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绿色风暴在线阅读 - 二百一十四章、会猎居延湖 中

二百一十四章、会猎居延湖 中

    夜色如墨,鹰爪堡的军舍里,“啪”那份被右骨达眼热多日的赦诏令,被萧夜摔在了他的脸上。

    双手倒绑,跪在地上的右骨达,硬气地昂着脑袋,眼睛死死地盯着面前的这个年轻人,愤恨欲裂的眼眶,嘴巴上横绑的麻绳,要不是他身后有侍卫按着他的肩膀,这货肯定会跳起来和萧夜拼命。

    没理会呜呜挣扎的右骨达,侧坐在火炕沿上的萧夜,冷眼瞧瞧这个相貌粗糙之际的鞑子,不由得心里纳闷,大明朝咋地就被这种人给欺负的不敢过边墙了。

    明亮的光线下,辛儒林坐在轮椅上,王梓良在角落里喝着茶水,刘水合、郝永良分立在大人两侧,都在打量着这所谓济农帐下的大将。

    瞧见大人摆摆手,侍卫会意地把右骨达一把拖了出去,和外面的六个鞑子并排按在了小院里。

    已经懒得再询问鞑子情况的萧夜,拿出了那个铁盒,起身笑道,“走吧,大戏就要开场了,”这种带有刀盾徽印的中阶一品强力丹,成本不算便宜,他要试试看效果到底如何,对于俘虏来说。

    七个身强体壮的鞑子军汉,在侍卫手里不过稍微抵抗片刻,就被捏开了嘴巴,一枚丹药被直接排进了嘴里,随即后背上就挨了一击重拳,打得腰杆一直,药丸下肚。

    不出一炷香的时间,七个乖孙子一样的鞑靼汉子,跪在了萧夜的脚下,刚才剧烈的疼痛不但没有让他们萎靡,反倒是更加精神了不少,身上的伤势也很快恢复了七七八八。

    “奴才右骨达,率心腹六人给主子磕头了,”眼眸中闪过一丝诡异的红光,右骨达秃噜着一串鞑靼语,冲着萧夜碰碰磕头拜下;他身后的六个心腹勇士,同样狂热地在灰泥地面上,把脑门磕得青紫一片。

    有阿塔在身边做翻译,萧夜很高兴地抬抬手,“起来,”

    指着身边的王梓良,“右骨达,今后这位王秀才,就是你的上司,他的话就是本头领的话,”

    “他要是让你们去死,你也要马上自裁,”淡漠至极的声音,让辛儒林不禁侧目,但对萧夜这种霸道的手段,他更是惊得有些失魂了。

    第二天,被归还了武器的右骨达,带着心腹骑马离开了,他带走了萧夜写给济农的一封信,“你要战,那便战,半月后居延湖会猎,”这区区的十四个字,想来济农会被气得跳起来。

    跟随在右骨达后面的一辆黑色鼠式战车,带着土黄色的运输车,直接就穿过茫茫戈壁荒野,抢先奔去了居延湖,在那里建立一个隐蔽的斥候哨。

    居延湖在清风谷西北二百里外的戈壁滩边缘,那里往北隔着湖泊,是大片丰盛的草原牧场,也是原先踏狼瓦的属地,现在正好被济农收了回去。

    右骨达走了,萧夜随即发出军令,召西契赫部落一千骑兵,调集战兵营火/枪兵两千,骑兵一千,开始向鹰爪堡集结。

    大量的火器军资从马道石堡运了出来,这一次,萧夜是拿出了八成的压箱底的本钱。

    “大人,那济农不会答应在居延湖和咱们一战的,他肯定会提前发兵到鹰爪堡,”石堡顶层,萧夜眯眼看着远去的战车,旁边辛儒林皱眉道。

    “他会的,他一定会在居延湖等着我去,否则,居延湖会成为一个无人区,鞑子再狡猾也不会舍得那肥沃的牧场,”萧夜感受着迎面而来的冷风,笑吟吟地扬起了嘴角,“除非,他济农视治下部落如草芥,那我认了,大不了就在鹰爪堡与之一战,”

