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逍遥江山在线阅读 - 1122章:随风而逝

1122章:随风而逝

    朱高煦想了想道:“本王不知道?“

    王振道:“不,王爷知道,这李煜发出对故国的怀念,他固然没图王的心思,可那些亡国之臣呢,谁保证他们没想法呢?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王爷是归降了不错,可王爷的子嗣不少,王爷的属下不少,谁也不敢保证他们不会是下一个燕王呢?身为帝王,谁不希望卧榻之侧太平呢?”

    朱高煦一愣,有些惊讶的看着王振,忽然哈哈一阵大笑起来:“狗皇帝明明要本王的性命,偏偏虚情假意的弄些祖宗的规矩骗了本王,天下帝王多虚假,这点本王不怪他,可本王断子绝孙他日后如何面对我父王?“

    王振道:“皇上要的是江山稳定,只要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陛下就不怕没有脸面见永乐皇帝,倒是王爷,朱家子孙,却不顾国家安危,司机谋反又有何面目见永乐皇帝呢?“

    朱高煦不说话,但谁也知道他想说是什么。【】

    许久,才听他叹了声道:“王公公请你帮本王带个话儿,就说本王求皇帝看在都是朱家子孙的份上,放过本王的子嗣可好?“

    王振道:“这个咱家怕是帮不了王爷,陛下朝纲独断,我一个太监岂敢胡乱言语?“

    朱高煦还想说什么,却听得王振道:“王爷请放心,皇帝已经说了,王爷是皇叔,陛下绝不会杀皇叔的?“

    朱高煦微微一愕,忽然仰天哈哈大笑道:“杀叔之名,狗皇帝让本王活着,不过是想天下人展示他的仁慈的好皇帝吧了,心里何尝不喜欢杀了本王呢?“

    王振这次没再说话,因为朱高煦的确说中了皇帝的心思,轻叹了声道:“王爷能明白那是最好不过了!“说完便对侍卫喝道:”汉王乃是当今陛下的皇叔,如今虽囚禁在此,但陛下仁慈,仍以皇叔之礼敬之,尔等若敢怠慢,小心了脑袋!“

    马顺立即道:“王公公请放心,我等明白!“

    王振道:“明白最好了!“说着转身就要离开,忽听得朱高煦道:”你回去告诉狗皇帝,不要逼人太甚?得饶人处且饶人,否则……?“

    王振看了一眼满脸恨意的朱高煦,王振道:“咱家会给王爷带到的?”

    王振倒是失言,返回皇宫后,便将见朱高煦的一举一动说了一遍,朱瞻基对于朱高煦末尾暗含威胁的话儿,大为愤怒,可一时也不敢把他怎么样,皇帝的宝座是一把双刃剑,他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不假,可仍有好多事情他仍不能放手去做,比如惩罚自己的皇叔,只要他还想做个明君,就不能背负杀叔的罪名,这不,这两日,他就接到了叔祖父宁王朱权为朱高煦求情的上奏之后的某一天,他他基内心有些郁闷。

    因为叔祖父在这份奏折里,也倚老卖老,公然直接拿宣德元年八月的事情借题发挥,指责自己在一些事情上违背祖制,但他却不能接二连三,再像当年对待叔王一样,也给他戴上个谋反罪名,把这位爷爷辈的有功王爷也“武定”了。作为一国之君,内心窝火却没处撒,如今再听汉王这番话儿,心头的怒火还能小得了,可也只是发发火儿,还真不能把汉王怎么样?“

    这几日,处理了政务,也不知怎么就心血来潮,忽然想起了被自己囚禁的皇叔,当下摆驾逍遥城。

    当出现在被锁链绑缚的朱高煦面前时,可以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熟视良久”四字,说明他们之间用眼神对了很长时间的话。一个说:“你这个坑爹的小子竟然如此阴损,说让我解释,却直接把我骗了来绑在这里,硬按上谋反的罪名,还冤杀了那么多人。看你穿着皇帝的龙袍,不过是个衣冠禽兽!”

    一个说:“你当年不是挺有能耐么,敢与我争太子位。现在我是皇帝,你再有能耐,却已经成为我的阶下囚。”

    一个说:“你这个不讲恩义的东西,当年若不是我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助你皇爷爷打下江山,现在的皇帝还不知是谁呢!哪轮到你这个畜生!”

    一个说:“你别嘴硬。现在我就是皇帝,不仅可以把你绑在这里,而且我想什么时候杀你就什么时候杀你,还有你的老婆孩子!”

