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幸运的三子(上)
如果所刘宋历史上最幸运的是谁,当然是刘义隆了,刘义隆于公元407年出生,生于京口,成人后身高七尺五寸,博览群书、涉略经史,擅写隶书。
公元410年,刘裕命刘粹辅佐年仅四岁的刘义隆镇守京口,防御卢循之乱。
公元415年,刘义隆受封为彭城县公。刘裕北伐,令刘义隆为冠军将军留守,东晋朝廷加封其为监徐兖青冀四州诸军事、徐州刺史。
刘裕收复关中、还军彭城后,又加封刘义隆为监司州豫州之淮西兖州之陈留诸军事、前将军、司州刺史,并命其镇守洛阳,还未到任,又改封为都督荆益宁雍梁秦六州、豫州之河南、广平、扬州之义成、松滋四郡诸军事、西中郎将、荆州刺史。
公元420年,刘义隆受封为宜都王,食邑三千户,加号镇西将军。
公元422年,宋武帝刘裕驾崩,太子刘义符继位,因他游戏无度,被辅政的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护军将军檀道济于公元424年)五月,发动政变废黜,将其幽禁并派人杀害。
因刘义符无子,刘义符次弟刘义真应当继位,然因为徐羡之认为他不宜为君,故在废帝以前就先废刘义真为庶人,后又派人将他杀害。废杀刘义符和刘义真后,侍中程道惠曾请改立武帝五子刘义恭,然而徐羡之属意刘义隆,百官于是上表迎作为宋武帝第三子,宜都王、荆州刺史刘义隆为皇帝。
七月,傅亮率行台到荆州治所江陵迎刘义隆入京。当时已时是七月中,江陵已听闻少帝遇害的消息,刘义隆及一些官员都对来迎队伍有所怀疑,不敢东下,但在王华、王昙首及到彦之的劝告下决定出发。并在八月八日到达建康,次日即位为帝,改元“元嘉”。
刘义隆自江陵东下起一直在提防徐羡之等人,即在东下行程上,随行的荆州州府官员都严兵自卫,行台百官都无法接近,中兵参军朱容子更在行程数十日内一直抱刀在船舱外守卫。
刘义隆即位后,对徐傅谢三人优抚有加,进徐羡之为司徒,傅亮加开府仪同三司,同意谢晦的赴任荆州刺史的请求,当时,谢晦非常担心文帝记恨杀兄之事不放他赴任或将荆州另许他人,文帝同意谢晦出镇荆州,以荆州刺史换取谢晦的领军将军之职。
徐羡之等人顾忌文帝心腹到彦之,预料文帝将以到彦之为中领军。于是,徐羡之等人准备让当时暂镇襄阳的到彦之出任雍州刺史。文帝坚决拒绝徐羡之的提议,坚持要召到彦之入京为中领军接替谢晦,委以戎政。
同时,刘义隆又以原荆州僚属心腹王昙首、王华为侍中,王昙首领右卫将军,王华领骁骑将军,朱容子领右军将军,加上到彦之领中领军,至此,文帝掌控了禁军军权。
面对刘义隆一系列强化权力的举措和当时的舆论压势,徐傅二人感受到了威胁,于公元425年主动提出上表归政,但在程道惠、徐佩之、王韶之等人的规劝下仍“复奉诏摄任”,尚书、中书二省仍受二人节制。
公元410年,刘裕命刘粹辅佐年仅四岁的刘义隆镇守京口,防御卢循之乱。
公元415年,刘义隆受封为彭城县公。刘裕北伐,令刘义隆为冠军将军留守,东晋朝廷加封其为监徐兖青冀四州诸军事、徐州刺史。
刘裕收复关中、还军彭城后,又加封刘义隆为监司州豫州之淮西兖州之陈留诸军事、前将军、司州刺史,并命其镇守洛阳,还未到任,又改封为都督荆益宁雍梁秦六州、豫州之河南、广平、扬州之义成、松滋四郡诸军事、西中郎将、荆州刺史。
公元420年,刘义隆受封为宜都王,食邑三千户,加号镇西将军。
公元422年,宋武帝刘裕驾崩,太子刘义符继位,因他游戏无度,被辅政的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护军将军檀道济于公元424年)五月,发动政变废黜,将其幽禁并派人杀害。
因刘义符无子,刘义符次弟刘义真应当继位,然因为徐羡之认为他不宜为君,故在废帝以前就先废刘义真为庶人,后又派人将他杀害。废杀刘义符和刘义真后,侍中程道惠曾请改立武帝五子刘义恭,然而徐羡之属意刘义隆,百官于是上表迎作为宋武帝第三子,宜都王、荆州刺史刘义隆为皇帝。
七月,傅亮率行台到荆州治所江陵迎刘义隆入京。当时已时是七月中,江陵已听闻少帝遇害的消息,刘义隆及一些官员都对来迎队伍有所怀疑,不敢东下,但在王华、王昙首及到彦之的劝告下决定出发。并在八月八日到达建康,次日即位为帝,改元“元嘉”。
刘义隆自江陵东下起一直在提防徐羡之等人,即在东下行程上,随行的荆州州府官员都严兵自卫,行台百官都无法接近,中兵参军朱容子更在行程数十日内一直抱刀在船舱外守卫。
刘义隆即位后,对徐傅谢三人优抚有加,进徐羡之为司徒,傅亮加开府仪同三司,同意谢晦的赴任荆州刺史的请求,当时,谢晦非常担心文帝记恨杀兄之事不放他赴任或将荆州另许他人,文帝同意谢晦出镇荆州,以荆州刺史换取谢晦的领军将军之职。
徐羡之等人顾忌文帝心腹到彦之,预料文帝将以到彦之为中领军。于是,徐羡之等人准备让当时暂镇襄阳的到彦之出任雍州刺史。文帝坚决拒绝徐羡之的提议,坚持要召到彦之入京为中领军接替谢晦,委以戎政。
同时,刘义隆又以原荆州僚属心腹王昙首、王华为侍中,王昙首领右卫将军,王华领骁骑将军,朱容子领右军将军,加上到彦之领中领军,至此,文帝掌控了禁军军权。
面对刘义隆一系列强化权力的举措和当时的舆论压势,徐傅二人感受到了威胁,于公元425年主动提出上表归政,但在程道惠、徐佩之、王韶之等人的规劝下仍“复奉诏摄任”,尚书、中书二省仍受二人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