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挽明在线阅读 - 第451章 大农业

第451章 大农业

    田仰退下之后,便是另一个新建部门农业部的汇报。请大家搜索看最全!的小说!农业部虽然草创未久,但是事务繁忙。因此分有两人各自负责一块,尚未定下主官,今日也是各自汇报一块。

    建立农业部时,同朝堂众多官员设想的不一致的崇祯,把以往并没有纳入农业的林、牧、副、渔业也一并归入了农业部的管制,从而形成了一个大农业的管理部门。

    杨景辰和范景担任了农业部的左右侍郎,前者除了管理部内的日常行政之外,还负责林、牧、副、渔业的管理,而后者则单独管理农业问题。

    对于杨景辰来说,负责建立一个新部门,并主持日常行政工作,他还是足以胜任的。但是谈到如何管理和发展林业、牧业、渔业问题,他便茫然不知所措了。

    大明的读书人也许大多研究过农业,毕竟农为百业根本,不了解农业等于不了解大明社会的真实状况。而且踏入仕途,担任地方官员的读书人,平日里最重要的几件事,莫过于劝农和兴修水利了。

    但是对于林业、牧业、渔业,大部分读书人是不关心的,因为他们都不是国本,也许能够改善一部分大明百姓的生活状态,但是对于整个大明来说,影响并不大。

    当然,这同以几个行业生产技术过于落后也不无关系,同国早熟的农业耕作技术相,林业、牧业、渔业的发展不仅极大的受到了地理环境的限制,而且吸纳的人口数量极少,不被此时的大明社会所重视,也是理所当然之事了。

    而皇帝提出的副业,在杨景辰看来是桑蚕之利和棉布纺织了,对于这一点,还是有不少读书人较重视的,毕竟人除了吃饭之外还是需要穿衣服的。

    因此当杨景辰出列汇报时,他简单的略过了林业、牧业、渔业的年度计划,只是着重提出了关于副业的发展计划。

    “…古人云: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所以臣等以为,这副业之发展,应当着重于纺织二字之。

    我大明可用于纺织的材料有很多,曰麻、曰丝、曰棉。前两者都是我国自古流传的材料,唯后者进入国较迟,兴盛起来也不过3百余年。

    但是今日,棉布纺织的数量已经远远压过了前两者,真正做到了衣被天下四个字。江南有谚云,收不尽的魏塘纱,买不尽的松江布。便是描述了江南棉布的生产盛况。

    臣等经过仔细研究,发觉麻的种类虽然繁多,但是产量低下且用途不广,除了做夏布和绳索、造船之用外,基本没有什么其他用途了。且纺织后成品的价值也不高,作为农村副业发展并不划算。

    倒是丝、棉两物,前者产量虽低但是价高,后者产量颇丰,价格等,倒是极好的农村副业发展对象。

    臣首先谈谈这个丝,丝由蚕出。但是蚕却分为两类,南方曰桑蚕,北方曰柞蚕。前者食桑叶,后者食柞叶;前者家养,而后者放养。

    柞蚕最盛者为山东,主要在山东东南丘陵山区,其他各省则难得一见。此蚕放养于野外,不浴不饲,成茧极多,唯一需要注意的便是防鸟兽及虫害。柞蚕丝虽差桑蚕丝一截,但也是极为贵重之物。

    另外此蚕除柞树之外,也能食用青冈树之树叶。青冈树为南北常见树种,长江以南尤为常见。且此树生长迅速,材质坚硬耐腐,可做家具、建材、船材之用。

    因此臣想要在今年挑选山东放养柞蚕出色之人,于各省山林推广柞蚕养殖之法,另外在各省荒山种植青冈树,以作为日后养殖柞蚕之地。

    而桑蚕乃是今日我大明蚕丝出产的大宗,以江南八府一州蓄养最多,占了天下生丝产量的一半,北方则以潞州出名。江南之地计有桑园400-500万亩之间,按照每亩桑园出生丝8斤计算,每年可得生丝35-36万担。

    不过丝绸制作最为讲求技艺,非经十多年的学习不能掌握。如今天下知名的绸缎,不过是潞绸、杭缎、蜀锦。其他各处丝绸只能称之为下品,两者之间的价格更是天壤之别。

    潞绸、杭缎、蜀锦之所以出色,主要还在于当地的织户技艺纯熟,器具也较他处精良。因此臣以为可推广各省在适宜地区栽种桑树,喂养桑蚕,但是纺织技艺尚需要派人专门进行传授。

    此外,若想要发展丝绸织造,臣请陛下停止潞绸、杭缎、蜀锦的常贡,否则小民惧于额贡之例,恐怕难以投入到丝绸纺织产业去。若是丝绸产业不发展起来,生丝生产的太多只会造成伤民之举。”

    朱由检思索了许久,终于开口说道:“宫内设置在各处的织造局将会改为各纺织工坊,不再强征织户进行织造,此前的常贡之例也可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