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三章 三十万援军(三合一)
残阳如血,大军压境。 可是,不知为何,却不见凄凉悲怆。 关外,十万吐蕃大军喊杀震天。 而关内,区区一万人马,却显得比十万大军,更来的气势雄浑。 这一刻,冯大春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什么叫“一腔热血”。 另一边,当李瓘带兵奔袭百里,终于赶到阳关,站上城头的时候,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抗旨出兵都不眨眼的真男儿,落泪了。 放眼望去,城楼之上,入目花白。 尽管早就知道这里只有八百老卒,可是当他真切地站在他们中间,李瓘还是被深深的震撼了。 满城尽白发,死不丢陌刀。 这才是真正的汉唐风骨! 李瓘此时,止不住的男儿泪,一步冲到林羽堂身前。 “老将军,李瓘前来助阵!” “” 林羽堂怔怔地看着李瓘,看着城楼上,如天兵下凡一般立的笔直的汉家儿郎。 “你们你们怎么来了?” “你们你们不该来啊!” 说着话,老帅一阵摇晃,李瓘急忙搀扶,好让林羽堂站稳。 “老将军若战死于此,我李瓘,还有玉门将士,从此还有何颜面再谈‘忠勇’二字!?” 林羽堂还是没回过神来,“你们来了,那玉门关怎么办?” “老将军放心!”李瓘安慰道,“玉门有刘达将军领五万大军镇守,必保万无一失。” “好,好啊!” 林羽堂终是开怀,终是敢相信这是真的。 挣开李瓘的搀扶,看着关上的每一个人,“好!” 李瓘顺势向老帅一抱拳,“接下来当如何,还望老将军示下!” 林羽堂想都没想,转身看向关外的吐蕃大军,杀气凛然的说出二字: “守关!” 望向关外,老将军再无迟疑,李瓘带来的不光是一万人马,更是华夏儿郎的希望。 “守关!” 虽只有两个字,却饱含壮志。 接下来,林羽堂不但要守住那一腔热血,他还要让更多的儿郎知道,我华夏猛士血尤未冷。 要让吐蕃人知道,汉家之地非其所能觊觎。 还要让四海夷狄知道,何为汉唐天威,不可轻犯! 冯大春远远地看着林羽堂与李瓘大将军豪情万丈,兵指吐蕃大军。 他现在很想凑上前去,大叫一声“老家伙,咱说的没错吧!?” 可是,他不敢。 现在的林羽堂已经不是之前的那个老家伙,李瓘更不是他这个无名小卒可以近身的存在。 突然之间,冯大春有点手足无措了,只能尴尬地和身边的驰援士兵吹嘘: “看见没?咱们李瓘大将军都要给那个林老帅见礼呢!” “那个林老帅可是和某家称兄道弟的交情,还一起并肩战斗了八天呢!” 身边那士兵与冯大春本来就认识,听闻此言,投来羡慕的目光,重重拍了冯大春一掌。 “行啊,冯伙头!竟与老将军有此等交情?好样儿的!” “嘎!!!” “” 那士兵话还没说完,冯大春便被他一巴掌拍的直接坐在地上。 嘎的一声,两眼一翻,没了动静。 士兵吓了一大跳,瞅着自己的大手掌,心说,我没使多大劲儿啊? 回过神来,赶紧去看冯大春,这才发现,冯大春早已经因力竭而昏死过去。 看得那士兵直咧嘴,喃喃自语,“我说冯伙头啊,真有你的!累成这样,还有心思吹牛呢?” ———————— 阳关之外,当李瓘的帅旗,还有一万兵将站上阳关城头的时候,吐蕃王赤德祖赞差点漏气了。 吓的。 “坏了!!大周援军到了!” 看向噶尔赞婆,满眼求助,“大相,要不,咱们撤吧?” 噶尔赞婆一听,也差点漏气。 气的。 什么跟什么啊?怎么回事儿都没弄明白就撤兵? 此时,吐蕃大相心中不悲反喜,甚至有一丝期许。 “来人,速速探明关上援军从何而来!?” 结果,探子到城下一看,“李瓘帅旗?” 赶紧回去禀报,乃是玉门半守将李瓘,看样子带了有一万人来援。 