    话说到这里,朱高煦登时大怒,冷不防地伸腿一扫——尽管他带着脚镣,但由于自幼练武,加上把多年的积怨、满腔的怒火都凝聚于这一腿部动作上,一下把不可一世的皇帝朱瞻基摔出老远,跌了个嘴啃泥。

    一帮随从赶忙一边按住朱高煦,一边扶起狼狈不堪、恼羞至极的朱瞻基。但朱高煦力大无比,几个侍从用尽全力也按不住他。气急败坏的朱瞻基一边躲闪,一边想起宫殿门外有重达数百斤的消防用大铜缸,立即命几位大力士去抬了一口来,众人七手八脚地把朱高煦反扣在大铜缸之下。

    没想到,膂力超常的朱高煦依然能把铜缸顶起,对着周围的人横冲直撞,朱瞻基情急之下,早已顾不得杀叔之名,立即喝令门外的侍卫,将宫中囤积的木炭搬来,把被扣在铜缸里的朱高煦堆埋起来,然后把堆成小山一样的木炭点燃。眼见着炭火熊熊,越烧越旺,青烟弥漫中,大铜缸由最初的剧烈摇晃到慢慢泛红、透亮、塌陷、熔化……

    当年不可一世的汉王就这么化作一缕青烟,随风而逝。

    ………………

    今天看了一下,不知不觉第七卷《京华烟云雪满天》已经写了将近两百张,七八十万字,历时三个月,到今晚算是画上了句号,不敢说写得很好,尽力而为,第八卷《醉卧沙场君莫笑》从明日开启,希望诸位喜欢,另外说明下,关于朱高煦的死,这段事情本来是宣德四年的才发生的事情,为了故事的连贯,我提前了,请诸位见谅,再者有一个书友对这位悲情的王爷给我了一点看法,这里也附带一下,不是凑字数,因为字数已经够了。

    《明史》对朱高煦怎么死得没有记载,但是在《纪事本末》及《史窃》中均有。

    据说有一天,宣宗皇帝闲得无聊,便想起了造反兵败被抓起来了的朱高煦,朱高煦同学可是一点都不乖,这么大人了还玩小孩子的游戏,趁皇帝小儿不注意的时候,勾了宣宗一腿,让宣宗跌了一个大跟头,估计当时朱高煦非常得意的笑了。这可是谁都没干过的也是谁都不敢干的淘气事情,作为手下败将,朱高煦终于赢了一次,绊倒了自己的侄子宣宗皇帝,总算是出了一口恶气,但是作为囚下之臣还不老实,还要干坏事,自然是要付出代价、受到惩罚的。

    宣宗皇帝摔了一跤,搞的颜面不存,愤怒之余,自然要大大教训这个叔叔才行。于是,叫了一个大力士举了一个三百斤的铜缸压在了朱高煦的头上,但是朱高煦力气大得很,并没有被这个铜缸给压扁、压倒、压碎。朱高煦可是个真正的军人,行伍出身,跟着他老子成祖皇帝戎马沙场,小小一个三百斤的铜缸岂能就压垮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朱高煦?朱高煦昂首挺胸,硬是将这个三百斤的铜缸给顶了起来,这不是驳宣宗的面子嘛,但是朱高煦显然已经视死如归了,不能活得精彩,就要死得轰烈。朱高煦也是一个王者,他有他的尊严,他不能屈辱的再这样活下去,所以,朱高煦并没有求饶,宣宗皇帝命人往铜缸里面加了大量的木炭,然后将木炭点燃,木炭燃烧得很厉害,个把时辰便将铜缸熔化,朱高煦就这样丢了他的性命。

    当然,这只是他的死法而已。究其死因,自然是造反所致。逐鹿天下者,命运总是如此,不是成王,就成败寇,败寇的结局往往都是一个字---死!为什么要造反,原因也很简单,只有皇帝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权力不仅造就**,也引起造反。但是引起对于权力的向往,还是明成祖的一句话。成祖早已立了朱高炽为世子,也就是说,朱高炽是名正言顺的接班人了,按理来讲,朱高煦不应该再存野心才对,但是朱高煦一直跟着成祖造反,骁勇善战,颇得成祖器重,朱高煦本人也算聪慧,心机也颇重,对于权力最高峰自然觊觎已久。

    成祖本人显然也考虑过是否要易储,曾私下就易储一事咨询过解缙,解缙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给成祖提出了不可易储的理由,成祖考虑到宣宗聪颖仁孝,终于打消了易储的想法。

    在建文四年,成祖兵败,欲向建文议和,但恰好朱高煦引北骑至,成祖用手抚摸着高煦的背,并说,“继续努力吧,你是有希望的,世子疾病多多。”从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可以推想出很多的含义。

    高煦就凭了这么一句不算允诺的空头允诺,与政府军作了殊死搏斗,终于击退了政府军队。而此时政府军方面陈瑄又来降,燕军一时化被动为主动,渡江追击政府军,最后终于攻克首都,可见,高煦军功赫赫,也都是被成祖给君位继承的可能性引诱出来的。

    跟着朱高煦的一班部将,为了自己的利益,自然也纷纷向成祖建议易储立高煦。高煦造反的时候,说道,“靖难之战,非我死力,燕之为燕未可知。…”此言也非虚。只可惜宣宗已经坐稳了位,讨伐叛逆,名正言顺,御驾亲征,天下归心。朱高煦欲再演靖难故事,已不可得矣,逆天而行,终归失败。不过,我觉得,朱高煦虽然失败,也算是个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