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男人的责任
读书人看不起武夫,武夫瞧不上炼气士,而炼气士往往又会成为读书人的座上宾。 一个奇怪却合理的循环。 读书需聪颖,习武靠毅力,炼气要机缘。当然,这是指决定性因素,其次的身体各方面次要因素同样不可忽视。 神洲各国通常都是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但是,大宋文风昌盛,早教现象相当普遍。 由于不少人忌讳“八岁八糊涂”,再加上攀比之心和迟一时慢一世等俚语俗谚的推动,早教风气已然被顺成章的打上了“正统”的烙印。 当然,也有人认为如此悖逆孩子自由天性的做法不妥。 大宋就曾有位御史于朝堂之上提及此事,只是仁宗赵祯对此不置可否,反而问他,“状元好考吗?” 那位御史心里觉得奇怪,但还是老实回答,“自然不易,所谓十年寒窗,往往也只是虚指而已。” “那大家是不是都想考状元?” “当然。” “这样的话,朕若是下旨禁了早教,会不会有很多人觉得自己的孩子原本只要接受早教就可以考状元,因此而觉得科举不公,对朕产生怨怼之气?” 这位御史大人姓宋,名仁,挺讨喜的一个名字。 他这个人学问不小,属于典型的老夫子老学究,向来方正不阿,直言不讳。 但是有些时候,怎么说呢,有些迂腐,不太善解帝意。 好在赵祯知他忠心耿耿,加上他每次进言并不是无的放矢,所以也懒得同他计较,基本每次都是一笑而过。 这回,宋仁还是一如既往的不开窍。 他个人觉得陛下这个说法委实过于牵强,所以一直揪着话头不放。 许多眯着眼看起来昏昏欲睡、不动如松的老臣个个心惊胆战。 须知伴君如伴虎,能站在朝堂之上几十年如一日的,除了宋仁这样的耿直谏臣,包括那几个常为陛下“分忧解难”的jian佞之臣,哪个不是心如明镜? 你说你揪住一些无关痛痒的破烂事死缠烂打也就算了,这种深合帝意的国策,你还敢不依不饶? 秦国建国之初的焚书坑儒,以及后来各国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都是同一个目的? 果然,赵祯这回真的有些恼火了,一向温文尔雅犹如谦谦君子的他,第一次于金殿之上大发雷霆,不顾风度地把宋仁骂的狗血淋头。 谁曾想,第二日,宋仁面朝北边皇城,自缢家中,死状安详。 仁宗心中大为恼火,觉得此人是在已死相逼。 可是,他还是满脸哀痛的于朝堂之上认错,并下旨拨款抚恤宋仁一家。 而宋仁本人也被追谥为宋文忠公。 只是,宋仁的葬礼光景惨淡,除却个别地位尊崇的老儒士,就连他的几个至交都没有前来吊唁。 而所谓的朝廷抚恤金也迟迟没有到位,反而不时遭到恶人欺压。 最终,宋家无奈地迁出了京城。 他们举家搬走的当晚,赵祯在御书房批阅奏章时,突然抬头指着身边老太监的鼻子骂道:“你这老狗,好大的胆子!” “奴才该死,请陛下责罚!”老太监匍匐在地,虽然嘴里如此说道,但是那张过分白皙的脸上却不见半点惊慌之色。 “罢了,你下去吧!” 赵祯等到眼底掠过一丝惶惑的老太监躬身告退之后,伸了个懒腰,“还是不够聪明啊,大摇大摆的狐假虎威,败坏朕的声誉,还敢来跟我邀功请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