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想揍人
神洲公历1120年,大宋颁布新法——严格限制各地人口流动,商税实行层层翻倍。 之所以如此,仅是因为那个相对大宋辽阔疆域不过弹丸之地的驿头镇成型之后的税额太过骇人,竟是足足占去全国的百分之五! 也因此,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东南经商热潮,人口大幅度往土地相对贫瘠的东南迁移。 这让一向以正统自居的儒家很不安。 于是,由几位老御史联名上书——士农工商,国家之本位,如今本末倒置,犹如乾坤颠倒。且陛下向来以仁孝忠义教化万民,倘若人人逐利,本心迷乱,圣法何以推行? 所以,驿头镇所属广南东路在新法推行之时,另下文书——即日起,除却已经登记在册的原著居民,以及各大商号的车队人马,不许外人留宿。 一经发现,本国人举族流徙千里;别国人则当即遣送回国,永世不得再入。 同年,距离此地万里之外的一处绝巅,东土大唐赫赫有名的西北踏天峰,化作一片焦土。 一向强势无匹的大唐,这回罕见的沉默了。 有传言说,这是有人于此地渡仙劫。 可惜,似乎失败了。 这事在驿头镇算是家喻户晓的饭后谈资,因为这里作为大宋、大清和大唐三国的贸易枢纽,本身就有不少唐人长居。 这一年,正是多事之秋。 小苏铭降生,小师弟离去,陈抟这位似乎已经看淡尘俗一切,变的清心寡欲的修道之人,头一次觉得从前有人夸自己天塌了也不愁是句屁话,后悔当时没脱了鞋子抽他丫的,妈的,这不是摆明了讥讽老子没心没肺,傻了吧唧? 这七年于他而言,称得上弥足珍贵。 比如,他终于明白什么叫惆怅难解,第一次打心眼里佩服那些可以随意填词作赋抒情释怀的读书人。 再比如,他亲眼见证了一个孩子的点滴成长,在与自己的童年互相印证之后,觉得七岁之后,就可以放他“下山”了。 苏铭在小师叔到来的第二天早上,还没吃饭就被喊到书房训话。 有些紧张的小家伙进门之后,发现父亲苏风浩和母亲赵卿雅都在,马上心安不少,恭恭敬敬地逐一见礼之后,师傅就告诉他——你的户籍已经补上,从今往后,再也不必一直躲在家里了。 苏铭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没想到这份自己向往已久的自由竟然提前一年到来,他很想仰天大笑,可惜小师叔在场他不好发作。 平时心细如发的苏铭,这回实在是高兴过头了,以致于对母亲眼中显而易见的隐忧和心疼无知无觉。 陈抟丢给师弟一个眼神,后者心领神会,走到苏铭身边,笑眯眯地道:“小家伙,正好师叔也是初来乍到,不如我们一块出去转转?” 年轻俊朗的师叔笑容和煦,苏铭难得没有怯场,乐呵呵的一口应了下来。 两人饭也没吃,就急不可耐地径直奔出府门。 小镇的东门和南门是外国商队进出口,常年驻军,北门和西门则主要起到接通内地的作用。 有道是,东南销金窟,吃喝嫖赌抽。 小镇的东南角是鱼龙混杂之地,浑浊不堪,寻常人家根本不会涉足。 王太岳带着小家伙从北门路拐进一个小规模的菜场,再穿过一条小岔道就来到小吃一条街。 一踏足此地,顿觉香气扑鼻,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什么皮薄馅多狗不理,吃啥得啥老婆饼,养气提神百宝粥,让人耳目一新之余,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苏铭自小吃遍山珍海味,但是这种特色小吃依然让他食欲大振,而他的小师叔则更是狼吞虎咽,胡吃海塞,一点风度都不讲。 可即便如此,他依然吸引了周围很多同来吃饭的女子的目光。 苏铭吃好之后,又硬着头皮顶着诸多异样目光傻等了半天。 期间有几位年轻秀美的妙龄女子过来搭讪,王太岳不闻不问,只管埋头大吃大喝,苏铭不知所措,小脸泛红身体僵硬,对方只好悻悻然离去。 好不容易总算熬到小师叔吃饱喝足,结果两人还没走两步就被一群人堵住了去路。 王太岳打了个饱嗝,轻轻揉了揉有些鼓胀的肚子,笑眯眯地道:“实在抱歉,一时忘了。” 他说完拍了拍身边那个一脸茫然的小家伙的肩膀,“给钱。” 苏铭这才记起,吃饭似乎是要付钱的,可是他出门根本没带银子。 王太岳似乎看出了他也没带钱,附耳低声问道:“有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先拿出来压着,回头再来赎回去。” 最终,苏铭交出了一块成色斐然的蓝田玉才得以摆脱那些人的纠缠。 之后,小师叔继续带着他瞎逛,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红梅巷,有名的烟花之地,风月场所,东南角的门户。 这时,王太岳跟苏铭说自己肚子疼,让他先自个在这边转转,待会过来寻他。 苏铭不敢一个人呆在这里,刚想说自己也要去,一扭头却发现小师叔已然不见。 他看着周围来来往往的陌生人,心里突然有些害怕,自我安慰地想着自己只要在这老实待着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