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三国之江东孙三郎在线阅读 - 第二十回 长安乱孙翊谋划

第二十回 长安乱孙翊谋划

    自从原豫章太守诸葛玄,携家来投后,庐江招贤馆的名号越来越响。特别是当众人听闻诸葛玄的族侄诸葛亮,以十五岁的年纪,被孙翊任命为汝南郡丞的事情后,诸人对于孙翊的所作所为更是万分佩服。因为谁都知道,及至目前为止,孙翊所看重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大才。

    且不说现在真正的庐江二把手、被孙翊从街上抢来的张昭张子布;庐江大营的统帅、被陆逊请来的鲁肃鲁子敬;于侍卫之中提拔起来、现在驻守怀宁的徐盛徐文向;原江夏水军都督,现任庐江水军统领的苏飞苏文茂;流落庐江,却被孙翊派往汝南剿匪的白眊军主帅陈到陈叔至;以及那游侠出身,现在却被孙翊委以汝南太守高位的李通李文达等等。这还不算孙翊的义弟陆逊陆伯言,贴身侍卫许褚许仲康等孙翊的亲近之人。这些人没有一个不让庐江诸人佩服的。

    因此,这次孙翊提拔十五岁的诸葛亮当汝南郡丞,大家也就见怪不怪了。

    这么一来,孙翊礼贤下士,慧眼识珠的名声更大了。很多所谓的名人都来到了庐江招贤馆,意图让江东孙三郎看上一眼,给个评价。要知道,当世那个号称看人最准的许邵许子将已经死了。而这江东孙三郎曾经做过《当世神者论》,而这里面所提到的人物,现在莫不让人震惊。不说曹cao和吕布这两个当世神者正在单挑,更不说那神医华佗正在仁心堂中施展圣手救人,只说那孙策、周瑜如今已在江东打出了一片天地。眼看着江东之地就要被孙策大军掌握,那刘繇和王朗、严白虎等皆是苟延残喘。这还不能说明孙翊的识人之名吗?

    庐江招贤馆名声是大了,那些名人也来的多了,但是真正让孙翊看上的却没有几个。不过还好,总算孙翊还是从中找到了几名大才。

    一人姓陈名武,字子烈,庐江松滋县人,身高近八尺,容貌甚伟,年十七。按历史上的记载,这陈武应该跟着孙策去了江东。可是因为孙翊的到来,孙策南下的时间提前了,所以陈武并未追随孙策前去,而是来到了庐江。

    孙翊见到之后大喜,立刻任命为别部司马,跟随鲁肃左右。

    又有一人,姓朱名然,字义封。乃是和孙翊一起来庐江劝降的朱治之养子,因为年幼,所以朱治随孙策征南时,留在了庐江。时年十三岁,被孙翊征召为自己的贴身护卫加伴读。孙翊之所以如此,实际上是有私心的。因为这个朱然在历史上是和孙权一起读书的,而且相交甚厚。这样一个在历史上接任吕蒙之职,后来升任左大司马,右军师将军的牛人,孙翊可不想让孙权给弄去。

    最后一人,姓蒋名干,字子翼,九江人。这个蒋干可不是三国演义里写的那样愚蠢,小丑的模样。在孙翊看来,蒋干之才不亚于舌战群儒的诸葛亮。当然,这只是从辩才的角度来说。蒋干与周瑜同岁,还是幼年同窗。所以来到庐江后,先去了庐江周瑜的家里,登堂拜周瑜之母。而且蒋干是非常有能力的,为人也很洒脱。按孙翊的话来说,就是“凡事皆可求于子翼,必不为拒。”所以,孙翊让蒋干做了自己的侍讲学士,这个侍讲学士更像是后世的贴身秘书。

    时年二十岁的蒋干,得到了孙翊这样的评价,却并无任何自大傲慢之状,仍然谦虚、低调。并把孙翊交代的事情做的井井有条,没有丝毫怠慢或者失误。孙翊对他很满意。

    得了这么三个大才,孙翊非常高兴。而其他事情也越来越向着孙翊熟知的历史一般,慢慢的发生着。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五月。曹cao和吕布的濮阳兖州之争终于落下了帷幕。吕布并没有因为孙翊的到来而战胜曹cao,而是老老实实的去投奔徐州刘备而去。六月,李傕郭汜长安火并,汉献帝失踪。但是孙翊知道,汉献帝是往洛阳跑了。

