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昌明在线阅读 - 第217章 皇宫之内换人选,杨乐开赴台湾岛

第217章 皇宫之内换人选,杨乐开赴台湾岛

    正当崇祯为中原腹地四处的灾情和战报焦虑不安的时候,却见到御史张寿祺的一份参劾首辅温体仁的奏章。

    张寿祺的劾疏其实并没有什么实际内容,不过是说温体仁治国无谋,任首辅数年,未建一良策,致使流寇嚣张、边警频传,要求皇上治罪。

    按照传统,大臣受到攻劾,应立即上疏请辞,同时还要暂时回家避嫌,以示严于自律和心胸广阔。

    而这一次,温体仁已经被杀,很多老套路完全被硬生生打断。

    崇祯对这些大臣的故套早已经不耐烦,朝中诸多政务都需要辅臣来协助处理,哪能总是受到无聊的言官们的干扰?

    他对于温体仁的死是痛心的,对于杨乐的做法不甚理解,甚至有些恼怒。

    自从温体仁出任内阁大学士以来,攻击他的事件已经发生过几十次了,攻击他的人上自大臣,下至庶民,攻击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

    温体仁是靠和东林魁首钱谦益撕破脸皮,经过激烈斗争才得以晋身内阁的,因而一直被东林一气视若仇敌,因此他不断受到言论攻击,反而越是这样,却受到了崇祯的特殊宠眷。

    在崇祯十七年的统治中,没有一个内阁辅臣能像温体仁那样任职长久。在其他49位阁臣中,除了周延儒先后两次入阁总共5年多时间,前期的吴宗达在阁近5年,后期的陈演在阁近4年之外,其他人多则两三年,少则几个月,很少能多年安居于相位。

    而温体仁几乎做了整整七年辅臣,四年首辅,创下了崇祯时期的最高纪录。

    而他能在阁臣特别是首辅的位置上坐得如此长久而稳固,又体现出崇祯对他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

    崇祯对于温体仁最为欣赏的地方是他的“孤立无党”。

    这其实同温体仁的性格有关。温体仁为人阴沉孤僻,不喜欢与人交往,在朝为官数十年,没有一个挚友,也没有什么可靠的心腹。因此,在历次内讧中,同他结成同盟,为他充当党羽的,都是为了一时的利害,过后就可能与之反脸,很少有人能够同他长期合作,更谈不上关系密切。

    对于一个高级的政客来说,这很难讲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但在明末朋党交哄、勾肩搭背的官场上却是十分难得。

    崇祯从小受到魏忠贤的影响,极其痛恨朋党勾结、串通一气,因而对温体仁的孤立也就特别看重。

    按照崇祯的思维逻辑,只有孤立者才会全心全意地只依赖他一个人,满腔热情地为他办事,才是最可靠的忠臣。

    除了孤立无援之外,温体仁还有一大优点,就是清廉不贪。

    由于少有交往和内心的孤傲,温体仁很少接受贿赂和常例以外的馈赠,居首相多年仍然相当清贫。

    这一点,连杨乐也不得不承认,这也是他一直找不到搬倒温体仁的原因之一。

    攻击温体仁的人在各种问题上捕风捉影,吹毛求疵,却闭口不谈当时普遍存在的贪贿问题。

    文不爱钱,武不怕死,就是忠臣良将。

    这种传统的价值观尽管在当时复杂的环境中已经被动摇,但在一直讲求廉政的崇祯心中却还是有相当的影响,因而清廉也成为温体仁得到崇祯信任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在孤立和清廉之外,温体仁就像换了一个人。他不贪财,却极重名位和权利。他把钱谦益和周廷儒赶下了台,自己做上了内阁首辅之位,提拔自己的亲信,祛除异己。

    杨乐杀了他,他可是朝中的内阁首辅大臣,绝对是一等杀头的大罪,只是杨乐已经畏罪潜逃,不知所踪。

    崇祯微微叹了口气,望着池子里摇着尾巴抢食的小鱼,心中一片戚戚然,杨乐的背叛,对他的打击实在是太大,大的几乎让他痛心疾首,喘不过气来。

    不过,日子还要继续过下去,内阁首辅的人选需要尽快重新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