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波澜渐起
临安城的富庶并不完全因为拥有大宋第一泮宫,它本身的地理位置足够优越,水陆皆通。 从古至今的漫长岁月中,大家有了一点基本共识,水道的发达程度决定了城邦的繁荣与否。 毕竟,除却因为关山阻遏带来的交通贸易不便之外,很多东西靠驿道和人力物力终究难以运输,尤其是一些不可或缺的大型物料,比如南方的太湖石。 山为阳,水为阴,阴阳共济,风调雨顺,多子多嗣。 皇家园林的设计者自然深谙此道,故而于水榭之间拟造“艮岳”调弄山水。 不过,造山之石大有讲究,要求具备瘦漏绉透的特征。 因此,最好的选择莫过于南地特产的太湖石。 这些最高可达四丈的巨石,即便动用从东南戎洲引进的皮糙rou厚、力大无穷的蛮象,也是极其耗时费力的。 可办法总比问题多。 很快,一条贯穿大宋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应运而生。 但是,直到现在为止,依然有很多人一提及此事就愤愤难平。 数千劳民沿河背纤的悲壮,遇水闸、桥梁挡道,一律拆除的蛮横,中途值得为人攻讦之处太多。 可是,号称万岁的皇帝同样需要继承人啊。 谁又能指摘什么? 临安的消费水平可以稳居全国前五,这要多多感激那些出手阔绰的学子,他们霸占了本城一流纨绔的位置,熬鹰走狗的独到功夫让这些小门小户里的公子哥们大开眼界,继而成为他们看不上临近州县同龄人的资本。 苏铭因柳妈前后仿若冰火的态度变化想起了书上有关世态炎凉的长篇大论,觉得这实在不算什么咄咄怪事,毕竟“早有耳闻”,大概属于意料之中的意外吧。 但是明白归明白,这并不妨碍他神色轻蔑地掏出银票,近乎嘶吼地咆哮,“我现在就要见绿珠!立刻!马上!” 苏铭没有把银票砸到柳妈的脸上,甚至没有什么过激的行为,大概因为他还没见过,有待学习,不过,吼完一嗓子总算觉得神清气爽了。 柳妈当然不在乎丢这么点脸面,看到苏铭手中那张银票的面额之后,她马上惊叫一声,急忙一叠声地吩咐经过身旁的一位手脚轻快的小厮,“快,快去四楼的紫轩阁,告诉方二少,就说他家里有急事召他回去!” 那名小厮反应极快,柳妈说完他已跑到楼梯口,苏铭心里隐约意识到有些不妙,便跟着跑了上去,苏轼等人与柳妈垫后。 紫轩阁门口站着两个满脸横rou的汉子,一看就是给人看家护院的鹰犬,最是擅长恃强凌弱。 传话的小厮身份低贱,他们自然不会给什么好脸色,何况,自家少爷正在屋内“采颉香草”,独留二人把门,心火正燥,几句没说,就要动手揍人。 反正也只是个死跑堂的,打了也就打了,谁还能替他出头不成? 紧随其后的苏铭在打杂这几天已经总结出一个道理——钱非万能,但这世上很多恼人之事的确可以用钱摆平。 苏铭掏出那张揣了许久的千两银票,开门见山地道:“想要吗?告诉我里面是不是有个名叫绿珠的姑娘?” 两个月俸撑死不过百两的汉子马上据实禀报,但是并不容许苏铭进去。 “这位公子,小的劝您最好马上退走,我家少爷跟学宫三巨头关系匪浅,即便是泮宫学子也都不愿意得罪我家少爷!”拿人手软的二人,言语客气近乎诚挚,但态度十分明确。 苏铭心中的那种不安感愈发强烈起来,他这时候根本没有心思去认真思索对方善意的劝诫,若是平时,他可能还会心有顾忌,但绝不是现在。 “让开!” 苏铭说话的时候身体已经前倾,作势便要向里冲。 那两个收了钱的壮硕汉子各自向中间横跨一步,犹如两座高峻姊妹峰一般横亘门前。 苏轼他们此时也已经赶到,柳妈更是嘴里大呼着诸如“有话好说,和气生财”之类和稀泥的话,可惜,她人还没冲过来,苏铭已然开始破防。 两个汉子在苏铭“随意”甩出那张千两银票时,已然看出他的家世不凡,所以不敢伤他分毫。 作为鹰犬,只要不傻,都明白一个简单粗浅的道理——他们这些看家护院的打手,有时真的不如一条狗。 倘若他们动手伤了苏铭,只要苏铭的家人具备可以与主家对话的资格,基本的处理方法便是把他们推出去任由对方处置。 哪个养狗的会为了一条狗跟人过不去? 可他们二人哪里想的到眼前这个孩童的气力堪比一只健壮的小牛犊,猝不及防之下,竟被他一下撞开了去。 两人趔趄过后,刚刚站稳脚跟,眼角余光便发觉眼前又多了三个孩童,尤其定睛看到他们皆身着泮宫独有的学服,顿觉头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