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英雄悲切
杨廷麟年近五十,举止中颇有文人的孤傲之色,一大蓬胡须一直垂到胸前。 卢象升一见到他,就期盼地道:“伯祥,如何了,清苑知县可愿意借粮?” 杨廷麟的脸上满是愤恨,摇头道:“清苑知县左怀璧以城内无粮为由,拒绝供给粮草。愚兄持你的手谕严词斥责,他却是丝毫不理,愚兄好说歹说,已然尽力。” 卢象升呆呆地站了良久,心知保定巡抚张其平与清苑知县左怀璧肯定得到了大学士杨嗣昌的某些暗示,为了头上的帽子,这明显是要断绝自己大军的粮饷啊。 自从奉旨勤王后,他毫不畏惧与清兵作战,但来自朝臣内部的掣肘,却让他心力交瘁。 杨廷麟愤恨良久,抚须沉吟:“明公,为今之计,只得移兵畿南三府,明公久在大名,当地百姓颇有忠义之心,加之境内并未十分残破,筹措粮草当也便利。待我军养精蓄锐后,再与东奴决一死战。” 卢象升摇了摇头,他终于下定了以死报国的决心,对杨廷麟道:“伯祥,你且与我前往真定,与当地抚按乞粮,如若还筹借不到粮食,我便和兄弟们以死报国!” 杨廷麟急道:“大人,万万不可,我师正当饥疲,对上势锐之敌,难免凶多吉少,还是移驻畿南为好。” 卢象升知道现在无论去哪里,都不可能筹到粮草,就算畿南的百姓愿意,可他怎么可能再从他们手中要粮呢,今年大部分区域遭了旱灾,加上秋后的蝗灾,百姓更是苦不可言! 苍天呀,你这是要绝我大明吗?! 杨廷麟见卢象升的神情惆怅,他又待苦劝,正在这时,二人忽见营帐北面烟尘滚滚,有几骑狂奔过来,二人相顾疑惑,这是哪里来的骑兵? 营盘内的哨骑立即迎了上去,很快,卢象升的亲将陈安查验了腰牌身份,立即带着一位传旨的公公走了过来。 传旨的小公公从袖口里掏出一份黄色卷轴,用尖锐细细的嗓音喊道:“卢将军,接旨吧。” 卢象升立即走上前去,跪拜在地。 听着公公念完圣旨,卢象升明白过来,前不久山西北部传有敌情,杨嗣昌借机进言,大同总兵王朴顺杆往上爬借故领着一半的人马支援大同去了。 如果真是这样,他手中仅仅剩下了虎大威和杨国柱两位总兵,兵马剩下的已不足一万。 接过圣旨,卢象升彻底绝望了。 “明公,这可如何是好啊?”杨廷麟急得已经快要哭了。 “走吧,跟我去真定借粮!” 很快,卢象升按照先前制定的计划,边走边打,曲曲折折,一直从保定打到真定,千里奔袭,人困马翻,但他依然没能筹借到粮食。 …… 崇祯十一年十一月中旬,河间府的四座县城任丘、高阳、蠡县、庆皆被清军一一攻破,高阳城中,孙承宗率家人死战,后被一百位蒙面骑兵救走,下落不明。 此事引起极大轰动,毕竟孙阁老可是大明王朝的栋梁支柱! 三天之后,卢象升意外地收到了皇上给他的第二封圣旨,限他三个月之内,寻找清军主力决战,将他们歼灭或者赶出关外。 接过圣旨,卢象升的眼睛望向京城的方向,喃喃自语道:“皇上,臣先走一步!” ……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九日,大军从真定边打边走,卢象升整饬剩余的兵马,逐渐退到了巨鹿县的贾庄一带。 这一带都是平原,河渠众多,土地肥沃,本是京畿附近村镇密布之所,只是在崇祯九年,这一带的村落便被清军抢掠过一次。 两年过后,清兵再次来临,百姓新建的家园,再一次被清兵焚毁。 如今,周边的村落很多仍在燃烧着熊熊的大火,便是残留冒烟的残垣断壁,幸存的老百姓们,只能扶老携幼的逃入京城或者逃往江南,一边回望残破的家园一边放声大哭。 领军到这时,一群惊恐的老百姓正从这边逃离,看到这几千大军到来,更是害怕,赶紧逃得远远的。 清兵持续对东郊sao扰,很多京营官兵溃散逃离后,他们三五成群,遇到清兵哨探望风而逃,但是遇到逃难的百姓则如狼似虎,抢掠财物,jian辱妇女,其手段比清兵好不到哪里去。 卢象升初到巨鹿地界,就曾经遇到十几个溃兵抢掠老百姓,全部被他制止了。 贾庄这个地方,左边是一条颇大的河渠,连通着京城的护城河。 河渠的右边不远处是一个小小的丘陵,树木早被砍伐光了,能搬走的石头也都搬走了,上面光秃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