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新的一年
现在是满载而归的时刻,一个IMO的国家集训队成员资格获得者两个至少15分的高考加分队员,一个有意外惊喜的领队,一行四人各有所得,回家,年的味道越来越浓了。 “爸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的大学已经解决了,不过我准备过些年再去。” 饭桌上,一如往常,汪查什么时候回来首先都得是饭桌。 “啥子大学呀!”有你二哥的好吗?他那个学校听人说是个什么112院校,在国内也是一流的了。”汪妈听到汪查此言,想了想去年考上大学的汪查姑姑家的二小子,也没有问缘由,只是这样问着汪查。 这个时代,这个地方,这里的人,对于大学都没有什么意识,或许五道口,圆明园什么的他们都是听过的,但是却没有具体的概念,都是大学吗?有差别吗? 直到去年,汪查表哥考上了112,周边的人通过汪查姑姑的骄傲劲,才知道大学也有这么多道道,毕竟对于这里,或许一个师范生什么的都是轰动全村的新闻了,,没有外出见识过他地的市面,没有电话,没有网络,只有通过最近这几年才慢慢普及的电视看见外面的世界,但也有限,不想再过几年,网络普及了。周围的人说得多了,或许会有一个概念,但也仅仅师哥概念,只是知道有个本科和专科什么的分别,112、985什么的还是没有概念,但是名校什么的,他们才有了一种概念。 这一点即使放在后世,那个足已足够发达的世界,依然有大批的人不会知道一些名校,以及112、985的区别,一亩三分地呆久了,很容易忽视一亩地以外的世界,只有要用到了,或是在哪里看到听到了,才会知道有这么个事,有这么多弯弯绕。 现在听到汪妈的问话,汪查竟是无言以对,“好吧!我应该想到的,爸妈哪里会知道这些个道道。” 看着一脸关切的爸妈,汪查知道在他们眼里,读书时一种很神圣的事业,汪查自己的父母也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他们的时代太苦了,也没有供他们继续上学的费用,现在对于汪查,他们是寄托着念想的,在他们朴素的观念中,后代不光是血统的延续,也是自己梦的延续,要给与汪查的是最好的生活,而汪查父母也是是这么做的,在有限的资源里,给了汪查,他们最好的一切。 “妈,有8所院校愿意录取我,他们都是华夏范围内最顶尖的大学,我这次考试拿到了今年下半年去国外的机会,也拿到了这些大学的录取资格,我表哥的那个大学是个省一级的,里这几所还差得远呢!” 望着父母的脸,汪查很自豪,很满意,这对于自己父母是一个最好的新年礼物和交代。 “又要去国外吗?几天?” 母亲对于自己的孩子总是最骄傲的,听到汪查所说的,只是满脸的欣喜和回味,但是汪爸不光是高兴,转念一想这又是远行呀!于是出口询问。 “还不知道,估计还得集训吧!具体什么时候我不知道,他们也没有说。”汪查很自然的回答道。 “集训?”汪查母亲明显缓过劲来了,“你又要走呀!怎么回事,在家没待几天,怎么就天天跑呀!” 汪查母亲是最不乐意的,以前的欣喜和舒畅,在汪查越来越多的离家时间中慢慢淡了下来,“儿子出息”、“功成名就”,早就变成了“家人在一起最幸福、最快乐”。 最近出门什么的,妇女结对成群的聊天什么的汪妈是会去的,但有时聊天的场景很有趣。 “樊梅花,听说你家汪查又出去了?”一妇女问道。 “是呀!哎!老不着边,我这空捞捞的。”汪妈面上一喜而后就暗了下去。 “我说你呀!有了么个儿子,还天天一幅不开心,你能不能不要诚实些噢!这样的儿子还不满意吗?”旁边另一个妇女,有些酸酸的说道。 “天天不在家,我个当妈的见不到自己孩子,他平凡点就好了!”汪妈很是有感触的说道。 “你那是得到便宜还卖乖!”一妇女一针见血。 “我,我这么和你们说呢!很复杂的……”汪妈还只是叹叹气。 凡事不可能十全十美,不去离开这个山坳子,自然天天见面,但以后沦为“使力的”的道路清晰可见,走出去,即使再回来种田也会很有想法,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想法,你认为好的,或许人家不认可。 没有父母愿意自己的孩子过得比自己还差(摒弃兽父渣母),从来只望子女好,那望孩子泥里滚!对于汪查的这些,汪妈从来都是打心里支持的,只有有些不舍和怀念。 …… “妈,你放心,我会非常成功的,只需要静等,过不了多少年的。” 汪查看着每回自己远行,都担忧自己的老妈,很有感触,但是自己已经走出了第一步,大门不远了,必然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