    “天时地利,咱们占了两个,顶多是亏了本钱而已,”对于萧夜的自信,辛儒林没有再劝,这时他才发现,这个年轻军官已经不愿再隐忍那份膨胀的野心了。

    从马道石堡里拉出来的军器,里面的雷击炮、重机枪,全部装备到了郝永良的炮队,这一次,萧夜要的不是济农的地盘,而是他松散部属的无数大小部落。

    这些部落的存在,才能逼迫那个所谓的济农,和他在居延湖一战。为此,康红原他们已经没有进洞道理拉货好几天了。

    那些数不胜数的牧民,才是此战最大的收获,也是他的底气所在,萧夜甚至不惜耗费大量的电池棒。

    两天后,鹰爪堡派出一辆巡视的战车,护送从马道石堡护卫回来了一辆刚刚出产的运输车,和鹰爪堡的两辆黑色运输车汇合后,装满了四个侍卫什队,快速没如到了藤草泛滥的戈壁滩里。

    这一辆余山亲自驾驶的运输车,虽然和其他两辆模样无异,但车里后座上坐着的副统领李烁,以及前排的杨十八,足以说明车里装载的,不是一般的军器。

    运输车跟在战车后面,悬浮在交错的藤草丛上方,速度缓慢地发出淡淡的嗡嗡声,在寒风依旧阴冷的戈壁滩上向北前进,不过,没人能看见,跟在余山运输车下方的,潜藏在地下半尺深的一根精铁管子,也在徐徐/向前延伸。

    关闭了好几天取货的时机,积攒了足够的资源后,萧夜咬牙,终于从沉石关屯山体中的加工中心里,用了大量的资源,换到了让他也忌惮的一样新物件,“移动原料收集库”,也就是侍卫们私下称呼的“黑屋”,这个比鹰爪堡那里的黑屋规模更大,更便于携带可以临时组装,萧夜称之为“小黑屋”。

    “小黑屋”可以远离丙字号石磨两百里远,也就是可以在距离鹰爪堡两百里外,进行原料物资的采集,再远了就不行了。

    所以,建在戈壁滩深处里的那个斥候哨,也就是在西北两百里以内,直线距离虽然不长,但足以让萧夜心满意足了。

    要知道,杨家堡往西二百里,已经能靠近到阿尔泰山东麓边沿了,白龙湖近在咫尺,西契赫部落离得也不远了,过了这个关口,杨家堡以西会有一个临时的屯兵点,以便于收集来自白龙湖、西契赫部落、拉乃尔特部落送来的原料。

    随着一队队的军士开进了鹰爪堡,不但西堡里住满了军士,就连东宝那里的军舍大院,也搭起了成片的营房帐篷,散落在四周的斥候进出不断。

    虽然鞑子突然而至到了鹰爪堡,但右骨达的四百勇士全军覆没,还是被商队远远地看到了,一时间,王贵主持的和商家们的交易,不但没有受到惊扰,反而更加活跃了几成。

    当然,由于萧夜停止了每日的取货,目前先军供给的调度,让商家们只能拿到一些库存的物资,但梅儿账房那里开出的欠条,商家们基本上不会拒绝了。

    靳三娘的商铺里,收到了王贵送来的一批新货,十个大铁箱里,满当当一千斤雪白的细盐,引来了其他商家嫉妒的目光。

    阴山下,号角连营,战马嘶鸣,信心满满的小王子济农,已经汇集了四万铁骑,准备在月底就要开拔了,目标直指大同、阳和附近卫所辖地,还有怀安、白羊口,为的就的多路开花,兵逼大明京师。

    眼下是青黄不接之时,能掳掠一番大明边镇是为下策,震慑大明朝廷才是济农的真正目的,能得到大明的年贡,也就是免打的保护费,那就更有面子和里子了。

    三万来自各部落的骑兵,加上济农嫡系的万骑,人吃马嚼的,一天的消耗就是海量,济农没法等待太长的时间,大股游骑早就派了出去。

    六月初,必须出兵进入大明疆域,这是济农的最底线了,否则就是粮食的消耗,他也承受不起,这压力转嫁给大明的民众才是正道,鞑靼人的传统就是做无本生意的。

    五月底,晴空万里,居延湖这个大片湖泊方圆百里内,回归而来的蒙古部落,赶着大群掉了膘的牛羊,点点泼洒在湖泊东北岸一带的草原上,犹如天上那洁白的片片云朵;牧歌飘荡在葱绿的草原上,又是一个放牧的大好时节。

    西南那里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虽然一直蔓延到了居延湖附近,但是,这里不像北岸、东岸,除了依然刺骨的寒风,放眼根本就看不到半点人影。

