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御极大明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宫视察灾情

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宫视察灾情

    目送孙承宗和徐光启走后,朱由校起身走出乾清宫,站在金水桥上,感受一下温暖的清风徐徐拂面的柔和,享受着和煦的阳光沐浴暖身,洗涤掉一身的疲劳和杂念,静静的什么都不去想,只感受这片刻的安宁。

    最近的事太多了,作为一个帝国的统治者,他在享受着无上的尊荣时也同样担负着无比沉重的负担。

    只有做过皇帝的人才懂得,皇帝真不是一个好职业啊!朱由校就深深的感受到了:做一个有为之君更难!

    虽然现在的大明多灾多难,但是,大明的前途是光明的,至少目前看来是一片向好的,虽然还有许多旧官僚、权贵豪绅们反对,但是这次大爆炸给他提供了一次绝好的大清洗的机会。

    经过这次清洗,朝中的守旧官僚和权贵们基本没多大实力了,以后的新政将不会再这么艰难了,至少朝中是顺畅多了,至于地方的豪绅们,都是鸡头蛇尾,治理他们费不了什么劲。

    “陛下,小心着凉。”

    不知道程化祥什么时候跟过来的,拿着一件披风给他披上。

    “是程公公啊,”朱由校微微向后看了一眼他,平静的说:“两位阁老说朕用刑太重,有意残害一些官员和权贵,你是不是也这么认为呢?”

    程化祥吃了一惊,没想到皇帝会问他这话,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低垂着头不敢吭声。

    “没关系,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朕不怪你。”

    程化祥不敢抬头,把身子压的更低了,惶恐的喃声,“陛下重典,才能令臣民畏服。”

    朱由校“呵呵”一笑,道:“你还是不敢直说啊!没关系,朕也不在乎。朕日后的名声恐怕是好不了喽!”

    程化祥恭维道:“陛下是圣主,能与秦皇汉武比肩,千古一帝,流芳万世。”

    “你呀,”朱由校的心情被他完全挑起来了,几日的心情不快此刻舒畅许多,他转身面对着程化祥笑道,“你就会奉承朕,还比肩秦皇汉武,朕才登基几年?等朕能靖平四海,不用他人吹捧,朕也是千古一帝。若是不成,做亡国之君都有可能呀!”

    朱由校心情好了,程化祥也不胆颤心惊了,直起身来,口露白齿,笑说:“陛下言过了!”

    “哈哈……”

    两人相视而笑,程化祥也坦然的笑起来,他在宫里四十多年了,服侍三代帝王,从没有像现在这个样子能和皇帝相视而笑。

    “陛下,”程化祥笑了几声,说:“您该大婚了。”

    “大婚?”朱由校收起笑容,忽然愣住了。

    “是呀,您都快二十了,按祖制,皇子十六岁就该大婚了,像您这样今年十九了还不大婚,在我大明可是头一个啊!”

    朱由校长长的吐出一口气,幽幽叹道:“朕哪有时间想这事呀!这几年辽东战事,新政推行、西南平叛、辽民迁徙、又加上这个大爆炸,忙的朕是焦头烂额!选妃大婚的事顾不上。”

    “这事由老臣去cao办?”程化祥挤着眉头试探的问朱由校。

    “不必了。”朱由校一挥手,回绝他。

    程化祥的话,让他想起了远在蒙古漠南的科尔沁草原公主——大玉儿。自从回京后,繁忙的政务让他几乎忘记了曾经对大玉儿的承诺。

    他不由的拿起了挂在胸前的狼牙吊坠,这是大玉儿送给他的信物,他一直戴在胸前,每每看到这颗狼牙时都会想起她。

    程化祥看到了他的异常的举动,吃了一惊。他服侍朱由校更衣的时候不止一次的见到皇帝胸前挂的这颗狼牙,也为此惊讶过,但又不敢问。现在看到他这个样子暗暗的在心里猜测,可能是某个心仪的女子送的。但是,哪女子会把狼牙作为饰品?这让他想不通。

    分化察哈尔,和科尔沁联婚的事是他的设想,自从回宫后因奢崇明叛乱就把这件事搁置了下来,何况,放弃辽东再分化察哈尔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了,他再迎娶大玉儿估计是不可能了,科尔沁的寨桑从大局考虑也不可能和大明有任何瓜葛。毕竟,现在大明在辽东已经没有势力了,寨桑要是把大玉儿嫁给朱由校,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林丹汗灭了,女真的努尔哈赤也容不下他。

    “唉,我的玉儿!”朱由校不禁的痛心叫出。

    程化祥眉头一翘,露出惊喜,轻声问道:“陛下已经有了心仪之人了?”

    朱由校似摇头,又似点头,又唉声叹气,盯着手上的狼牙唏嘘无奈,似有无限的情愫,渴望不可及。

    “算了,这事暂时不要提了。”朱由校淡淡的说道。

    程化祥隐隐的感觉到了皇帝心中有不可说出来的情事,也就不敢再劝。

    这时,工部主事潘文远手持一本奏折出现在他的视线。朱由校不免的眉头轻皱。

    潘文远见皇帝站在金水桥上,先是一怔,后快步小跑而来,到他的跟前,将手中的折子举过头顶,恭敬的禀道:“这是臣核算修复王恭厂附近损坏的房屋、城墙所用银两,请陛下过目。”

    朱由校接过来,打开第一页,顿时目瞪口呆,“一百七十万两?这么多!”

    “是。王恭厂俱为平地,周围两里片瓦无存,民房焚毁两千余家,东至阜成门焦虚一片,商铺八百家,另有死伤百姓无算,丧葬之费还未核算。”潘文远解释道。

    朱由校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他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在前世,国家每遇大灾的时候都会全国募捐善款,“汶川大地震”的时候他也捐了一周的伙食费,那个时候是全校总动员啊,打着标语,喊着口号为汶川做贡献。

    他现在有了切身的体会,灾后重建很费钱,人们捐钱能减轻国家负担,捐多了说不定国家一分钱不用花,像汶川地震,全国和全世界的捐款加起来有个几千亿吧?

    他多希望全国的百姓能捐点钱啊!可是,在这个信息极不发达的时代,要想发动百姓们捐款是不太可能的,所以,这钱还得朝廷出。另外,王恭厂附近受害的百姓们的财产也付之一炬,能活下来的基本是干干净净的没有一分资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