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移民全球在线阅读 - 第三百六十一章:扶摇直上(九)

第三百六十一章:扶摇直上(九)

    移民全球正文卷第三百六十一章:扶摇直上荆州,古称“江陵”,湖北省地级市,是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所在地。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长江中游两岸,江汉平原腹地,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长江中游重要的港口城市,中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轻纺织基地,素有“长江经济带钢腰”之称。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荆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建城历史长达2600多年,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国文化的中心。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建都于郢,历20个楚王,定都长达411年,创造了堪与古希腊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三国时期,荆州为群雄逐鹿之地,境内三国文化遗存遍布。行政区划编辑截至2012年,荆州市下辖荆州、沙市两区,江陵、公安、监利三县和松滋、石首、洪湖三市,和一个经济开发区荆州经济开发区,总人口640万,其中中心城区面积59平方公里,人口75万。地理环境编辑位置

    荆州市位于东经111°15°—114°05°,北纬29°26°—31°37°。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市,全长483公里。荆州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襄阳。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湖区占78.7%,丘陵低山区占21.1%。

    地形

    荆州市以平原地区为主体,海拔20—50米,相对高度在20米以下。丘陵主要分布于松滋市的老城、王家桥、斯家场和荆州区的川店、八岭、石首市桃花山等地,海拔100-500米,相对海拔50-100米,低山主要分布于松滋市西南部与湖南省交界处,海拔500米左右。

    气候

    荆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全市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04—11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1800一20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9—16.6℃,年无霜期242—263天,多数年份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间。有足够的气候资源供农作物生长。4-10月份降水量占全年80%,太阳辐射量占全年75%,≥10℃的积温为全年80%,水热同步与农业生产季一致的气候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

    自然资源编辑矿产资源

    全市已发现矿产35种,其中探明有一定工业储量的13种,已开采利用的20种。主要能源矿产有石油、煤炭;化学矿产有岩盐、囱水、芒硝、硫铁矿、重晶石;建材矿种有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粘土、河道砂、卵石;冶金辅助材料有白云岩、优质硅石、耐火粘土;新型矿种有膨润土。此外还有砂金、脉金等。荆州地质构造单一,矿床赋有条件好,围岩性质稳定,除石油、煤炭外,非金属矿产绝大部分裸露地表,便于露天开采。矿产分布集中,全市大多矿产资源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散布在城镇周边,交通便利,矿产开发外部条件优越。

    水资源

    河流交错、湖泊密布。全市有大小河流近百条,均属长江水系,主要有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等。荆州湖泊众多,全市有千亩以上湖泊30多个.总面积8万公顷,其中洪湖为湖北省第一大湖,总面积3.5万公顷,长湖次之,总面积1.2万公顷。全市水域面积大,以洲滩、湖泊为主的湿地资源独具地域特色。历史上水产生产以天然捕捞为主,1952年养殖水面只有0.1万公顷,随后水面开发利用逐年增大,1998年全市养殖水面7.29万公顷,其中池塘占48%、湖泊占37.7%、水库占5.4%。

    土地资源

    荆州市土地总面积折合140.93万公顷,属人多地少的地区。据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显示,全市已利用的农业用地为72.7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51.6%,在已利用的农业用地中,耕地占82.3%,人均占有1.41亩.养殖水面8.0%,林地占8.1%,园地占1.6%。全市土壤由近代河流冲积物和新生代第四纪粘土沉积物形成,以水稻土、潮土、黄棕壤为主体,土层深厚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

    生物资源

    全市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南北兼备的特点。全市栽培作物品种千余种,还有不少地方良种,浮游生物、维管束植物和鱼类资源是全市的一大优势。

    人口编辑数据

    2010年,荆州市常住人口共有家庭户1619970户,家庭户人口为539201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33人。全市常住人口家庭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市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另外,常住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105.88下降为103.87。2013年,荆州市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661.01万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73.9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275.2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7.9%。

    民族

    荆州市是一个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分散杂居城市。全市有31个少数民族,3.34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0.35%。其中中心城区少数民族人口1.12万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32.01%。全市有2个民族乡,即洪湖老湾回族自治乡和松滋卸甲坪土家族自治乡。少数民族人口达百人以上的村、街、场、厂有36个。少数民族中万人以上的民族2个,即回族、土家族;万人以下千人以上的民族1个,即满族;千人以下百人以上的民族4个,即蒙古族、苗族、侗族、壮族。回族主要分布在洪湖老湾回族乡及沙市、荆州、公安等地;满族、蒙古族主要分布在沙市、荆州一带;苗族主要分布于沙市、荆州两地;侗族、壮族主要分布于洪湖、沙市等地。全市正式挂牌的民族中学有2所,即洪湖老湾回族乡民族中学和松滋卸甲坪土家族乡初级中学;有民族小学5所,其中洪湖老湾回族乡2所、松滋卸甲坪土家族乡1所、石首市和荆州区各有回族小学1所。

    经济编辑综合

    荆州图集

    2013年,荆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4.9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19.09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96.2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19.64亿元,增长10.2%。三次产业结构为23.9:44.7:31.4。2013年,荆州市财政总收入113.17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1.95亿元。全年税收收入94.61亿元,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3.6%,其中:国税收入47.96亿元;地税收入46.74亿元。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90.65亿元。