    建立在戈壁滩深处的斥候哨,是在一处深陷的粗石大沟里,不远处大片稀疏的藤草,已经蔓延到了近前。

    南北走向的深沟里,搭起了一长溜十几顶相连牛皮帐篷,最南端帐篷缝隙间可以看见里面黑黝黝的一层铁板,上百块轻盈的铁板组建成的“小黑屋”,就像是一条粗大的巨蛇,张开了黑黝黝的大口,被细心地覆盖上了灰蒙蒙的大帐,只有一个开口冲着大沟的北端。

    大沟两侧有一队队黑衣侍卫,交错往返巡逻,徘徊在一里外的战车,隐蔽在了高处监视四周情况;还有更多的土黄色军衣的军士,在远处搭建着营房帐篷。

    沟外不远的碎石洼地里,四辆黑色的运输车,两辆土黄色小一些的运输车,又一次从南边开了过来,把上百匹的战马卸了下来,有军士上前接应牵走了。

    负责这次袭击蒙古人军务的李烁,手里的本钱越来越多。

    带着六个什队的侍卫,杨十八他们已经在此地潜伏了快五天了,要不是能睡在营房帐篷里,加上充足的净水、干粮,他也不敢想象,能潜伏在这个地方这么多天。

    低矮的帐篷里,李烁坐在软垫上,头顶侧面挂着一盏明亮的手灯,周围坐着杨十八、余山还有几个什长,正中央的木墩上,铺着一张简陋的地图。

    外面呼呼的寒风,挂起的阵阵砂砾,打在帐篷上啪啪作响,嘴里嚼着干硬的rou干,李烁指点着地图上的位置,沉声说道,“情况已经打探清楚了,”

    “居延湖以北有两个大型的蒙古部落,东面还有三个小一点的,每家人数都超过了万人,相距也不过百十里路,最主要的,是居延湖西岸的土城里,有那个济农的亲属家眷。”

    “大人有令,那土城咱们不动,但是其他的鞑子部落,能搞掉几个是几个,多多益善,”

    “按照辛秀才的谋划,今晚战兵营就到齐了,咱们可以先吞掉一个鞑子的部落,引蛇出洞,尽量干掉他们的青壮骑兵,”

    萧夜之所以选择了李烁,而不是选择杨十八作为此战的指挥官,是因为李烁从给萧夜当亲卫起,执行军务不打折扣,而杨十八没有他那么冷漠的心肠,还需要长时间战场上的磨练。

    夜色降临,余山的神车营以换人不歇车的轮班周转,把王猛、秦石头的战兵营,还有刀子、契赫哈山的两千骑兵,郝永良的半个炮队,全部拉到了距离鹰爪堡西北二百里外的戈壁滩深处。

    一堆堆燃起的火堆,照亮了附近即将出发的将士,站在阴寒的戈壁滩上,李烁戴着沉甸甸的铁盔,目视着一队队沉默的军士,背着火/枪、背包,跟随运输车向正北方向离开了。

    “两位大哥,前面就看你俩的本事了,”笑着瞧瞧全副武装的王猛、秦石头,李烁拍拍身边的鼠式战车,“两辆战车,你俩一人一个,”

    “得嘞,你就等着接收俘虏吧,”大咧咧的秦石头,拉开车门就钻了进去,只有王猛扫了眼那黑暗中的大沟,冷冷地点点头,转身走向一旁的战车。

    当刀子他们的战马也缓缓离开了,李烁这才命人熄灭了所有的篝火,钻进营房帐篷轮流休整。

    留守在大沟外的李烁,派出了几乎全部的兵力,自己却是带着两队军士,隐蔽在了附近。前方指挥对敌的行动,他交给了看似大咧咧,实则小心谨慎的秦石头,这也是萧夜给他的亲口/交代。

    而他自己,会执行那个谁也不想干的差事。

    居延湖西北一百五十里外,有南北横相连绵的大片山丘,虽然高度不到十丈,长不得半颗杨树,但是这些山丘却成为了鞑子人驻营的天然屏障,抵御了从西面刮来的干冷寒风。

    这里有大片的湿地水洼,也居住着刚刚回返的鞑子部落,这个人数过万,青壮牧民四千的大型部落,拔木措部落,拥有的牛羊是按群算的,一群千头牛,或者千只羊,上百群牛羊的真正主人,正是那威武在阴山以南的小王子济农。

