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虎痴在线阅读 - 第九十九章 雄烈之声惊满堂

第九十九章 雄烈之声惊满堂

    许攸是南阳名士,颇有智谋,而且成名较早,与何颙、曹cao等人过去都有交情。但此人是有黑历史的,昔年伙同冀州刺史王芬、沛国周旌等人谋划废立之事,欲改立合肥候为帝。事情败露后王芬畏罪自杀,许攸则是逃亡而去。当时许攸曾邀请曹cao参与此事,被曹cao拒绝。

    如今许攸被袁绍纳为客卿,却不授一官半职,想是受到当年‘废立’事的影响。

    许攸显是袁绍目下最信任的谋主,听了他说的话,袁绍脸色稍霁,示意许攸继续说。

    于是许攸便将董卓与袁绍双方目前的情况进行了一个大致的罗列。先说袁绍自己这边,北军、城门、虎贲、西园诸军都在袁绍或袁术手里,在大将军何进遇害前,其众不下万数。可惜的是,大将军死后,攻打宫省、剪除城中宦官党羽时战死了一些,又因京中的诸军士卒并非是百战精锐,军纪方面很是堪忧,尤其是在攻打奢华富丽的皇宫时,许多士兵直接就化身成为强盗,抢了珠宝财物跑了去。这部分人,甚至比战死的还要多。再者董卓之弟,奉车都尉董旻联合何进的部下吴匡、张璋攻杀了车骑将军何苗,随后董旻说服了吴匡、张璋投到董卓一方,此消彼涨,袁绍又吃了大亏。

    利好的一面,之前奉何进之命回乡募兵的五人里,从事张辽、假司马张杨、都尉毋丘毅没有赶回来,但王匡、鲍信都带来千余人回京,再加上许褚带来的人,对袁绍是来说算是一个不错的补充。

    吴匡、张璋反水到董卓那里的事许褚才刚得知,心中不由感叹:董卓的运气真是好啊。

    不仅许褚,在座之人都有此感。

    许攸接着谈董卓那边,头一句便是:“董卓老革,跋扈之人,时也运也,让其乘虚而入。”

    许褚忍不住轻声咳了下。许攸没有隐射他的意思,可实际上他跟董卓一样,都是时也运也,得以突然异军突起,成为一股或大或小的力量。许褚底子薄,所以即便靠着后世的知识得了些人才,也不过得一‘二千石’太守,董卓根基结实,一下子就成了可以左右四海局势的人物。

    许攸说董卓的巧合有三。一是何进与袁绍诏外镇入京,这是本朝所未有之事,被董卓遇上了;二是何进居然在董卓到达洛阳前被政敌谋害,造成京都大乱;三是天子好巧不巧,被张让等宦官裹挟出宫,去到城北的小平津,其中必经之路,就在城西离董卓较近的显阳苑。

    三个巧合,导致董卓‘莫名其妙’地顺利将天子迎回宫中,又顺利地把宫廷中的卫士全部换成了自己人,而等袁绍这边反应过来,先机已然尽失。

    许攸将形势这么分析一通,才回到先前的主题上来——董卓兵众三千,尚有转圜余地。

    三千人里,虽有一千是骑兵,且是善骑射、敢死战之精骑,但在洛阳城中,骑兵是很难施展他的优势的。而袁隗贵为太傅,可以轻易进入宫省与何太后或天子取得联系,就算董卓防范严密,袁隗得不到单独见太后或天子的机会,仍可以‘三公’名义,再次发动宫廷政变。只要己方同心协力,胜算应该比较大,关键就是除袁绍外,袁隗、袁术以及那些在京的士人能否与袁绍达成一致。

    这样就可以在董卓立足未稳时将其赶出洛阳。

    许攸的长篇大论,分析了敌我在京的实力,也说出了几个关键点,如许褚、曹cao、鲍信等奋武之人都暗自赞同。

    袁绍犹豫了,迟疑道:“倘若失败,大势去矣。”

    曹cao见状,进言道:“本初,董卓进京,虽倾巢而出,然大批部曲来不及进京,屯聚在渑池、安邑一线,足有数万之多。此刻便是我等驱董出京的最佳时机,万不可迟疑不决。”

    袁绍仍旧沉吟不语,鲍信急道:“奉天子回宫路上,信与许太守已查探清楚,董卓此番进京亦十分仓促。其麾下勇将,唯中郎将徐荣、胡轸二人随行,诸如牛辅、董越、段煨、张济、李傕、郭汜、樊稠等将校,都不在洛阳。董卓现可用之人,只那徐荣、胡轸及其弟董旻而已,司隶不可错失良机!”

    董卓麾下的那些将校,在当时都不是无名之人,随便拿出一个,都是薄有威名或‘凶名’的武人。这跟董卓的履历很有关系,董卓一生参与的战事非常多,延熹九年(公元166年),鲜卑人入塞,董卓跟随当时护匈奴中郎将平定幽州、并州、凉州的叛乱;次年冬,董卓又破进犯三辅之地的羌人,俘虏上万人;之后一直到黄巾大乱前,董卓一直在大汉边境任职。黄巾乱后,卢植因宦官构陷被免职,董卓接替他讨伐冀州的黄巾;同年冬,又被调往三辅之地平定韩遂、边章等凉州人爆发的叛乱。再到去年,凉州又出现叛乱,董卓又被委以重任,前往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