    第一产业

    2013年,荆州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8.34亿元。其中: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总产值分别为253.10亿元、6.48亿元、138.58亿元和173.20亿元。2013年,荆州市粮食播种面积875.99万亩,粮食总产量386.06万吨。油料产量62.75万吨;蔬菜总产259.12万吨;园林水果总产量44.88万吨;全年棉花产量达13.88万吨。全市生猪出栏499.15万头;年末生猪存栏376.52万头;禽蛋产量18.61万吨;家禽存笼6858.91万。全市水产品养殖面积达239.01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22.40万吨。

    第二产业

    工业2013年,荆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数突破1000家,达到1001家。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0.49亿元。其中:国有经济完成增加值14.96亿元;集体经济完成增加值7.48亿元;股份制经济完成增加值396.18亿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完成增加值47.89亿元。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82.96亿元;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47.5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107.6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出koujiao货值81.77亿元。工业用电需求保持较高水平,全市工业用电量55.90亿千瓦时。2013年,荆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709.07亿元;实现利税152.65亿元,其中利润总额101.2亿元。全年农副产品加工、饮料、纺织业、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汽车制造业实现利润分别为19.55亿元、13.26亿元、5.39亿元、13.79、5.09亿元、7.78亿元。建筑业2013年,荆州市资质以内建筑企业203家,完成施工产值186亿元,实现利润7.59亿元,税金5.5亿元。建筑单位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56.7万平方米,招投标承包面积991.6万平方米。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为17万元/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95.3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国内外贸易2013年,荆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8.26亿元。其中限额以上实现零售额155.35亿元。分地区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550.07亿元;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88.19亿元。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60.66亿元;零售业零售额597.56亿元;住宿业零售额4.30亿元;餐饮业零售额75.74亿元。全市进出口总额13.66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11.27亿美元;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1.08亿美元。金融业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738.71亿元,其中:单位存款余额512.14亿元;个人存款余额1186.42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802.1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16.77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60.29亿元。全市实现保费收入65.15亿元;各项赔付和给付支出15.81亿元。

    社会编辑建设

    荆州长江大桥荆州中心城区现有主次干道79条,立交桥4座,道路总长770公里;城市排水管网总长370公里;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3座,其中,红光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达10万吨。拥有自来水厂5座,供水管网总长695.33公里,日供水能力72万吨;城市公园20个,街头小游园49个,绿化覆盖面积1967.4公顷,公共绿地面积479.5公顷,绿化覆盖率38.12%,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7.9平方米;日道路保洁面积360万平方米,日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350吨;己建成城市公厕236座;城在公交车总数800辆,开通营运线路50条,总长569公里;城市天然气年供应量5000万立方米,铺设主干管网120公里,天然气用户5万户,城市气化率达到87%。

    教育

    省属重点大学——长江大学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小学、普通中学招生人数分别为6.39、13.69万人,在校学生分别达到36.5万人和45.1万人,毕业生分别达到7.76万人和16.43万人。教育资源结构和学校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发展,2007年普通中专招生数为40736人,在校学生为99984人,毕业生20084人。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全市有高校9所,招生数3.24万人,在校学生11.2万人,毕业生29808人。2013年,荆州市小学、普通中学招生人数分别为5.95万人、8.45万人,在校学生分别达到31.78万人和25.62万人,毕业生分别达到4.74万人和9.72万人。全市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6所,招生数为1.19万人,在校学生为3.64万人,毕业生1.68万人;高校8所,招生数3.20万人,在校学生11.35万人,毕业生3.00万人。普通本科高校长江大学、长江大学文理学院、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普通专科院校荆州职业技术学院、荆州理工职业学院、荆州教育学院、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院校荆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卫生

    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了75.93岁,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从92%提高到97%,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内,婴儿死亡率从8.44‰下降到4.7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12.55‰下降到6.33‰,和的目标全面实现。公安县、石首市被评为全省“母婴安全”活动先进县,77家医疗保健机构获“爱婴医院”称号,152个医疗保健机构的产科被评为合格产科。

    全市执业截至2013年末荆州市有医疗卫生机构3304个,卫生机构人员数3543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5889人。全市拥有各类病床23447张。

    科技

    2007年全市共争取国家科技项目9项,争取省级科技项目58项,实施市级科技项目70项。全市有11家企业分别通过了部、省科技部门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评审,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家。全市共登记科技成果52项,鉴定41项,有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7项获省科学技术奖。申报专利330件,比去年同期增长15%。2013年,荆州市共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无偿资金达4900万元,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量61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量10项,省级科技计划量51项。专利申请量达1499项,其中发明专利319项,实用新型848项,外观设计332项,企业专利740件。专利授权量1000项。

    社保

    全市社保基金收入16亿元,比上年增长15.7%。社会保障覆盖面比上年明显扩大。全市社会保险新增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8%。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参保71.1万人,年末全市有29.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40.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0.1万人和12.8万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补贴户数6.87万户,达到14.1万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支出1.51亿元,比上年增长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