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当年的万元户
这赵明发本来是S县城的人,后来又变成了农村人。赵明发的母亲赵氏是S县白石乡赵家沟的人,赵明发在县城的时候,不姓赵,后来随母亲回到农村老家,改姓为赵。 那时还是上个世纪80年代,赵氏年近三十还未出嫁。当时村里的女孩子基本上在二十岁之前就出嫁了,她已经是一个没有出嫁的老姑娘了。没出嫁的原因不是因为她长得不漂亮,也不是身体有疾病,而是她有想法。她的同龄人里面有的嫁到了城里,成了农转非的户口,再也不用做土地,真是羡煞旁人。赵氏也想嫁一个城里人,但哪有那么好的姻缘?村里的红娘给她介绍对象,只要不是城里人,她就不去。岁月几经蹉跎,她就成了一个老姑娘。 赵氏上面有老母亲,还有哥嫂,哥嫂还有一个孩子,一家五口人住在一起。老母亲年纪已大,不再管事,家里是哥嫂当家。哥哥是一个耙耳朵,要听嫂子的话,家里完全就是嫂嫂作主。那时农村粮食产量低,农民负担又重,每年都要交公粮。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才是自己的。家家户户粮食都不太够吃,遇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免不了要去人家家里借粮。那时农民都爱土地,经常为争夺田间地坎而吵架甚至打架。虽说赵氏也有一份土地,但她在嫂子眼里就是一个外人。这事情也真是很奇怪,严格的说,嫂子是从外地嫁过来的,嫂子才是外人,为何土生土长的赵氏反倒成了外人?听了嫂嫂的枕边风,哥哥对赵氏也越来越不满意,希望她早点嫁出去,家里好节约一份口粮。 说来也巧,S县城化肥厂有一个朱良星,上无父母,丧偶没有小孩,托人介绍对象。村里的王婆牵线搭桥,让朱良星和赵氏见面。对朱良星来说,赵氏虽然年纪大一点,但长得还算漂亮,又是初婚。对赵氏来说,朱良星虽然是二婚,但他是城里人,又没有小孩拖累。双方都很满意,择日完婚。赵氏把户口从菖蒲乡赵家沟迁了过来,成为城里人。朱良星对赵氏疼爱有家,也没给她找工作,就让她在家里相夫教子,他在厂里挣钱养家。一年以后,他们的儿子出生了,取名朱明发,就是后来的赵明发。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三年过去了,朱良星在厂里上班,赵氏当家庭主妇,一家人倒也过得其乐融融。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场大雨瞬间夺走了这个家庭的一切。 那一年,S县下起了百年不遇的大雨,城市内涝严重,低洼地带全部已被水淹,S县化肥厂无法上班,停产,工人放假,派人轮流值班。出事的那天晚上,化肥厂的王科长和朱良星一起值夜班。在家里吃过晚饭后,暴雨倾盆,朱良星穿着雨衣赶往工厂。路上到处都是积水,朱良星尽量走无水的街沿。来到一处积水洼地,朱良星用棍子测试,积水不深,于是小心翼翼蹚水过去。不料走到积水中央,全身一阵酸麻,来不及叫唤就倒在积水中,触电而亡。朱良星在上班途中意外死亡,化肥厂也作了一些赔偿。这赵氏没有工作,拿着一点赔偿金,还要带一个孩子,能支持多久? 王科长的儿子也是化肥厂的职工,已经长大了,要准备结婚,但是没有婚房。王科长想从化肥厂家属院搞一套房子,但家属院都住满了,没有多的房子。王科长打起了赵氏房子的主意,想把赵氏的房子买过来。他就找到厂长,厂长知道王科长在县委里面有人,正想通过王科长攀上县委领导这颗大树,就答应帮他一试。 厂长找到赵氏,先安慰了她,鼓励她勇敢坚强起来。厂长又说厂里有很多青年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厂里想把赵氏的房子买回,分给年轻人结婚住。 赵氏的丈夫死后,她最怕厂里来收她的房子,越害怕的事情偏偏越容易出现。赵氏可怜兮兮地望着厂长,说道:“我去住哪里啊?朱良辰刚走,留下我们一对孤儿寡母无依无靠,我们以后怎么生存啊?” “你可以去老家啊!厂里会给你补贴的。”厂长说。 赵氏知道世态炎凉,人走茶凉。她在农村里就见过很多这样的事情。有的地方,几兄弟各自成家,遇到兄弟死亡的情况,如果兄弟媳妇已经生下儿子,就可以继承家产,把孩子养大;如果媳妇没有孩子,就要被赶回娘家,家产由其他兄弟瓜分。赵氏没想到,在化肥厂里也遇到这样的事情,自己丈夫刚走,厂里就要收回房子赶她们走。如果不同意,在这里住下去,得罪了厂长,以后遇到事情谁来撑腰呢?回到老家,有事情还可以找自己的亲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