噶尔赞婆闻罢,失望了。 “怎么是李瓘?还以为是河州的大周主力来了呢!” 之前说过,吐蕃这是声东击西之计,盼的就是河州主力来援,他们好绕到河州趁虚而入。 结果,来的是李瓘。 也就是说,河州兵马未动分毫。 噶尔赞婆有点犹豫了,“是接着打,还是撤呢?” 撤的话,河州也偷袭不成,十万大军只能是无功而返。 可是不撤,阳关打不进去,他还是捞不到好处。 思前想后,最后决定,还是先打打看吧! 也不用像之前那般义气用事,非要攻破阳关。就和中原人耗着,能打进去最好,打不进去的话 关内就算得了支援,满打满算也就一万多人。 噶尔赞婆心说,我就算是耗,也耗死你们! 到时候,大周还得派军驰援,却是动用河州主力了。 那个时候,还不是想打就打,想偷就偷? 想好对策,噶尔赞婆反而不急了,命大军暂且收兵,明早再来。 以后就和阳关耗上了,反正吐蕃人也不善攻城,而你们也只有一万人马,不敢出城一战。 这么耗着,就不信大周朝堂不来救。 而这一耗,就是二十多天。 从林羽堂第一天开始守关,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月。 如此漫长的攻防之战,是连李瓘都没料想到的。 在他看来,阳关易守难攻,有一万人马守关,要么吐蕃人狂攻不懈,这样的话只有两个结果: 一是,关破人死; 二是,吐蕃人接受不了惨重的伤亡,而识趣退走。 要么呢,就是吐蕃人知难而退,根本打都不打,直接跑了。 可是,他怎么也没想到,会是现在这个结果。 吐番人白天攻城,不紧不慢,晚上直接回去睡大觉,就跟上朝似的准时准点儿。 当然了,要是夜里能得了安生也还好。 主要是吐蕃人不让你安生,夜里时不时就敲个鼓,鸣个锣的,扰得将士们不得安生,觉都睡不好,生怕吐蕃人夜里摸上城头。 这可怎么办呢? 李瓘和林羽堂都犯了难。 说实话,自从李瓘入关助战之后,罪营与一万兵将的伤亡其实不大,但却已经是疲累至极。 而且,现在已经是四月头上,天气回暖,林羽堂在城墙布置的冰墙已逐渐开化,正在失去效用。 这代表着,等冰墙彻底化开,守城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如果再让吐蕃人这么耗下去,哪天真的举十万大军全力攻城,李瓘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守住。 “一个月!” 此时,又是夕阳渐落,吐蕃大军如期而退。李瓘、林羽堂,还有一众将校,目送吐蕃人退走。 李瓘眉头紧锁的,对各营将校嘱咐道:“回营之后,一定要与兵卒打气,我们最少还要守上一个月!” 他从玉门关来援之时,已经向武则天上了领罪的奏折,同时也是苦劝女皇,发兵驰援。 算着日子,二十多天过去,奏折应该已经到了长安。 而女皇若听其之言,发军阳关,起码也要一个月才能到此。 “” “” “一个月” “一个月后,就真的有援军吗?”老帅并没有李瓘那么乐观。 武则天既然可以把他留在关外等死,那就没有理由来救。 况且,就算是吐蕃人依旧是现在这般不紧不慢地攻城,城中的将士因不得喘息,冰墙已化,加上弩箭、火油所剩无几,阳关也很难再守一个月了。 老帅低头不语,一众将士也看得出来,林羽堂对前景并不乐观。 可是,到了如今这一步,又能怎样呢? 已经守了一个月,就放弃了吗? 不会! 众将不会,林羽堂也不会! 短暂的消沉之后,老帅抬起头,“老夫本想赴死,可是你们却给了老夫生的机会。那没什么可说的,倾吾所能,尽量活下去吧!” 众将点头,亦只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