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域外风情
纳纳领着他们回到入住的酒店,告诉他们首要问题是好好休息,以适应时差。 阿克拉位于海边,是一座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城市。他们居住的酒店依海而建,清晨可以享受凉爽的海风,傍晚可以倾听惊涛拍岸。迷蒙之中他们仿佛置身于HN的三亚,原来心中的非洲印象被这个城市彻底颠覆了。 第二天日清晨,在纳纳的向导下,他们驱车前往距离首都140公里的城市海岸角参观奴隶堡。汽车顺着车流向城外驶去。从阿克拉到海岸角的公路还算不错,都是双车道水泥路。可车子要开出阿克拉就很费劲了,由于布什高速正在修建,因此路上塞车很严重。 人们在路边可以看到很多二手轮胎和废弃的轿车。加纳的汽车车况大多都不太好,不是车外壳受了不同程度的撞伤,就是排出的尾气污染严重,但这似乎并不影响驾驶者开车的乐趣。他们依然兴致勃勃地开车抢道,穿梭于大街小巷之中。 他们乘坐的这辆报废车的检查机械灯总是亮着,可司机纳纳还是心安理得地开着,他最关心的是汽油够不够。这就是不同的生活条件产生不同的生活态度。近郊到处都是正在建设中的建筑物,充分显示加纳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给外籍人员经商带来很多投资机会。 道路两旁的二层小楼由于没有整体规划,十分零乱地树立在平地和山坡上。有的楼房还没全部竣工,但已有人入住;有的外表看似建成,内部却大多没有完工,无法居住。纳纳介绍说这主要是因为房主不能一次性备齐建筑材料,政府只对完全建成的建筑物收取相应房产税。如此看来,加纳民众还是深谙合理避税法门。 远离城市后的所见则是大片的田园风光,成片的土地上长满树木,很少有农作物。有商贩或当地农民在路边摆摊,销售仅有的木薯、香蕉、西红柿、菠萝、芒果等农产品。由于物资不足,大多数本地人每天仅吃一餐。尽管如此,黑人的幸福指数还是很高,甚至高于国人。难道“可供选择物质与幸福指数”在这里成反比了? 黑人热情友好可是远近闻名,这次他们也亲身体验到了。人们走在路上,黑人会主动跟你打招呼,大人们会说你好,早上好等;孩子们会朝他们高喊CHEN。这里的孩子们眼里的中国是成龙,李连杰和中国功夫。 纳纳驾驶汽车沿着海岸线西进,经过三小时行程,他们终于到达海岸角。顾名思义,这是一座海滨城市。奴隶堡就建立在海边,这是一栋白色建筑,与蔚蓝色的大海相映成趣,周围景色宜人。 当地导游cao着带有浓郁口音的英语,把我们引进一个男牢。从地面下去是一个很抖的斜坡,还是那种原始的黑土地。走下斜坡,抬头一看,只见里面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等人们的眼睛慢慢适应黑暗,才看见里面还有一个极小的透气窗上射入一丝丝阳光。 这是个一百五十平米的地窖,黑乎乎的泥土地上坑坑洼洼,角落里还有一条暗沟。听导游介绍后,李亮和阿龙才恍然大悟,眼前所见竟然是黑奴们的厕所。想当年,这里头关押四百到六百个黑奴,吃喝拉撒睡都在这暗无天日的地牢,等待船只押送他们去新大陆,有时一等就是三四个月。沟里的粪便汇流成河,牢里瘟疫成灾。 往往船只未到,已有将近一半的黑奴死在地牢里!他们呆在地洞里不到二十分钟,李亮已经大汗淋漓,大气都喘不过来,只觉胸闷得慌。于是,他赶紧逃出地牢,看外面阳光明媚,海风徐徐,才痛感自由的珍贵! 除了男黑奴,奴隶供应商也贩卖很多女黑奴,以便黑奴们在新大陆交配繁殖,保证他们的自然来源。女奴的人数相对少些,女牢则更小更简陋,真的只是个黑洞了。 黑奴中如果有人反抗,就会被打入死牢,一个完全黑暗的洞xue。进入这里的奴隶连食品也得不到,活活饿死渴死。如今几百年过去了,人们站在这黑漆漆的洞里,看着墙上绝望的黑奴们用手指刮出的一道道痕迹。他们垂死挣扎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依然刻骨铭心,叫人毛骨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