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冷瘴
刚开始的时候,卢小闲同样也吃到了苦头,但很快他就找到了解决办法:放松意念,按照《天罡诀》的口诀通过冥想进行调整,高原反应便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这一发现让卢小闲欣喜若狂。 《天罡诀》真是个好东西,勤加练习不仅可以减少睡眠让人精力充沛,可以增强记忆力,还可以增强武功和体力。现在又多了一个功能,可以抵御和化解高原反应带来的威胁。 说起来,这还得感谢缺德鬼,若不是当年他让卢小闲习练了《天罡诀》,估计此刻他也与那些羽林士兵一样生不如生了。 卢小闲可以通过习练《天罡诀》来抵御高原反应,可羽林士兵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们一个个被折磨的死去活来,行进途中举步维艰,苦不堪言。尤其是郭振,面容肿胀、嘴唇青紫,正是所有人都有的冷瘴病征。 不管吐蕃人还是大唐人,都将高原反应称为“冷瘴”。由于不明病因,误以为是吸入了有毒的寒气,故冠以此名。 卢小闲当然没有闲功夫给他们进行科普,讲解所谓的“冷瘴”就是高原反应,他的注意力全部在那些吐蕃人的身上。 他发现,包括乞力徐在内的吐蕃人却根本不受影响,甚至仇恨水父子俩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这说明,只要长期生活在高原上,就会习惯这种环境。 卢小闲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当年薛仁贵的大非川之战,还有刘审礼的青海湖之战,大唐军队几乎都是完败。而在其他地方,例如西域,双方进行的是频繁的拉锯战,互有胜负。 这样的结果,莫非和高原反应有也有关系? 卢小闲越想越觉得有道理,那两次惨败大唐军队都是在高原作战,而且士兵全来自中原地区,大兵压境根本没有适应高原环境的足够时间,所以战斗力被高原反应削弱了。相反,吐蕃军队却可以纵横驰骋于高原之上。此消彼涨之下,唐军的失败也在情理当中了。 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卢小闲心中暗自庆幸,多亏王孝杰没有急于主动与钦陵决战,若真是那样,恐怕此战也是凶多吉少。 卢小闲下意识的看了一眼乞力徐和那些护送他们的吐蕃骑兵,钦佩之情在心中油然而后。他来自后世,当然知道生活在高原上意味着什么。 一个人在平均海拔三四千米的青藏高原上有什么反应,缺氧没错,但这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在青藏高原的平均生命只有平原的三分之二。 这片土地上无霜期是很短,大部分高寒的地方都是牧区,水草丰富的地方少之又少,仅能生产的农产品为青稞等几种有限的农作物。 平原上的大唐,沃土千里,有自然灾害的时候都能饿殍满地,而吐蕃仅仅以少数贫瘠之地就能跟大唐或对抗,能做到这个地步不能不归功于顽强不息的吐蕃精神。 吐蕃帝国的强大不在于拥有多少骑兵,不在与占领多少地方,而在于人类战胜自我的最大极限,这就是吐蕃精神的精髓。 除了高原反应之外,路上卢小闲一行还遇到了一件离奇的事情:在一个晚上宿营之后,有数百名不名身份的吐蕃人偷袭了卢小闲他们的营地。 好在乞力徐及时发现对方的企图,指挥护送使节团的吐蕃精锐骑兵击溃了对方,双方都没有伤亡。 谁也不知道这些袭击者来自何方,他们为什么要偷袭大周的使节团。 在羽林士兵暗自庆幸最终惊无险的躲过了这一劫的时候,卢小闲却在帐篷里呼呼大睡,压根就没有起来。 他心中很清楚这事是谁干的,也早就知道了最终会是什么结果,甚至他都能想象到,到了逻些城之后乞力徐会如何添油加醋的向赞普汇报这件事情。 说起来,真正最觉得庆幸的人应该是卢小闲。 除去钦陵这件事情,卢小闲虽然计划了很久,但最终是否能成功他心里也没有底。当他遇见了乞力徐之后,直觉告诉他:钦陵死定了。 乞力徐对收集证据诋毁钦陵这件事情,非常的尽职尽责,二人合作的相当愉快。 当然,卢小闲心中很清楚,乞力徐之所以如此卖力,并不是和自己有多深的交情。 乞力徐要向赞普表明忠心,他知道赞普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正因他们都想除去钦陵,因为目标一致,所以才会一拍即合。 卢小闲猜测,乞力徐肯定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一朝天子一朝臣,赞普若除去了钦陵,就必须有人顶上大论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