假的。衙门里的人视百姓为草芥,这种高人一等的傲慢吃人传统是改变不掉的,一有机会就会暴露出来。 武家兄弟安生了没几天,就出事了。 也是武松的性子问题。 那天他帮哥哥忙完了生意,去一家酒馆喝点小酒,结果酒没喝痛快,却遭遇了一个州上下来公差的姓李的经历的羞辱。说武松几句,瞧不起武松也就罢了,这个世界此时的武松和中的不同,有文化,也有了一定的涵养,能忍。但李经历傲慢不知死活,偏偏拿武大当笑料......结果激怒得武松动手了,一拳轰在李经历的脑袋上,这回可不是中说的误以为打死人犯了人命官司逃跑了,是真一拳轰毙,随手一击而已,但武力高,有了真正系统练成的武艺,结果就这样。 赵岳知道武松出现是柴进那报过来的。 武松犯案,自然不肯为个恶官李经历赔命,他还负有师傅交待的任务呢,大好年华、一身本事、雄心壮志岂肯轻易放弃......本想带着哥哥一块儿赶紧逃走,如今这天下,哪不能安家生活啊,不必就得在老家......但武大却有了主见,说咱们兄弟在一块儿太招眼太明显好认了,官府一通缉,哪跑得了啊?都得死。在武大催逼下,武松无奈只得独自潜逃,北上竟然越过沧州好长一段无人区逃到了柴进家。 柴进拿钱不当钱专爱收留保护落难的天下英雄豪杰的小孟尝之名,显然武松也是听说了的。 赵岳是入京前在东京城外杨林那得知梁山转过来的电报的,得知这世间真有武家兄弟这对组合愣了一下,自然是高兴。还有更让他高兴的。 柴进那边说:这个武松真英雄也,一等一的凛凛豪爽好汉子,天生神力却不笨拙,身手异常敏捷,天生的勇士,习武资质已经是高得难得,更难得的是习武扎基早,根基全面扎实,受过系统武术教育,武艺高强到罕见,马上步下皆行,马战算不得强悍,骑术有待加强,这应该是没马或没好马练习的原因,但步战怕是难有敌手,拳脚兵器样样会,尤其是还会射箭,那射击远攻能力怕是也只有赵岳这种变态BUG能相较,力量太大了,和床弩似的。 特种兵材料啊,绝对的兵王...... 吧啦吧啦,柴进在电报中破例说了好多,那个惊奇劲,那个赞叹赏识劲......赵岳就笑。 这个世界若不是他赵岳的影响,武松落难到柴进那,只怕仍得不受待见而混得个生病差点丢命、大冬天在过道烧火盆取暖的难堪悲苦境地,遇到黑厚宋江结下义气情缘...... 武松那草莽英豪牛逼脾气,和天生富贵好命也高傲的柴进犯冲啊...... 这一回自然不同了。 柴进一听有个巨汉叫武松的清河人氏落难来投,当时愣了好一会儿,随即就是喜出望外.....无它。赵岳早年交给他的那份名单上,武松是最重点标注却最后一个一直没出现的。柴进引进人才的任务就差武松一个了,这下可是了了,虽然来得太迟了,让他怀着这个心事等得心焦,但老话说,好饭不怕晚啊.........总之那么个意思,来了就好,他如何能不高兴? 早有准备,换了心态和视角,那自然就不同了。 柴进对武二的草莽英雄牛逼自信劲也不觉得犯冲碍眼了,反而觉得能让赵小二高看一眼极重视的草民小人物就该是这么牛气就该是如此昂扬桀骜,不同世俗常人。 再者,柴进也不是中那个柴进了,思想、见识、个性受赵岳影响太深,改变很大,更有容人之量,为人处世更大度灵活恢宏,就算仍对武松的风格不喜也不会计较。 武松又不会在他手下做事,必入沧赵集团得到重用,这事单纯就是一份善缘,自然也没什么可计较的。 得好好结下这缘份,日后在帝国也多个强力朋友。 尽管柴进不需要再结交和借助什么势力,他可是赵公廉最铁的的铁子同学,是海盗帝国国王和王后喜爱并非同寻常信任的干儿子,也是神人赵小二分外尊重的义哥哥,当年,赵庄起步还欠着柴进的一份大人情,而沧赵家的人最重这种情义最讲信誉,一直记着这情分......这么牛逼的关系和靠山,完全是帝国独一份的。但多个朋友总比多个对头强百倍.... 另一方面是,武松也不是中那个低贱无识的单纯原始草莽英雄了,为人处世也有了象样的礼节分寸。 这一世,他幸运了许多倍,命运轨迹改变得太大。 不止少年时能混在东京城赫赫有名的周侗的武馆当勤杂小工赚钱糊口并偷学武艺,而且周侗还无视他偷学,实际是默许了,随武松随便跟着学,成了不是武馆弟子的小弟子,还不用花一分学费,并且,周侗喜爱他的习武超人天资,还亲自教了他拳脚功夫,那手厉害的鸳鸯连环腿功夫只是其一。武松得以少小就打下了坚实的武功根基,还识字得学一些文化。 他得到的好处还远不上这些。 原本,周侗见他虽是习武天才却性子刚强傲气鲁莽,感觉这就是个闯祸分子,在大宋如今的荒驰鄙武环境下,武松长大了再能耐,这性子也决不可能从军有前途,只会沦落混社会,怕早晚会犯事成了强盗什么的大祸害,所以就不想再收留武松在武馆做事习武了,更不愿再教武松功夫,原本想好好叮嘱武松一番即便沦落到走投无路落草为寇的那一天也万万不可泯灭人性肆意作恶,然后把武松赶走,爱上哪上哪,爱干什么干什么去,从此与他无关了,但是,恰在这时候,他再受了一次沉重打击...... 周侗一身惊人艺业,是宋代三大武术家之一,而且是最强的那一个,内心里是极想当官从军建功立业的,可惜却只被朝廷当成个好教头用,皇帝都知道他,给的名头不小——御用总拳师,却根本没人真重视他,他名声再大,武艺再高,也只是混在京城的武夫贱夫路人甲乙.....而已。哪有他这种无根无靠又不肯拍马溜须的鄙夫能当上将军报国扬志的份。
