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移民全球在线阅读 - 第七百五十三章:神赐之地(二十六)

第七百五十三章:神赐之地(二十六)

    即使是在西班牙征服,已经过去将近世纪,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山谷中,

    还留存有大量传承印加式生产、生活方式的古印加人后裔。

    只不过,他们在X仰和服装上,已经深深的烙上了西班牙人的印记。

    在印加帝国向沿海低地带扩张时,这条沙漠地带中,留存的最大绿洲王国,

    被后人称之为“奇穆王国”,即奇穆和莫切,都在后世秘鲁沿海的“昌昌”一带。

    印加人前后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征服了这个气质与安斯斯山区,有很大差异的国家。

    就这个结果来说,其实是毫无悬念的。

    对印加帝国来说,最大的障碍,反而是沙漠地带与安印斯山脉迥异的环境。

    只是由于湿度不高,来自干冷高地的族群,适应干热沙漠气候的难度,要比适应湿热雨林气候的难度低。

    在能够产生绿洲农业的荒漠地带,如果能征服那些,点状存在的绿洲城市,那么我们就可以拥有整片沙漠了。

    当征服对象是一条沿海沙漠时,这种征服,还能带来一个,地缘Z治上的副产品,那就是“海岸线”。

    可惜的是,源出山地的印加帝国,并没有意识到海洋的重要性。

    这看起来也不算什么错误,虽然这些沿海绿洲的传说中,有先民驾船而来的传说,

    但在美洲独处于世界一角时,来自海洋的威胁和利益,几乎是不存在的。

    在这种情况下,海洋的存在,不过是为帝国划出一条,不可逾越的扩张边界罢了。

    事实上在旧大陆,这种“临海不靠海”的情况同样存在。

    回忆一下,能够从海洋中感受到一定威胁,及获得一定利益的中央之国,对海洋的态度,又曾经有多开放呢?

    唯一的区别在于,在被从海洋而来的入侵者,打开大门之后,更为树大根深的中央之国,

    没有被彻底颠覆,并最终迎来了凤凰涅磐的一天。

    而文明层级,还不够高的印加帝国,则失去了重新上线的机会。

    最后要解决的一个疑问是,在印加帝国将自己统治线,平推到海岸线后,

    我们似乎已经不能再用海拔线,来标定这个国家的基本地缘气质了。

    虽然印加帝国的核心区,仍然是在那些,海拔超过2000米的山谷之中。

    如果,一定要给印加帝国的扩张边界,划出一条环境极限的话,后世史学家黄仁宇先生,

    为中央之国,在北方划出的“十五英寸等雨线”,倒是可以参考一下。

    当我们将印加帝国的疆域线,与降水线相叠加时,我们会发现印加帝国,是不个不太喜欢“水”的国家。

    水是生命之源,其实是没有人会不喜欢水的,只是印加人的“土豆”,不会喜欢太多的水。

    “1000毫米等雨线”,看上去是印加帝国的扩张瓶颈。

    要对标黄仁宇先生的数字单位,也可以称之为“40英寸等雨线”。

    必须指出的是,虽然都是一条“等雨线”,但其实印加帝国帝国在降水问题上,遇到的烦恼正好与天朝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