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挽明在线阅读 - 第395章 植物学

第395章 植物学

    这边刚刚送走徐光启等人,王承恩便前向崇祯汇报,魏良卿已经在宫外等了一个钟头了。

    这位在崇祯命令下组建农科院的肃宁伯,在经历了一年多的东奔西走之后,原本看起来有些痴肥的体态,现在已经看不到半分痕迹了。

    看着面前这位黝黑精瘦,但是气色却显得健康起来的男子,朱由检总算是认可了魏良卿这一年工作还是较勤快的。

    打量完了魏良卿的样子,朱由检便偏了偏头对着吕琦说道:“给肃宁伯弄张凳子来,顺便给他弄些茶水,朕要好好听听,他这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唔,在谈话结束之前别让人来打搅朕了。”

    吕琦和王承恩都应了一声,赶紧去搬凳子和沏茶水去了。魏良卿原本战战兢兢的心情,在崇祯的亲切招呼下,顿时放松了不少。

    他向着吕琦和王承恩道谢之后,才小心翼翼的坐了下来,在崇祯的询问,汇报了他一年来的工作成果。

    农科院成立后在顺义、良乡几处建立了最早的农业良种培育基地,随后他便按照崇祯的吩咐在山东济南、河南开封、湖广长沙、海县、广州府、海南岛,各置办了一个科研基地。

    这些基地的任务,一是为了搜集地方的良种;二则是为了对各地良种在不同地方和气候条件下的产量变化;三便是向地方做一个示范,好推广农科院培育出来的良种。

    这些基地遍布大江南北,光凭魏良卿一人自然是跑不过来的,因此农科院又分成了数个小组对这些基地进行管理,而魏良卿自己则负责了最为偏远的海南和广州。

    这一年来,农科院的杂交良种研究成果虽然没什么突破,但是在收集各地良种的任务,倒是成绩显著。计有各地麦种39类,稻种66类,棉种24类。

    而且,在肥料同粮食增收、还有土质之间的关系,终于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如从海岛搜集来的鸟粪石,如果用稀硫酸处理过,那么肥效会更为明显。

    同时农科院还认识到,鸟粪石对于北方的石灰土、盐碱土作用较小,但是对于南方的淤泥质土增效明显,而且这种肥料对于大豆、紫云英和果树的增产效果明显。在南方的一块试验田内,一亩大豆施加20公斤经过处理的鸟粪石肥料,不施加肥料的田地增产了20%。

    根据这一年来肥料的使用,农科院已经隐隐意识到,植物的生长状况同土壤的酸碱度和营养成分是有关的。而施加了鸟粪石和没有施加鸟粪石农作物之间的形态区别,让他们觉得也许所谓的施肥,是在给植物补充某种土壤缺乏的元素。

    朱由检听着魏良卿的汇报,显得非常的认真,还不时的用铅笔在面前的纸张记录了些什么。听了魏良卿近一个时辰的汇报,朱由检感觉自己大有收获。

    不管是现在还是前世,种田都不是他的专长,他对于农业的了解也仅限于,要培育良种,建立良好的灌溉渠,最后则是施加充足的肥料。

    而农科院现在做的事,便是把各地农业一切有用的技术、良种都汇集起来,然后再进行推广研究。原本这是徐光启在做的事情,但是农科院成立之后,徐光启很快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他研究总结的各种农政手稿交了出来,以供农科院和林苑监进行重新编排汇总。

    早在20年前,徐光启便已经意识到南北农业的差距,给大明财政带来的巨大压力。他认为只有改变大明北方落后的农业技术,使得北方农业能够达到自给自足的状况,才能从根本解决,日趋沉重的漕运压力和南粮北运,北银南下的局面。

    天启二年,徐光启告病返乡,冠带闲住。在家乡量试种农作物,并搜集农业资料,想要编写一本大型农书,以作为朝廷治理农业的参考用书。

    不过在崇祯登基后,他被迅速起复,担任了吏部尚书和皇家科学院的筹备工作,使得这份书稿迟迟难以完成。

    当他得知农科院成立,崇祯有意在全国搜集农业方面的技术和良种,以提高大明的农业水准之后,便把这份手稿给贡献了出来。

    徐光启还推荐了自己的学生陈子龙,协助农科院整理研究农业技术方面的事务。陈子龙是南直隶松江华亭人,家族世代务农,到了他父亲才算正式进入了缙绅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