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交流
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交流 毫无疑问,将封建王朝的思想发展往这个方向引领,才是苏油穿越到这个世界来的终极任务。 如今的大宋,即将面临一场因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思想变革,扁罐盗船出海探索世界的举动,看似一场偶然事件,但是对于人类发展来说,却又是一场必然事件。 作为父亲,苏油既为自己的儿子感到担心,却又暗暗为他骄傲。 就好像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时说过的那句话,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苏油不认为自己有多伟大,更不是什么思想家。 从骨子里来讲,他只是一头政治动物,一个精于算计的官僚,一个功利主义者和一个实用主义者。 因此他只有到这里来,在眉山,在程夫人和八公的灵前,他才敢动笔将前人后人,东方西方的思想家们,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和理论,融汇贯通,形成著述。 放在后世,这部书或者不算什么,但是放到今天,绝对振聋发聩。 而其内容很多非常敏感,因此还得将自己的思想巧妙的予以修饰和加工,该显的显,该隐的隐,该繁的繁,该简的简。 得让它成为一颗种子,深深埋入华夏这片思想的沃土里边去,然后静待它生根发芽才行,而不是一出现被统治阶级当做瓜子给料理了。 深吸了一口气,苏油拿起钢笔蘸了墨水,开始唰唰唰地在纸上写了起来。 …… 六月,礼部言:“欧阳修等编,始自建隆,讫于嘉祐,为百卷。 嘉祐之后,阙而不录。 熙宁以来,礼文制作,足以垂法万世,乞下太常,委博士接续编纂,以备讨阅。” 从之。 壬辰,辽国开始出现货币危机,禁毁铜钱为器。 秋,七月,甲辰,伊、洛溢,在陕西造成一定的自然灾害。 韩维不待朝廷诏命,命九原、兰州调集钱谷、工匠、牛马、物料以济民。 此举非但不拘常制,跨路作业,而且是宁夏三路第一次反哺大宋。 这事情就连苏油都不敢干,可韩维是赵顼潜邸时的记室参军,一如富弼之于仁宗。无论他做什么,赵顼都不会对他有忌惮防范之心。 这次差事干得非常漂亮,也让大宋朝野上下,对于宁夏三路的价值,有了正确的估量。 于此同时,黄河让大名府元城大堤遭遇考验,都水司熟门熟路,再次通过御河分流,虽然也造成了一些损失,但是可以忽略不计。 知大名府王拱辰上书,要求加强秋冬黄河治理,不能以“爱民”为由,耽误了必要的水利工程整修。 爱民,是要把工钱给够,而不是什么都不做! 王拱辰还指出了一个严重问题:“河水暴至,而钱谷禀转运,常平归提举,军器工匠隶提刑,埽岸物料兵卒即属都水,盐运司在远,无一得专,仓卒何以济民!望许不拘常制。” 苏油也在眉山上书,要求朝廷对于重大灾害,需要设定应急预案,而应急预案里边,最重要的就是明确重大灾害事件中的地方各级临时指挥体系的权属。 赵顼给王拱辰下诏:“事干机速,奏覆牒禀所属不及者,如所请。”同时命令中书制定相关条例。 丙午,遣使赈恤,赐溺死者家钱。 甲寅,王安礼再次罢官。 这是一次很搞笑的政治事件。 刚开始是一件小事儿,王珪与王安礼陈乞子侄差遣,用了尚书省的批状,御史张汝贤认为这cao作不合规,对二人提出弹劾。 赵顼认为有条文规定,可以用例奏钞,但是张汝贤始终不下章格。 御史同意,是官员任命的审批手续之一,御史不同意,任命就通过不了,这事情就卡在了最后一关上。 王安礼听说之后面奏赵顼,请治张汝贤之罪。 张汝贤反奏王安礼一本,说其不能修身治家,而且在湖、润任上,曾与倡女“共政”。 这也是北宋官员们常有的臭毛病,料理政务的时候,要表现得云淡风轻,毫不费力,似乎不这样不足以体现得自己能力超群,这个官当得毫不费力一般。 这和明清两代的官员们明明污朽糟烂,却还要穿补丁官服,不修官衙,脸色枯槁,似乎不如此不足以显得自己兢兢业业,克勤克俭那样,是两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