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奇幻小说 - 重生之末世来客在线阅读 - 第三十七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

第三十七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

    一个上位者与普通官员和普通人的差距在哪里?通过一个用人标准就展现的淋漓尽致,层次的差距不光体现在心智、学识、涵养等方面,身为一个上位者与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的大局观和战略眼光。<

    什么是大局观?清朝的陈澹然在《寤言二·迁都建藩议》中诠释的很好,“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元帅之所以是元帅,是因为他是站在战略高度上看待问题,不会计较一时一隅的得失,而基层的军官则是站在战术上看待问题,谋求的就是一时一隅的胜负,如果基层军官学不会从战略角度去看待问题,永远就是一个基层军官。<

    诸葛亮曾经身为蜀国的丞相,不管是大局观还是战略眼光都是世间顶级的,所以他看待问题要比王世杰等人要深远的多。<

    几人听完了诸葛亮的用人之策后,都深以为然,想怀恩、道森与范志成在遇见王世杰之前,俱是草芥般的人物,别说什么身份地位,就连谋生的手段都上不得台面,所以对诸葛亮这番理论就更加的认同。<

    王世杰从前用人到不是非要看重一个人的出身,可也要衡量一个人的人品,如果人品差,即便你的能力强,王世杰八成是不会用的。包括现在,王世杰对诸葛亮的这个用人策略也有点非议。试想,如果一个人能力很强,但对自己的父母却不孝,那么这种人可以用吗?再比如,某些人眼中只有利益,为此不惜背叛自己的国家和民族,那么这样的人你敢用吗?<

    诸葛亮将众人表情看在眼中,发现王世杰对自己的论调似乎并不认可,便问道:“王董对我的用人之法有何见解?”<

    王世杰也是个藏不住话的直性子,便说道:“我知道诸葛顾问都是为了公司发展,不拘一格我认同,但唯才是举这个用人原则我有点不同的看法,对那种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人只看重他们的才华就重用他们,是不是有点不妥?记得三国时,吕布虽然勇冠三军,可为了自己前程,拜了丁原为义父,此为不孝;后来又见利忘义,杀义父丁原转投董卓,此为不忠;最终董卓也死在吕布的手里,后吕布大败于白门楼欲转投曹cao,为求活命,不惜出卖高顺与张辽,这一切不管怎么说,绝对算得上不仁不义。如果说现在有一个这样的人来应聘我们的管理岗位,你说我用是不用呢?”<

    诸葛亮呵呵一笑,说道:“昔日吕布被丁原所重,收做螟蛉义子,何为?皆因丁原深知吕布所图甚大,桀骜不驯,恐吕布离他而去,故而凭亲人关系来管制吕布,让吕布为他买命,当时这件事吕布是不愿意的,可奈何形势比人强不得不低头,可也因此种下祸根,激起吕布不满,丁原此人志大才疏,不知其举甚蠢,反而洋洋得意,自以为收服了吕布。<

    后丁原倚吕布之勇,于洛阳震慑群雄,连董卓亦畏之,空有十万铁骑却动不得丁原分毫。为此,丁原自满,在洛阳大排筵宴自吹自擂,席间却让吕布站其身后,不设一席,未表其功,此举加深吕布愤慨。此时董卓遣人示之以利,吕布焉能不叛?<

    董卓得吕布后,挟天子于洛阳,群雄皆畏,使董卓日渐骄狂,不可一世。且卓无敌手后,受部下鼓动,疏远吕布,还常在酒醉时,借机打骂吕布,使吕布怀恨在心。吕布在军中先被西凉众将排挤,又被李儒猜忌,卓观布并州之从属皆有才华,担心吕布谋反,表面升吕布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实则削其军权,使其常伴左右护其周全,如使护卫一般。后布好色,乃通卓之婢妾,被卓撞破,以刀剑掷之,险杀布,使布生出二心。后经同乡王允游说,布以‘受诏除贼’之名手刃董卓。此后,吕布便被人称三姓家奴,责其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然吕布固有野心反骨,可丁原、董卓也皆非明主,此中因果不可不察。<

    孟子云,‘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岂不闻,‘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之理么?<

    昔有市井泼皮之韩信,被汉祖重用,终成霸业。曹cao倚重的郭奉孝,偷情于嫂,私德有缺,仍无碍于助曹cao成就大业。<

    唯才是举,任人唯贤,看似重才而轻德,实则关乎用人之道。”<

    诸葛亮这番话怀恩和道森是听不大懂的,就连范志成也是一知半解,会议室内唯有王世杰与章兴邦听明白了。<

    章兴邦对诸葛亮这番话倒是很认同。在当年民国时期,张仲麟作为国军的团长,枪杀了自己的妻子,这件事被闹到了金陵,后来蒋总裁亲自过问,叛了十年监禁,没两年,倭国发动卢桥事变,胡副总裁和蒋总裁看重张仲麟打仗能力,秘密释放了他,从此后改名为张灵辅,因为作战能力强,屡立战功,成为金陵御林军统领,官至中将,极得蒋总裁信任。这不就是活生生的唯才是举的例子吗?<