    在是否迎接汉献帝的问题上,孙翊有过犹豫。现在孙策正在江东和刘繇准备最后的决战,自己这时候给老大弄一个皇上过来,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很难把握。拿不准主意的孙翊,命人把汝南太守李通、汝南郡丞诸葛亮、白眊军司马陆逊速速召回庐江。留白眊军主帅陈到暂摄庐江太守位。

    六月的天气非常热,热的让人都想把身上的皮再脱一层。然而今天,庐江郡治舒县的北城门处,却有一彪人马甲胄在身,似乎在等着什么人。

    有认识的人看到城门处的这些人马,莫不惊讶。因为他们看到了现在庐江实际上的掌控者,年方十一的江东孙三郎,孙翊。以及庐江大营统兵大将鲁肃、水军统领苏飞等一票庐江的军方高官都赫然在列。

    时进中午时分,日头已经非常毒了。而这些人似乎并没有任何想要离去的意思。虽然个个挥汗如雨,但却是绝不把甲胄脱下。而那些站在众人身边的亲兵侍卫,更是一个个如标尺般站立。

    来往的行人见到这个都不得不暗自赞叹,这孙三郎手下兵将真精锐之士也。

    忽然,远处传来了马蹄声,渐渐的一行人马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之中。只见得那队人马越来越近,终于来到了距城门二十步左右的位置。那为首之人翻身下马,其余军兵也都下得马来,原地等候。

    只见为首那人快步向孙翊一行人走来,而其身后还跟着两个文人模样的年轻人。

    待得那人近的跟前,猛然双膝跪倒,拱手对孙翊道,“末将汝南太守李通,见过三公子!”

    孙翊连忙伸手扶起李通,责怪的道,“文达公这是作何?看看这身上,唉!”边说边拍打着李通身上的尘土。

    李通心中感动,连忙阻拦道,“末将怎敢劳三公子如此。”边说边退了一步。

    孙翊看到,有些尴尬,不知该怎么办了。

    此时只见李通身后那两名年轻人朗声笑了,其中一人似乎幸灾乐祸的道,“文达公有点怠慢三公子哦?”

    孙翊看了看那年轻人,笑道,“看样子孔明兄也要吾打扫一二?”说罢便向那人走了过去。

    这一行人不是旁人,正是被孙翊从汝南急急召回的李通等。而那两个年轻人当然就是陆逊和诸葛亮了。

    只见诸葛亮忙不迭的摆手道,“哎呀呀,三公子勿要如此了。吾等一路赶来,现在嗓子都快冒烟了,还望三公子可怜啊!!”

    “哈哈哈~”孙翊大笑着,伸手拉过李通的手,道,“文达公,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府中一叙。”说罢拉着李通就走。

    李通现在心中充满感激。不光因为孙翊对自己的热情,而且还看到了孙翊和众人身上,已经被汗水浸透的衣服。这说明,为了迎接自己,孙翊等人已经在此等候很久了。李通的眼眶一红,差点落下泪来。他忙不迭的借擦汗来掩饰,但是心中已经把孙翊视为真正的恩主了。

    待得众人回到了太守府中,孙翊先安排李通等人去沐浴更衣,自己也抽空去洗了个澡。等李通一行洗去尘埃,个个神采奕奕后,皆到大堂之中等候孙翊。

    孙翊则早就安排人准备了解暑的酸梅汤、凉茶等物,众人先好好的喝了个舒服,这才开始议事。

    众人落座后,孙翊先让人拿来了一个长木匣,几近两丈。诸人皆不明缘由,都奇怪的看着孙翊。

    孙翊笑着道,“文达公可知这是何物?”

    李通看了看,不明所以,摇了摇头。

    孙翊嘿嘿一笑,道,“公可打开一看。”

    李通听罢,犹疑着上前,打开了匣子,里面赫然有一把长枪。李通的眼睛马上就直了,他颤抖着手从匣中将枪拿出,直觉枪杆入手冰凉,在这炎炎夏日居然不见一丝温热。

    孙翊微笑道,“此枪乃吾寻天外寒铁所铸,名为寒电。听闻公与叔至斗枪不敌,皆因武器不顺手,故而寻人作此枪送与文达公。却不知文达公满意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