那时,赵公廉还在京城,正是春风得意最牛逼的皇帝贴身大秘书,人称小相,却是唯一给了周侗真正的尊重礼遇的权贵,但能做的也仅此而已。 秘书就是秘书,到底不是真相爷,无法左右朝廷的环境和用人风气,给不了周侗想要的安排,况且也不想给......周侗很自负,但实际上却并不是当大将带兵打仗的料,上帝给他打开了一扇门,让周侗在武学上天资纵横,同时却也关上了统军打仗的能力.....宋朝廷统治者也不是真都全瞎了眼无视人才荒废人才,那时还是有忠心为国的大臣的;另一方面,赵公廉心里想的是,周侗这样的奇才得大用,那也得是为我沧赵帝国重用,也只有我家才能给他充分发挥能力的舞台...... 但周侗名声太响,太招眼,是当时还很弱小的沧赵集团无法弄走的,只能那么顺其自然。 后来,赵公廉当了京畿县令,为政阻力重重,太年轻而缺乏治理地方经验,任务艰巨,万众瞩目,朝中不知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他就盼着他出错呢,如履薄冰,万不能出一点差池,否则就会陷入困境,成了众矢之的......一旦毁了官场前程,就意味着坏了他和弟弟早策划好的革命发展大计,也顾不上多留意同侗了,结果稍一疏忽,周侗就在这时遭受打击,心灰意冷居然突然放着收入着实不错的总拳师工作愤然辞职离京隐居,不知所踪了。这让赵公廉好生懊恼...... 而武松却因此得福,原本是要被赶走的,却又得以追随周侗.....武二朗是个极义气的好汉。当时周侗一辞职,顿时就出现人走茶凉惨象,往日车水马龙的门前变成门可罗雀,也只林冲这样的曾经跟周侗学过本事的人会念情义来探望探望试图挽留。在这种情况下,武松的义气就显得难得而格外珍贵了。 既然愿意跟着去乡下吃苦受罪也坚持不改,那就跟着吧......周侗也懒得赶武松走了,也是有点想法...... 就这么一块儿失踪了。 而赵公廉并不知道弟弟重视并一直想寻找到的武松其实一直就在周侗这。 一方面,那时武松还年少,并没有太招人眼的地方。 谁会注意武馆区区一寻常小杂役呢。 主要却是赵岳在认识上的误判造成的。赵岳很清楚记得武松是长大了,才因事逃离家门得以在周侗这学到些本事的,哪想到他这只蝴蝶的小翅膀一扇,尽管还没怎么发力,没对大宋显出什么影响力呢,武家兄弟的生活轨迹却已经改变了。 偏远边关草根人物沧赵家族的突然崛起对大宋社会的无形影响力是巨大的。是那时还幼小的赵岳也没想象到的巨大。 这是一个太感动人的励志故事, 不,是活生生的励志事例, 当年激起了太多平民原本麻木蒙头混生活不会有的雄心和梦想。 不知多少草根人家也想能象沧赵家族一样奋发努力成就风光富贵,从此不再卑微无名。更不知有多少少年焕发了少年英雄情怀,立志学好本事,一跃出人头地。 都是人,赵公廉也没长三头六臂,他能成为传奇,自己为什么不能? 就算比不上赵公廉,差点,也至少应该能搏得个稍次的名声和前途...... 奋起的人中就包括如今的大寇田虎、王庆...... 这其实是种好现象,是积极向上对社会有大意义的,本质是天下人看到了向上的通道原来并不是关闭着只天生命好的人才能高居其上的,对国家有了认可追随...... 可惜这只是个例造成的假象,是只有赵岳这样的人才能创出来的路子,可世人当时不知啊.......所以后来就有太多人失望而愤然走上了另一条谋求出头和富贵的路子........ 武松家就是当时深受影响的寻常一员。 武松天赋异禀,从小就力量惊人,脑子又聪明.......却有个武大郎这样的哥哥,即使只为了出人头地不再有人敢肆意拿他哥哥取乐当耍子,尚且是小小少年的武松也发誓要奋斗出个人样子来,想学武,听说了周侗大名,一家就早早搬来了京城...... 如此,当时沧赵家族实力还很微弱,赵岳年幼又忙着搞教育、发家.....派人去清河县找过武松,茫茫人海,哪找去,又不确定到底有没有这对兄弟.......想找到周侗都没能如愿。把潘金莲搞到身边当人串子也半点用没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