    拔木措部落作为济农忠诚的附属部落,每年要供给济农骑兵部队大量的rou食、奶酪、奶干,但是牧养的健马却是不多,战马有其他部落提供。

    草原上立夏刚过,白天干冷晚上阴冷冻死人的气候,使得拔木措部落的牧民们,早早就收拢了牛羊,各家钻进毡房里喝酒打架去了,只有上百只牧羊犬散落在牛羊群的附近游荡。

    对于鞑靼人来说,这是一个还算美好的集结,不但牛羊就要上仔了,就是部落里的女人们,也该怀上你的或者我的崽子了。

    黎明,占地方圆十几里的鞑子部落,沉寂在天亮前的黑暗中,两里地外的山丘上,秦石头站在战车顶上,举着手里的微光镜,默默地打量着这个庞大的部落。

    他的身后,山丘下的坡地上,大片的军士坐在自己的背包上,静静地喝着水,吃些干粮,缓解近乎一晚长途跋涉的疲劳。

    “嗡,”雪亮的灯光扫过,又是一辆战车冲上了山丘,王猛也赶了上来,后面几匹高头大马,磕磕绊绊地也跑了上来。

    等到王猛、刀子、契赫哈山,还有杨十八、郝永良,全部来到秦石头身边时,秦石头手下的什长,已经在纸上用炭笔划出了拔木措部落周边的大致地形。

    举着手灯,秦石头指着简单至极的地图,扫视了一眼两边的弟兄们,“这里地形还算开阔,但北面、西面有山丘,鞑子部落基本上是缩在山丘背面,”

    “刀子你和契赫哈山的骑兵,分别守在南边、东面,我会派出战兵营辅助,封死了他们逃跑的路线,”

    留在这里休整,等到下一个晚上再次行动,秦石头也想,但这四千多人躲在浅浅的山丘里,他心里更没把握,那就只能马上行动了。

    “运输车、战车会马上行动,暂时封锁鞑子的营地,但你们也要加快速度,慢了鞑子肯定会跑掉的,”

    “那北面的山丘,咱们赶过去需要时间,鞑子从那里跑拦都拦不住,”刀子瞟了眼地图,没声好气地说道。

    “从那里跑几个,咱们不用管,一个不漏才是坏事了,”秦石头笑眯眯地收好了地图,“只要能留下大部分鞑子,咱们今早的军务,还有他们的牛羊,就是大功一件,”

    “嗡嗡、嗡嗡,”运输车、战车拉着侍卫和炮队走了,山丘后面的军士、骑兵们,再次起身背着五十多斤重的行囊、武器,在刺耳的铜笛声中继续开拔。

    在前方战车的带领下,运输车沿着拔木措部落外围一里地,开始百步停顿一下,把重机枪和雷击炮卸了下来,十挺重机枪、十门雷击炮,拉出了一道稀松的封锁线,把这个还在睡梦中的部落,封死在了方圆二十里的草原上。

    杨十八带领的侍卫队,两人一组跟随着重机枪,或者雷击炮,以便于保护大人眼里的这些宝贝。

    而剩下的几个侍卫,和杨十八一起坐进了战车里,两辆鼠式战车,就像是螃蟹的两把大钳,不紧不慢地包抄去了北面的山丘。

    “旺旺、旺旺,”战车刚刚绕过鞑子营地不到一半,就有从黑暗中钻出来的牧羊犬,发现了这陌生的两个大铁家伙,嘶吼着跟在战车左近,不停地高声吠叫。

    从微光镜里,秦石头看见那鞑子的毡房,有人纷纷钻了出来,不觉暗叫一声不好。

    “小刘,让苗必武向前开进一里地,就地驻守,”放下微光镜,秦石头扭脸冲着传令兵喊道。

    “咱们就留在这里,全车准备开火射击,没命令不得下车,”拍拍身边余山的肩膀,秦石头起身踩着地板上的背包,就往后面挤了过去,他的目标正是拿挺车载机枪。

    很快,战车在斜坡上横转车身,停了下来,车厢瞭望口全部打开。

    “咔咔、咔咔,”熟练地扳动车顶开关,打开舱盖,把重机枪翻了上去,钻出车顶半个身子的秦石头,使劲地呼吸着冰冷的空气,不觉精神为之一振,拉出一条弹链,打开枪仓,麻利地塞进了枪膛。

    “联系附近所有的传令兵,咱们已经暴漏,马上进入战斗状态,遇到的野鞑子,尽管开火射击,”居高临下看着黑漆漆的鞑子营地,秦石头亢奋的声音,在清冷的草原上响起。

    萧夜从《战争论》里学来的词语,通过侍卫们传出来,已经是各战兵营里最流行的语句了,听得次数一多,秦石头自然也学得相当熟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