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挽明在线阅读 - 第364章 化学分院

第364章 化学分院

    从宫城北安门出去,西北方靠近海子的地方有一道高高的围墙把近3百亩地给围了起来,这里便是大明皇家科学院的分部了。

    原本这里住着数十户人家,现在也全部被迁走了。在这片区域的外围,还驻扎着一只锦衣卫部队,和一个巡警分局,专门负责保卫科学院的安全。

    至于大明皇家科学院的本部,在国子监对面。科学院本部大约只有4、50亩土地的规模,远不及此处分部的宏大。

    皇家科学院分为物理、数学、化学三个分院,还有一个地理地质勘察心。然而物理、数学二个分院,加一个地理地质勘察心,宁可都挤在国子监对面的本部,也没人愿意跑过来同化学分院为伍。

    除了因为化学分院的研究员和技术工人碾碎矿物的噪杂声,让他们无法安静的思考外。更重要的是,化学药剂和化学实验释放出来的气味实在是太难闻了,而且还实不实的出现爆炸事件。

    这一年来,皇家科学院因为科学研究,死伤高达19人,而其16人出自化学分院,这实在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但是化学分院发展的速度也远远把其他分院甩在了后头,化学分院从去年末开始的11人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拥有239名研究人员,448名技术工人的超级学院。

    而此时物理分院的工作人员也才39人,数学分院77人,地理地质勘察心59人,不过刚刚超过化学分院人数的五分之一强。

    而更为惊人的,是化学分院耗费经费之巨大,占据皇家科学院的十分之九,以至于化学分院的账目要单独进行核算,而不再接受皇家科学院的监管了。

    化学分院刚刚成立时,每天的实验大约要烧掉足以让1名骑兵全副武装的费用。到了今天,这个数字则变成了,每天要烧掉一个15人的骑兵小队。

    化学分院耗费之所以如此巨大,完全是因为所有的化学实验用器具,都必须进行定制。如果不是玻璃产业的急剧发展,朱由检估计化学分院的实验经费还能再翻一番。

    在对化学分院高额投入的背后,化学分院拿的出手的成果,在礼部某些官员眼里是泛善可陈的。而相对于化学分院的烧钱,数学、物理等借助公式进行推演的学科,实在是价廉物美又较有品位了。

    对于礼部某些官员天天喊着,化学分院耗费资金过多,又发表不出什么有价值的新事物,应当予以裁剪的批评,曾经差点让化学分院人心惶惶。不过这件事终于还是被崇祯给顶住了,他所付出的代价便是,把利润最高的制镜工坊和日用化工工坊挂在了皇家科学院化学分院的名下,平息了这件事。

    有了制镜工坊和日用化工工坊的高额利润,化学分院不仅没有缩减规模,还增长到了现在这个场面。

    当朱由检带着王承恩等随从走进皇家科学院时,徐光启、金尼阁、李之藻、李次虨已经带着一干科学院的院士在门口等候他了。

    李之藻虽然负责化学分院,但是他年纪老迈又有眼疾,因此化学分院的日常事务,倒是大多交给了次子兼助手李次虨负责。

    李次虨年近30,个头虽不及朱由检高,但是身材倒是较匀称。他性格温和,喜爱西学甚于夫子之道。

    不过耶稣会教士带来的西学,主要还是以物理和数学为主,化学此时在西方还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当崇祯建立皇家科学院时,这位大明皇帝亲自把化学从自然科学分离了出来,使之单独成为了一门显学。也是从那时起,李次虨才把自己的兴趣转向了化学来。

    朱由检对于化学的记忆,只剩下了无机和有机之分,至于其的具体内容和体系,他也早忘的差不多了。

    不过对于这个时代的古人来说,总算是系统学过化学课程的苏长青,还是有资格为这些处于摸索的古人,指点下化学研究的方向的。

    不管是17世纪还是21世纪,化学都是一门实践科学,化学前进的每一小步,都是建立在无数次的实验的。

    当然起21世纪人们对于物质世界的了解程度,可以先进行理论设计,然后再进行实践证明不同,17世纪的大明人想要提高对化学的认知,只有一条路可走。

    那便是不断的把已知物质放在一起,进行各种条件下的实验,看看它们之间能不能发生一种化学反应,从而发现一种新的物质,然后再对新物质进行研究,看看能够用来做什么。

    而在苏长青眼,他觉得可以走一走捷径。首先是把国古籍,主要是道家炼丹术发现的化合物全部进行分类研究,然后同欧洲记录的化学实验进行对照,先确定最为基本的已知化学元素。

    首先是对空气成分的研究,在制作了精密的天平秤之后,研究员们认可了皇帝的说法,空气含有五分之一的气体,可以让生命呼吸,并维持燃烧的氧气;还有五分之四的气体,既不能让生命呼吸,也不能维持燃烧,因此称之为氮气。在拉丁,氮的意思是不支持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