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挽明在线阅读 - 第172章 论辽西将门

第172章 论辽西将门

    但是崇祯后半段话中,用自己皇帝之位来发誓和谈的诚心,却让杨镐有些不安起来了,他赶紧上前拱手劝谏道:“陛下,这大明和后金之间局面复杂,之间的形势也瞬息万变,和谈最终能不能谈成,并不全在我方的cao纵下。如此之事,陛下焉能轻易拿帝位起誓。臣不敢苟同,请陛下收回此言。”

    朱由检并没有收回自己的话,他只是晒笑了几声,并说道:“能让数十万死于异乡将士的遗骸返回故土,让他们入土为安,这是大明朝廷欠这些将士的,也是朕这个皇帝欠他们的。

    朕以帝位发个誓,就能让他们回归故里,那么这也不算什么。来日,杨卿抵达辽东之后,可以把朕的话原原本本的告诉那些奴酋,以示朕想要和谈的诚意。”

    杨镐默默的抬起头,看了上方御座上的朱由检一眼,他发觉自己居然揣测不出,这位少年天子到底是在说真心话,还是想要在天下百姓面前展现自己的仁义。

    不过杨镐很明智的住了嘴,不再接崇祯的话头,希望能就此略过,这个让人感觉不安的话题。

    看着杨镐突然沉默不语,朱由检也没放在心上,他开始提及第二件事。

    但是朱由检刚开了个头,就停住看了看左右,他突然转头对着殿内侍候的王体乾等人说道:“朕想和杨卿单独谈谈,你们都去殿外候着吧。”

    王体乾眼珠子转了转,就接受了崇祯的命令,跟着王承恩一干人等出去了。

    看到殿门被关上之后,朱由检就从御座上站了起来,慢慢的走到了杨镐面前。

    挺直腰板的朱由检和微微驼背的杨镐,两人的个头几乎一样高,朱由检注视着杨镐的双目,放低了声音说道:“第二件事,是关于辽西将门的事。”

    杨镐终于有些微微吃惊了,他下意识的说道:“自从李成梁故去,老奴起兵之后,李家就已经衰落了,这辽西除了李家的几个家奴之外,还会有什么将门?”

    朱由检笑了笑,继续说道:“这些年杨卿对于外界的消息了解的太少,所以对于辽东的形势你了解的还不足够。

    当然朕对于辽东的情报,也只是比杨卿多上了一些,其实朕知道的也并不全面。

    不过朕仔细翻阅了从皇兄继位以来的辽东情报,杨卿你知道吗?朕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

    杨镐稳定了自己的情绪,开始沉住了气问道:“陛下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

    “宁远战役之前,右屯有粮30万石,觉华岛有粮8万2千石,河东堡、笔架山、龙宫寺诸地储粮也不下20万石。

    高第以兵部尚书经略蓟辽时,认为关外必不可守,力主尽撤宁锦之兵于山海关。

    长驻守宁远城任督屯通判的金启倧、宁前道袁崇焕却拼死反对撤兵,他们非但不撤兵,甚至连粮食都不肯撤回来。

    而祖大寿等人居然听从了这两人的命令,拒绝了辽东经略的命令,守在了宁远城。

    杨卿你相信吗?同样是这些人,就在几个月前拒绝了孙阁部命令,去进攻后金。但是他们倒是有勇气,要留在宁远城和后金决战。你不觉得这很有趣吗?”

    如果崇祯不是把这些事挑出来放在一起,杨镐一定不会在意宁远大捷背后发生了什么事。

    毕竟从老奴起兵以来,明军还是第一次在正面击退了后金军,没有丢失土地,这种难得的胜利,极大的鼓舞了辽东军民的士气,谁又会不识趣的去追究胜利背后小小的瑕疵呢?

    但是既然崇祯如此郑重其事的说出来,杨镐自然细细的想了一下,很快他就发现了问题。

    督屯通判是负责管理前线军粮收支、储备、发放的官员,而宁前道是有监督军事行动和后勤账目的职责。

    但是这两个官员都不够资格参与军事调动的战略决策,如果拒绝高第撤退命令,主张坚守宁远城的是祖大寿这些将官,那么还说的通,因为他们有守土的责任。

    但是两个管理后勤的官员居然跳出来反对放弃前线阵地不说,连自己管理的军粮都不撤走,怎么看都有很大的问题。

    不过杨镐宦海沉浮这么多年,又坐了这么久的牢狱,心境早就磨炼出来了,他也不愿意在没有证据的状况下去猜测两名文官的行为,给自己莫名其妙的竖立两个敌人。

    “这,这也许只是巧合罢了。若无真凭实据,陛下还是暂且忍耐些时日。以老臣看来,应当先把金启倧调离宁远,然后另派一人前去查账,只要此人有问题,必然会露出一些马脚。”杨镐谨慎的建议道。

    朱由检看了他一会,才带着一个讽刺的笑容说道:“这位督屯通判在防守宁远城的时候,因为英勇杀敌,在城头燃放大炮时放多了*,导致大炮炸膛身亡了。而宁远之战,避居觉华岛的八千商民也被后金军屠戮一空。人证、物证都没有了,这笔烂账也就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